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不可能是这样的
繁体版

第五百三十六章 黄明的想法

    都说要致富先修路,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

    要知道在这之前,长箐村的修路大计已经进行了一半,效果也非常明显。

    不管是进村的主路,还是村里交通要道,还是河岸边的石板小路,都给整个村子带来了质的飞跃。

    而现在剩下的那些山路,无不是穿插在大片大片的猕猴桃园里里,只要这次一口气修好,那村里的猕猴桃产业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对了,还有个事,因为这两年大河两岸钓鱼的人越来越多,所以今年县里决定在大河沿岸设定钓点,经过调查,咱们村里这一段是人数最多的地方,除了禁渔期间,基本上天天都有人,而且人还不少,所以咱们村里这一段也被设为了钓点,以后可能来的人会更多,说不准以后有什么钓鱼比赛啥的,就会在咱们这里开办,因此家里有摆摊做小生意的以后自己多关注这一方面。”

    末尾,大家商讨完村里修路的事情,张建文又跟大家说了个消息。

    如此一来,以后长箐村里的人流量会越来越大。

    在场的一部分还没反应过来,只觉得设为钓点就设为钓点呗,这有啥大不了的,毕竟在大家眼里,河岸边的钓鱼佬一直都在。

    而且说起来,长箐村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从有人来钓鱼开始发生改变,一直发展到现在。

    但是另外一部分人知道这个消息以后,虽然没说话,但是眼睛就开始发光,尤其是一些经常在村里摆摊的人家,这会儿心里已经开始打起了小九九。

    整个村里,要说起吃这碗饭发家的,大家一想就知道是周洋家里。

    可以说周洋家因为卖饭给那些钓鱼佬以后,才把家里的餐馆给开起来的,并且做到现在成为了村里条件比较好的那一部分人家之一。

    张安听了这个消息以后,也有些没反应过来。

    他在脑海里仔细回想了好一会儿,非常确认后世的时候,是没有这回事的。

    但是没过多久,张安便回神过来,估计这就是下午张建文跟他绕弯子的事情。

    这对村里来说,确实是件好事,毕竟有人进来,就会带着钱进来,不说其他的,单单吃喝这些就能让村民们从这些钓鱼佬身上受益不少。

    更何况村里还开着民宿,在鱼情这么好的地方,说不准有些钓着钓着就舍不得走了,直接在村里住下来,第二天接着继续钓,这些可都是经济流入。

    但是对于张安家来说,这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影响。

    更何况现在大河已经出台了禁渔期,即便钓鱼的人再多,也能保证整个河段里面鱼群的恢复期,他早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隔三差五的往河里放鱼。

    “行了,事情也就是这么些事情,趁着这段时间大家刚把油菜籽收回家来还没开始打田,所以我想着明天就去把几条路的线划出来,到时候大家也方便打田,可能需要十来个人的样子,工钱就按照正常出工的行情,有时间想来的现在就举手,我好确定人数。”

    张建文这话一出,张安立马诧异的朝着他看去,非常疑惑自己这个村长什么时候改了性子。

    要知道在以前的时候,这种需要用到人的事情,张建文都是能白嫖则白嫖,工钱什么的都不存在,完全是能省则省。

    但是现在好像不一样了,自家这位村长已经不再想着白嫖大家,竟然给开出了工钱。

    不单单是张安一个人这么想,在场的有一个算一个,心里都是这么觉得的,看张建文的眼神变得非常奇怪。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以前我这个老家伙喜欢抠抠搜搜的啊,那是以前村里不宽裕没条件,所以不管干啥我们几个老家伙才合计来合计去,现在条件好了些,再加上现在又是农忙的时候,再合计大家就不应该了。”

    瞅着一个个看自己的眼神,张建文哪还不知道这些人心里在想什么,立马就朝人群里瞪了一眼。

    说白了,如果村里有这个条件,他也不想一直白嫖大家来做白工。

    “嘿嘿,不存在不存在,要是没有村长你们几个的合计,咱们村现在还跟隔壁一样呢。”

    被张建文瞪了一下以后,大伙儿才嘿嘿一笑。

    大家当然知道以前村里就是这个情况,没有人会对方面有什么怨言。

    “赶紧的赶紧的,明天要出工的赶紧说,晚了就没这好事了。”

    张建文也知道大家没那个意思,否则的话以前不管做啥,他哪有那么容易就喊到人。

    随后便有不少人举手,这里面有些人家已经把地里的庄稼收完,有的人家却是还没有,但是他们都想跟着出工,至于家的活儿,就让家里的先忙着,毕竟错过了这个村,可就没有这个店了,因为这工钱可比自己在地里忙活一天要划得来。

    “行,那就你们几个了。”

    很快张建文便把人数确定下来,举手的人很多,他没有全都要,而是紧着最先举手的人来。

    至于那些慢人一步的,就只能下次动作快一些了。

    往后的日子里,长箐整个村子开始进入大基建时代。

    村子里面变得比以往的时候要清静很多,反而是村子外面干的热火朝天。

    因为张建军带着手底下的人继续盖着村口的院子,而张建文则带着村里剩下的人进行道路铺设。

    大家对此非常热情,干活的时候都非常积极。

    没有其他原因,因为这会儿铺设的道路都是水泥路。

    要知道好多村子的主路都还是烂泥巴路,但是村里现在连去地里的路都修的水泥路,完全能激发大家心里的自豪感。

    因为大伙儿只要一想到往后出去走亲串戚或者跟其他人吹牛的时候,完全可以大方的跟人炫耀,我们那地方下地走的都是水泥路,又宽敞又方便,连车都直接可以直通地里。

    这种感觉跟很多年前非常相似,在那种大家都吃不饱饭的时候,长箐的人走出去,可以自豪的跟其他人,我们村里产的大米多,可以有很多白米饭吃。

    这一忙活之下,时间便来到了六月底。

    至此,整个长箐的猕猴桃园里面,那纵横交错的水泥路全部铺设完成。

    而村里的村民们,白天或许没时间,但晚上吃完饭以后,不管男女老少,都摇着蒲扇,三五成群的去新修的水泥路上散步。

    傍晚吃完饭,张建国跑去晒场上跟其他人摆龙门阵,王芳跟苏颖这两婆媳带着小思齐出去散步之后,便只剩下张安一个人在家。

    他也乐得清静,摆了张躺椅在院子里,躺在上面享受着田里吹来的阵阵凉风。

    “小安哥,待会儿去我家坐坐呗。”

    这时候,黄明找上门来了。

    “怎么了,有啥子事噻?”

    大明子这家伙从来都是嬉皮笑脸的模样,张安还真是很少见到他这么郑重其事的说事,还以为他们家里发生什么事情了。

    “是有点事情,这段时间我一直想着要在秧田里盖间房子,正好现在闲下来没什么事情,日子也看好了,明天正好可以破土,所以我来请你们过去坐坐。”

    黄明难得正经一回,可脸上的正经没绷着多久,就绷不住了。

    在村里,如果家里有什么事要请人帮忙的话,头一天晚上就得把该请的人请上一遍。

    其实这事情应该是他爹黄大彪来做的,只是黄大彪那人在村里名声就那样,所以只能黄明自己来。

    别看这家伙以前吊儿郎当人模狗样的,但后来醒悟以后,遇到谁都乐呵呵的开口喊人,村里谁家有事情,都能够看到他。

    只是几年的时间,黄明在村里的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管是谁,只要提起黄明,没有人会说上一句不好的话。

    他跟李晓英的事情,也是因为这样,村里人才愿意给他搭媒的。

    所以现在他出面请人,比他爹来要好的多。

    “哟,这可是大好事啊,不过你怎么突然改主意了,之前你不还想着在老房子的基础上翻建吗?”

    村里好些人结婚之前,就会准备盖新房子,然后才会结婚。

    但是黄明没有,他们一直住在老房子里。

    这不是因为黄明这家伙没钱盖新房子,而是因为这家伙不需要搬。

    因为他们家就他一个孩子,他们家那三间大瓦房就是留给他一个人的,所以不需要搬。

    而其他人之所以盖新房子才结婚,那是因为家里兄弟伙比较多,要是在老房子结婚就非常挤。

    黄明这家伙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凭着自己干些小生意,反而攒了不少钱,干别的可能不够,但盖新房子肯定够了。

    但是他一直没想着盖新房子,因为他们家老屋很宽,院子也不小,他觉得要盖肯定就在老屋的基础上拆了重新盖。

    所以张安今天听他说要在秧田里盖新房,才会觉得奇怪,当地是啥改变了这家伙的想法,难不成是李晓英吹了枕头风不成。

    “嘿嘿,那倒不是,自从咱们村里被设为钓点以后,我观察过来咱们这里钓鱼的人比以前翻了好几倍,而且很多人有时候钓鱼钓一半以后,还得跑镇上去买东西,所以我想着在村里开一间渔具店的话生意肯定很好,不过我家那老房子用来开店的话,肯定不现实,所以我才决定要重新盖间新房。”

    黄明一直把张安当做自己大哥对待,所以一点保留都没有,把自己的想法悉数告诉张安。

    “小安哥你帮我思量思量,这门生意有没有搞头。”

    “可以啊大明子,以前我就觉得你这家伙有些生意头脑,看来还真是一点没有说错,其他人都没想到了被你这家伙给想到了。”

    这下子张安对黄明真的是刮目相看了,因为在村里搞个渔具店的想法连张安都不曾想到过。

    只能说明黄明这家伙真的善于观察,说他有生意头脑是一点没有说错。

    “我觉得非常有搞头,不过渔具这一行水比较深,得靠你自己多了解了解了。”

    就凭长箐靠近大河这一点,就凭大河里的资源这么好,现在又管理得当,接下来的很多年时间,这里肯定是个钓鱼胜地,往后来钓鱼的人肯定会越来越多。

    所以村里迟早会有人来开渔具店的,即便现在黄明没想到,以后也会有人想到。

    “嘿嘿,有小安哥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黄明本来就有自己的想法,现在得到张安的肯定,就更加有干劲了。

    来到黄明家里,张安发现自家二叔张建军也在,而且这会儿正跟其他人划起了酒拳。

    不用想,黄明家这新房是要交给张建军这伙人来盖了。

    正好他手底下有人,村里的院子也已经完工,现在正好空闲。

    随后大家在说说笑笑中就把这事给说完了,村里一些有经验的老辈子也细心的交代了明天需要什么东西,让黄明提前去准备好。

    不过大多都是一些工具什么的,其实也没差到哪里去,基本上你家没有我家有,需要用到的时候大家相互借着用用就行。

    而且跟张安料想的一点没差,黄明家的房子确实是要交给张建军他们来盖,而且是包工包料的那种。

    这可比黄明家里自己请人来盖要方便,只需要给钱就行了,其他的事情根本不用操心。

    要是自己请人来盖,单单说伙食这一块就挺麻烦的,毕竟盖房子不是一天两天。

    而且伙食这方面自己根本不好把控,有时候你自己觉得还可以,但是在别人眼里并不这么觉得。

    现在全部包给了张建军他们,只需要开口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招呼大家吃一顿饭就行。

    还有一点好处,张建军他们盖了那么多房子,跟那些卖建材的人已经熟悉了,购进材料的话会比黄明家里自己去买要便宜一些,质量也有一些保证。

    当然了,如果是其他人,这钱基本就是张建军自己赚的差价。

    但是以张安跟黄明的关系,张建军肯定会让一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