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武者异世界
繁体版

第3章 教育学3

    拓展知识: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效度:一个测验能测出他想要测量的属性或者特点的程度,是对测量准确性程度的估计。

    信度:又称为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的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测验的难度:难度指的是测验所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一般为0.3—0.7,当难度为0.5时,区分度最佳。

    测验的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过程的特点(基本规律)

    (一)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直接经验是学生亲身获得的感性认识,间接经验指的是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的是人类历史经验的沉积。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双方具有本质的联系。

    (三)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则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者只重视能力发展的片面性教学,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四)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育性规律),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的结构)

    (一)激发学习动机,起始阶段,激发学生对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包括学生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理解教材则是领会知识的中心环节。

    (三)巩固知识

    (四)运用知识

    (五)检查知识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二)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基本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2.启发性原则。

    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基本要求: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相结合。

    5.因材施教原则。

    基本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基本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总是培养学生运用和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加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第三次学习。

    7.量力性原则。

    基本要求: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如周敦颐‘文以载道。’

    基本要求: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力和思想水平。

    记忆口诀:直起弓寻找一英里外的粮食

    直(直观性原则)起(启发性原则)弓(巩固性原则)寻(循序渐进原则)找一英(因材施教原则)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外的粮(量力性原则)食(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二、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2.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要组织学生听讲;与其他的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2)谈话法,基本要求:谈话前,做好准备,拟好提纲;谈话时,善于启发诱导;谈话结束,结合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小结,给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3)讨论法,基本要求:讨论前,提出讨论的题目具体要求;讨论时,引导学生围绕文体中心进行发言;谈论后,教师进行小结。

    (4)读书指导法,基本要求:提出读书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个学生读书的方法;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基本要求:演示前,选择教具;演示时,结合讲授进行;演示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最终得出结论。

    (2)参观法,基本要求:参观前,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参观地点时间项目等工作;参观时,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请有关人员进行讲解;参观后,教师组织学生谈论参观的收获,及时小结。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

    (2)实验法

    (3)实习作业法

    (4)实践活动法

    4.以引导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5.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欣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

    中小学常用教学方法速记口诀:口眼手脑心

    口(以言语传递为主)眼(以直观感知为主)手(以实际训练为主)脑(以引导探究为主)心(以情感陶冶为主)

    第四节教学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概念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一)诊断功能。教学评价如同体格检查,是对教学现状进行一次严谨的科学诊断,以便于教学的决策或者改进。

    (二)激励功能。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对学生和教师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

    (三)调控功能,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修改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改变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功能,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产生飞跃。

    (五)区分和鉴别的功能,通过评价,人们可以区别组织、方案以及个体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优良程度。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科学性原则

    (三)客观性原则

    (四)整体性原则

    (五)目的性原则

    (六)可行性原则

    (七)评价和指导相结合原则

    (八)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节德育的概述

    一、德育的概念,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的内容

    1.政治教育

    2.思想教育

    3.道德教育

    4.法律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德育的过程

    一、德育过程的概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进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德育的基本规律

    (一)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因素。

    道德认识—基础;道德情感—内部动力;道德意志—维持作用;道德行为—关键,衡量个体思想品德的重要标志。

    基本要求:德育过程中注重全面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注重多端性;针对性教育。

    (二)学生在活动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教育者应该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德育过程的基础。

    基本要求:教育者要为学生提供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活动。

    (三)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德育过程两化指的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道德,个体思想道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

    基本要求:德育要注重采用不同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心里内部矛盾运动

    (四)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和反复性规律,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是长期反复的接过,非一蹴而就、需长青反复培养实践。

    基本要求:长期抓、反复抓、抓反复。

    第三节德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德育的原则

    (一)德育原则的概念

    (二)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方向性原则),进行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贯彻要求: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严慈相济原则(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与对他们思想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明确具体、严宽适度;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提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的贯彻下去。

    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将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综合组织,使其协调一致,保障学生的品德教育得到发展。

    贯彻要求: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力量;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

    5.因材施教原则。

    贯彻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

    6.平行教育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原则),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贯彻要求:建立健全学生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教育影响集体。

    7.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贯彻要求: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8.知行统一原则,心口如一、言行一致。该要求的实质是要求德育不应单纯寄希望于课堂道德教育理论,而是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来进行。

    贯彻要求: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评价要求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育者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

    9.灵活施教原则。

    贯彻要求:德育的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个人特点;考虑施教的最佳时间;创设好的情景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德育。

    10.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要求: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

    德育原则记忆口诀:一连二导三施四结合

    一连(一致性和连贯性)二导(导向性和疏导性)三施(因材施教、灵活施教、长善救失)四结合(集体和个别、知行统一、严慈相济、正面和纪律)

    二、德育的方法

    (一)德育方法的概念

    (二)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1.说服法

    2榜样法

    3.实际锻炼法

    4.陶冶法

    5.品德修养指导法

    6.品德评价法(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

    (1)表扬和奖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肯定性评价。奖励分为赞许、表扬和奖赏,其中表扬分为口头表扬和书面表扬,奖赏包括颁发奖状、奖品。

    (2)批评与惩罚: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否定性评价,惩罚分为批评和处分两种,批评分为口头批评和书面批评,处分包括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

    (3)原则:

    运用奖励应坚持的原则:将物质性奖励和精神性奖励因素相统一起来;即即时奖励和延时奖励统一起来;将目的性奖励和过程奖励相统一起来;将奖励当事人和激励其他人相统一。

    运用惩罚的原则:尊重性原则;伦理性原则;最少性原则;确定性原则;灵活性原则,捣源性原则;延时性原则。

    (4)贯彻的要求:要有明确目的;要客观慎重、实事求是;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对象的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