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
繁体版

第51章 爷孙归来

    由于这艘客船的发动机一晚上都没有熄火,不用说,杨辰也是在迷迷糊糊中度过的。

    至于什么时候天亮,他也不太清楚。

    晚上水面上不时有凉风吹过来,灌进了船舱里。一些旅客担心受凉,就把舱门关上,甚至把窗帘也一起拉上了。

    可是,当客船起锚航行时,杨辰还是能够感觉得到船体在移动,离开了原来停泊的位置。

    晚上,客船的柴油发电机在工作时,几乎是保持在怠速的状态下运转。

    当天亮后,轮船要起航时,是需要启动两台发动机同时进行工作的。

    当客船开动时,客船上的柴油机必须要开大油门,才会让客船有足够的动力来推动它前进。

    这时,客船上摇晃与震动的频率明显加快。船体前进时排开的波浪和阻力,也在不断地增大。

    这种变化,常人是能够感觉出来的。

    尽管晚上睡得不好,杨辰还是想到船舱外透透气。

    当舱门被打开时,他看到天色还没有完全放亮。

    东方的启明星已高高悬挂在天空中。

    这是即将迎来黎明的前奏。

    杨辰打开舱门之际,客船前进时拨开的浪花又返卷回来,它们狠狠地冲击着船舷。

    这些被船体挡住去路的浪头,又毫无顾忌地窜到客船的甲板上来,直溅得甲板上重现一地湿漉漉的水花。

    从客船发动机的轰鸣声中,杨辰知道,那是客船轮机手正在开尽油门,让两台柴油发动机发出最大的输出功率。

    不用说,是这艘客船行驶到野鸭滩水域了。

    船舷处风大浪急,水花被船体冲撞得高高扬起了头。

    乘客如果站在船舷,还没到一分钟,你的裤子准会被水弄湿。

    没办法,杨辰只好又转回到舱底的木椅子上坐着。

    爷爷可能出门搭车、坐船也经历多了。或者是到了一把年纪了,没有四处走动,他依然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

    从昨晚到早上,他都一直没有离开过座位上的木靠椅。

    这几天来的连续奔波和劳累,已经严重透支了他的体力。

    此刻,他需要“静养和休息”,哪怕是睡不着!

    杨辰坐在木椅座位上,此时,他也只能睁开眼睛巡视着船舱的四周。

    船舱内每排座位放置有两张长椅子,每张椅子上可以坐五个人,座位上印有编号。

    五等舱下面一共有八排椅子,若是乘客多的时候,乘务员会临时增加椅子,不让乘客站得那么辛苦。

    这样,这一层船舱最多时,可以容纳一百多人。

    杨辰只能坐在椅子上,船舱内,其实也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走动。

    他这次出门,又没带有什么书籍或者杂志在身上。

    离开大伯父家时,杨高送给杨辰一本名为《四大家鱼养殖技术》的书籍。

    他拿出来翻看了两、三页,由于受船上发动机震动的影响,书本上的字体好像会“跳跃”似的,看着让人的眼睛“生疼”,感觉一点都不舒服。

    于是,杨辰干脆收起书本,等以后回家有时间再看。

    此时,只能听着发动机的轰鸣声和船舱外隐隐若若传来的浪涛声……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舷窗外的颜色变得明亮起来。

    天亮了,船体的摇晃也慢慢趋于平稳。

    发动机也没有了刚才冲上急滩时发出的喘息声,它又恢复了原有的正常运行速度了。

    这也表明,客船已经顺利通过了野鸭滩水域。

    杨辰拿起毛巾和口杯,走到客船尾部的洗漱间,然后再洗了一把脸。

    随着毛巾的滑动,清凉的冷水,轻柔地抚摸着他的脸颊。

    顿时,他感到一股清凉的气息钻透皮肤的毛细孔,径直地扎进皮肤深处……

    顿时,他整个人的神志被这种凉爽的水流给唤醒了。

    船体下是流动的江河水,哪怕就是到了现在的仲夏时节,河水温度给人的感觉,依然是寒凉刺骨的。

    洗漱过后,乘务员进到船舱里销售早餐券。

    爷爷给每人买了一个馒头和二两肉末芥菜粥。

    馒头五分钱一个,粥五分钱一份,两人一共花了两毛钱。

    吃了早餐之后,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客船才开到他们想要下船的码头。

    到那时,应该接近上午十点钟了。

    上岸后,还要走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回到家里。

    怎么说,早餐这两毛钱无论如何都是不能省下来的。

    吃过了早餐,杨辰感觉到精神状态好了不少。

    至少,可以缓解昨晚睡眠不足给自己身体上带来的不适。

    昨晚上到现在,自己已经在硬椅子座位上坐了十几个小时。

    只要你稍微移动一下身子,身体上以及四周关节处都会感觉到不同程度的麻痹感。

    现在刚吃饱肚子,光是这样在椅子上坐着也不是办法,得出去活动一下关节才行。

    于是,杨辰索性走出舱门去看一看河流,欣赏这沿途秀丽的景色,舒缓一些自己的情绪。

    走出船舱,他来到了客船尾部的空旷甲板上。他双手扶着船舷边上的护栏,静静的观赏着大自然无偿赋予人类的绝美景致。

    他从中学时地理老师的讲课中知道,在华南地区,属于地形地貌的三级阶梯过渡段。这里的地貌变化明显,地形复杂多样,河流的落差大。

    再就是这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在地球千百年的演变中,这里形成了山高,林密,水源充沛,植被茂盛等诸多特点。

    像眼前的这条几十公里的峡谷,两岸大都是陡峭的高山。两边的高山之间,流淌着一条水量丰富而又清澈的河流。

    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就是在国内也并不多见。

    杨辰两眼望着岸边高耸如云的青山,自己坐在船上,目送着眼前的青山和江水,它们都在急切地向后退去……

    此刻,也让杨辰想起了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一诗中写到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千多年前,李白是乘着小船顺流而下。

    一千多年后,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就算是逆水行舟,一样有着与李白相似的“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时间在飞快地流逝。

    在不知不觉中,客船已在这青山绿水中穿行了十多公里。

    望着两岸如画的景色,杨辰的身心一直处于接受一次大自然的洗礼中。

    人,无论你在什么时候,你与大自然相比,可以说是渺小到可以忽略的地步……

    而大自然也可以赋予人无尽的财富和动力。

    眼前这艘客船下面,就是汹涌而湍急的江水,说不定到哪一天,它会为人类奉献出无尽的光和热呢?

    到那个时候,要是国家的科技和财力允许的话。这种愿望,也不一定是“天方夜谭”。

    若是能让这些丰富而宝贵的水力资源,变成源源不断的光和热,造福人民,那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好事。

    正当杨辰沉浸在无尽遐想中的时候,广播里传来了播音员那软绵而柔和的声音:——

    “各位乘客,早上好,前面就是这里著名的险滩,号称鬼见愁的‘白鹭滩’。

    这里山高林密,河水湍急,两岸山体高耸伫立。

    它们像忠诚的卫士,保卫着这一方水土的安全”

    ……

    ——播音员甜美的声音继续回荡在这青山绿水间。

    “各位乘客,请你们在座位上坐好。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到客船外走动。在船中,一样可以欣赏舷窗外秀美如画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