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6:从收养小姑妈开始
繁体版

第二章:火红年代(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荐票)

    “这雨不出意外会断断续续下三个月。”陈阳喃喃自语,望着乌蒙蒙的天空。

    三个月后,因为地裂缝和降雨的缘故,葫芦村就会发生山体滑坡,葫芦山拦腰而断,山脚下的人都会遭殃。

    这种性命攸关的事,遇到了自然不会袖手旁观,但要具体怎么做,陈阳还得斟酌。

    总不可能他一句话,就让村子里的人,托儿带母的抛弃他们定居的家,这里有他们的房屋和土地,都是不可分割的。

    “要不要我给你找一个姑娘,让你小子站在雨中,展现深情的一面?”

    李桂芬一边吃着面糊,一边揶揄,自小陈砚知就不省心,蹲了三年苦窑,没事就往外面晃,有时候几天不着家。

    “画一个姑娘陪着我

    再画个花边的被窝

    画上灶炉与柴火

    我们一起生来一起活

    画一群鸟儿围着我

    再画上绿岭和青坡

    画上宁静与祥和

    雨点儿在稻田上飘落”

    陈阳歌声悠扬,去大水缸倒水洗漱去了,李桂芬听着这歌。

    “没想到……我们老李家天生就是歌唱家的料,这歌还挺好听的。”

    一旁的陈富找了个小椅子,坐在上面拿着烟斗抽着旱烟,“那明明就是我们陈家……”

    李桂芬看了他一眼,“你们陈家都是五音不全的,那句话怎么说的?我记得柳知青说过,想起来了,音乐细胞。”

    “你们老陈家一点音乐细胞都没有,肯定是我怀几个崽子时,你没给我吃牛肉,你看我怀幺儿时,就吃了牛肉要不是幺儿得我真传,怎么会这么唱歌?”

    “你知道什么是音乐细胞吗?你知道什么是细胞吗?我一看你就不知道,人就是由细胞构成了,各种各样的细胞组成了人。叫你读书,你要放猪。”

    其实李桂芬也不知道,但柳知青这种文化人,说的,她就记住了,虽然听不懂,但大受震撼。

    柳知青还夸她记忆力好,得亏生早了,不然晚上里面,肯定是读书厉害的文化人。

    吃牛肉就有音乐细胞?

    我虽然不懂,但你不能诓骗我,柳知青也没说吃牛肉就有音乐细胞啊,你丫的就是嘴馋。

    那位柳知青他还记忆犹新,当年知青下乡,那位柳知青就住在他们家,李桂芬和那位小姑娘打的火热。

    陈富本来想挽尊几句,就听见老婆继续补刀:“你看家里五个孩子,四个随你陈家,这破锣嗓,不晓得了,还以为哪家坟头在鬼哭狼嚎,就幺儿随了我。”

    “得得得,不和你争辩。”陈富巴拉巴拉抽着旱烟。

    陈富也不争辩,好像言之有理,好像家里,就李桂芬和陈砚知会唱歌,就是那个劳什子的音乐细胞。

    而陈阳自然不知道便宜父母的讨论,开始整理表叔记忆里的思绪和二叔的提及。

    来到厨房,端了一面玉米糊糊,吃了起来,感觉有点膈嗓子,但味道清甜,对于没吃过这种食物的,还是新奇的感受。

    开始思考出路,这是一个风口的时代。

    78年,领导人邓公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思想和政策,标志着国家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

    因为“乒乓外交”的美好前提,79年,国家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结束了长期的敌对状态,为改革开放创造了国际环境。

    80年代,国家开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开放经济,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

    改革开放的春风势不可挡,中国正式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作为试点,这些港口城市及经济特区,在沿海联成一线,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所以,陈阳身处在风口上,只要胆子大,就能起飞。

    一直到84年,已经扩展十四个港口城市,《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全会讨论,突破了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的传统观念,提出“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的前提。

    改革的春风已经从港口西行到内陆,不过上面政策没有明确的下达文件。

    读了这么多的爽文小说,自然知道如果重生到年代文,发家致富的第一步该怎么做,那就是干生意。

    从上世纪50年代农业合作化到80年代包产到户这段时间,农村实行集体化,这就绕不开工分,实行的是“三级核算、队为基础。”

    农村人就是靠工分吃饭,工分就是他们的工资。每年年终要决算和决分,就是要算出工分值,然后按工分值再算各户应分得的钱数。工分挣的多分的钱就多。

    而陈富一家就属于,超支户。

    科普所谓的长资户就是扣除粮价后还能分到钱的农户,超支户就是所得的工分值不够交粮钱,还得向生产队补交粮钱。

    长资户一般都是劳多人少,而欠资户则是人多劳少。

    就陈砚知家而言,只有父亲陈富一个全劳,而陈母李桂芬在生李桂芬难产所以身体弱,基本上不下地。

    陈砚知大哥基本上全劳,二姐、三姐出嫁了,爷、奶年纪大了,爷算半劳,至于陈砚知基本上没下地,经常在县城、人多下地少,这属于典型的劳少人多。

    这就是陈砚知家住青砖房的缘故。

    后来。

    按照82年分田到户的政策来说,正式将生产队集体为生产单元体转换成以农户为生产单元的第三次土地生产方式变革。

    工分制已经结束了它的使命。

    但葫芦村却依旧实行的老法子,在这82年政策下来,葫芦队马队长就根据政策,将好地、孬地、近地、远地平均分。

    但队里实行了一个月,就无法展开工作,主要是地里的田不够分,不像邻居村已经完成了小户型、多块地、小规模的农田分布结构模式,彻底将政策落实。

    没办法政策是考虑国家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统筹全局,不可能为了一个葫芦村而打断改革的脚步。

    前农业合作社的马队长,如今的村长,没有办法,继续采用的工分制度,每次去县里开会,都会被领导批评。

    用陈阳后世的眼光来看,例如周庄乡自从建立了人民公社以来,就一直保持着集体统一经营的体制持续到二十世纪。

    考虑到时代和人文的因素,周庄乡村民不愿意分田到户,或者是葫芦村这种艰苦的环境无法展开政策的因素。

    80年代国家正在吃着大锅饭,经济改革是挺困难的,但改革开放的步伐势不可挡。

    全国自上而下,里里外外都在为改革的春风卯足干劲。

    80年代是个美好且混乱的年代,火红的年代。

    改革开放的大春风独属于90年代,前面的道路已经走平,政策基本落实,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入世贸,彻底推动市场化改革和法治建设。

    保留岗位,下海经商……是90年代的代名词,造就了无数的富豪。

    至于陈阳自身如何走进火红年代,他就不得不认真思考。

    前世单身钻石王老五的陈阳,在这个遍地黄金的春风里,自己又该从哪一方面入手做生意?

    在人人都渴望铁饭碗的时代。

    自己的下一步该怎么走,是个令人深思的考虑。

    “婶子,不好了,出事了。”这时候,陈阳、陈富、李桂芬都听到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