麦田上的钟声
繁体版

第368章 假期补课

    苏菲的辅导班租用的是原来一个国营纱厂的办公房,这个国营纱厂曾经辉煌一时,现在却已经倒闭了。

    其中的一些骨干力量开花散枝,分散到了各个私营企业中。

    在宋明曾经上学的师院北面,也办起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私营纱厂。宋明原来驻队的清流湾周边,个体纺织户更是雨雨后春笋星罗密布。

    这个国营纱厂虽然倒闭了,但是纱厂原来的工人仍然生活在这里,纱厂子弟学校的规模,并没有因为纱厂的倒闭而人数减少,反而规模不断扩大。

    从周边来纱厂学校上学的学生人数,超过了原来纱厂的子弟学生。伴随着这些学生而来的是为了看护他们的家长。

    随着纱厂学校的人数增多,也带动了周围租房、饮食等产业的发展。来这里租房上学的,做生意的人口,也已经超过了原来纱厂工人的人数。

    一些临街临路的办公房,都改成了小商铺出租了。小吃馆、小饭店、文具店、冷饮店、五金杂货店、理发店、衣服首饰店、粮油副食店、还有很多小地摊,各色各样应有尽有。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比纱厂没有倒闭前还要兴盛。

    苏菲租用的办公房是个两层的红砖楼,有七八个教室,课堂主要有四种形式。

    一种称为大课,上百人一起上课,如同大学的课堂,更像一个演唱会。

    一种是班课,和学校班级差不多或小一些,一般大班二三十个人,小班一二十人。

    一种是小组课,每组五六个人。

    一种是VIP一对一,一对二等。

    黄老师上的是英语大课。姚红革上的是数学班课和小组课。舒玟上的是物理班课和一对一。

    苏菲的辅导班主打的是英语。这里的每个老师,都给自己起了个英语名字。黄老师在这里也不叫White了,又改了个名字叫杰克,姚老师叫汤姆,舒玟叫露丝。

    这个纱厂离方晴家三公里。

    开班时,因为人手不够,苏菲请方晴去帮忙,方晴干了一天就不去了。跟宋明抱怨说,这一站一整天,比在学校还累。

    苏菲说,我要是像方晴那样有吃有喝有钱花,我也不想干。我们这么拼,哪个不是被生活逼的呢?

    黄老师的母亲有糖尿病、骨质疏松哮喘等慢性病,就是一个药罐子。

    一到冬天就得住院,一住就是一两个月,全靠拿钱养命。

    如果黄老师只在学校上班拿个工资,都不够他母亲几天的医疗费。所以黄老师也是很拼,一个人打的几份工。

    他在苏菲这里一天只上一节课,2个小时,假期主要以怎么读记单词和听力对话为主,语法习题为辅。

    上英语大课时,所有学英语的学生集中到一个大会议室,不分年级,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有一百多人。

    黄老师激情澎湃的,带着大家一块儿大声的朗读,速读,诵读。学生们在黄老师的带动下也热情高涨,声音洪亮,朗读的声音山呼海啸。

    这种课,人越多越有气氛,学习劲头就越大。

    当然,黄老师这一节课赚的也最多,相当于他们上班课一天的收入。因此,大家把上大课称作吃大肉,上班课称作喝小汤。

    姚红革老师上着两个八年级和九年级数学的班课和个小组课。班课费用便宜,学生吃的是大锅饭,小组课费用高些,学生吃的是小灶。

    所以姚红革老师一天需要连上8个小时的课。

    姚红革老师仍然住在乡下姚家湾,他每天早上骑着他那辆二八大杠的黑色飞鹰自行车从姚家湾赶到市里上课,下午6点多下学后再赶回去。

    北方的冬天下午6点多,天已是傍晚,苏菲担心姚老师的路上安全,想让他住在辅导班的办公室,少赶夜路。但姚老师家里还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和孩子,所以坚持回家住。

    因为姚老师的腿有残疾,他骑着自行车回到姚家湾,需要差不多两个小时,比一般人要慢半个小时,晚上走得更慢些。因此,姚老师差不多每天早上6点从家出来,到晚上八九点钟才能回去。

    虽然很辛苦,但这里赚钱也多,他一星期上六天课,能赚到差不多相当于一般教师一个月的工资。

    姚老师算了算,年前干一星期,年后干一星期,两个星期就能赚到在学校两个月的工资。

    所以,姚老师上课特别卖力。

    尽管身体不便,他也尽量坚持站着讲课,实在累了,就靠在讲桌上靠一会儿。他对学生也特别用心,尽量照顾到每个学生。

    姚老师谦逊朴实,勤苦耐劳的品性,很快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

    腊月二十七,辅导班第一期上课就要结束了,苏菲专门请上课的老师在酒店吃了午饭。

    因为大家下午还要上课,所以都没有喝酒。黄老师和姚老师约定下午下学后,找个小酒馆小搓一顿。

    因为都是一个学校的,舒玟也被约去。尽管在辅导班补课很累,但大家都很高兴。

    舒玟个子高挑,皮肤白皙,长方脸,眉清目秀,走路挺胸拔背,傲视群雄。

    舒玟今天还特意把自己打扮了一番,把懒汉头绑两条辫子,穿了一身牛仔服,黑皮靴。看上去十分干练。

    若单论容貌身材,舒玟不失文雅秀美,端庄大气,仿佛大家闺秀,形象上比方晴似乎更稍胜一筹。

    但若听她说话办事,就成了另一番模样。

    她个性泼辣,嘴尖舌利,各种村骂野语俗话俚语,她随口就来,有时比男人还粗野,在学校里被学生称作野骡子。

    学生们传言,骡子叮咣,学生遭殃。

    在宏文学校,别说学生,就连高立峰校长都让她三分。

    舒玟提前约了方晴一块的她们去一个羊肉馆小聚。

    腊月二十七,宋明也到市里进年货,方晴陪着宋明凑热闹。

    食品街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推着自行车根本挤不进去。宋明只得把自行车放在大路边。

    宋明带着两个编织袋,紧拉着方晴,挤了进去。

    方晴说她准备正月初五到宋明家拜年,她想吃鱼。

    宋明说,家里没怎么做过鱼,不知道能不能做好。

    宋明家虽然离河不远,偶尔也吃鱼,但不常吃,也不擅长做鱼。

    方晴说,简单,买回去洗剥干净先过了油炸放起来,等她去了让她做。

    方晴和宋明到水产区,转了一圈,买了四条鲤鱼,直接让卖鱼的去鳞抽筋剥洗干净。

    方晴又带着宋明到一个调料门市,买了十几种调料,很多调料宋明都没见过。

    平时宋明家常用的调料也就葱姜蒜,菱角茴香花椒之类,偶尔也用点陈皮,其他调料如肉蔻香叶等很少用过。

    宋明说,这些玩意儿也太贵了,都是论克论两卖,比牛肉还贵,还不如买牛肉呢。

    方晴说,牛肉是牛肉,调料是调料,没调料肉也煮不好。压不了腥气提不了香,肉质口感也受影响。

    宋明又买了不少年货,塞满了两个编织袋。宋明扛着一个和方晴抬着一个,左扛右挤才挤出人群。

    方晴累得满头大汗说,大宝,其实我很不理解你们这种过年的方式,虽然以前我家也是这样。

    那时和你们现在一个样,为了过个年,家家户户都是成袋成箱成车的往家买东西。

    馍一蒸就是满满两笸箩,肉一酥就是一大竹筐,然后吃上十天半月都吃不完。

    结果,年没过完,青菜烂了,肉馊了,馍长毛了,扔不舍得扔,吃又很难吃。你说难受不难受?

    为什么不可以少买些?吃了再买,什么都是新鲜的,不好吗?

    宋明说,这也是个传统习惯吧。可能觉得忙作了一年,过年好好犒劳犒劳吧。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大家都过年,市场歇业关门,想吃不好买。

    方晴说,那是以前,这里的市场初六才正式营业。现在不同了,除了大年三十初一休息,不少商家初二就开门营业了。

    一些大卖场,过年都照常营业。想啥时候买啥时候买,根本就没有必要再往家里囤货。

    我家就漏了一锅粉条,做了一盆皮渣,炖了个土鸡,其他也没备什么,可简单。哪里像你们,简直发疯一样。

    方晴和宋明说了舒玟约她的事,问宋明去不去,宋明说,这大包大袋的不方便,不去了。

    临别时,方晴问,房子准备什么时候动工?

    初九。趁人都在家。

    用我去帮忙不用?

    你要有空就来呗。多一个人多一份力。

    就怕我啥也干不好给你不长脸。

    你也是半个女主人呢。你只要去了,什么也不用干,就搬个凳子看着我们干,我的脸上就光芒万丈。

    好吧,我这几天也减减肥,去给你捧场,看我家大宝大显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