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繁体版

第二百七十四章 鳌拜:以正为奇,大破闯贼!

    至于荆州之战……

    那是何腾蛟这帮人卖队友卖得太狠了。

    虽然如此多的惨败让人不得不轻视顺军,但鳌拜在心里却是知道顺军的战斗力是不容小觑。

    更何况纵使顺军费拉不堪,但咱大清都这副样子了,也得稳一手。

    这狮子搏兔都用全力的,咱大清又已经输不起了,所以再弱小的对手也得重视起来啊!

    要是再输,咱大清可就真的完了!

    所以纵使在战略上可以轻视对手,但也要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少保说的是,我大清的确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候了。”

    罗托郑重道:“越是这个时候,我们就越不能大意。”

    “现在两广早已被孙可望这个女干贼占据,就连湖广和江南也落入敌手,而我军辛苦打下来的云贵也被吴三桂这个逆贼控制。”

    “要是再败于南阳,令河南丢失,京师和陕甘震动,那么我等根本无法向朝廷交待!”

    随着罗托的开口,八旗诸将们也是不断地点头。

    我大清的确输不起了,所以现在无论如何都得打起精神来!

    鳌拜看着众将的神色也是松了一口气。

    “老夫决定,留杜兰带三千北返八旗驻守西安,抽调出西安八旗随我出征。”

    “保宁地区老夫已经安排了总兵王之鼎的一万兵马驻守,而汉中就交给伊尔德你了。”

    “至于陇右和甘肃,老夫准备让王进宝你带兵镇守。”

    “陕甘的其余兵马,尽数随我出战!”鳌拜郑重道。

    鳌拜的这种安排川北、汉中、陕西、甘肃都有一支比较得力的清军军团驻守。

    杜兰、王之鼎、伊尔德、王进宝将分别率军镇守地方。

    共计有四万披甲留在了陕甘,足可以确保陕甘局势的稳定。

    当然这前提得是吴三桂不会出手。

    杜兰和王进宝的确足以稳定陕西和甘肃两省的局势。

    但吴三桂一旦北伐,保宁的王之鼎和汉中的伊尔德能不能暂时挡住这位平西王将是一个大问题。

    不过事到如今,鳌拜也已经别无他法了。

    要是再留兵马,就算挡住了吴三桂,他带着剩下的兵马也难以击败李来亨。

    所以在这种顾头不顾腚,顾腚不顾头的情况下。

    鳌拜只能选择先顾头,尽量击败李来亨解了南阳之围再说。

    只能希望吴三桂的动作能够再缓上一缓,让咱大清能够喘上这口气。

    “昔日姜瓖在陕西,金声桓、王得仁在江西,李成栋在广东,王永强在陕西,丁国栋、米喇印在甘肃,这些反贼都反了我大清!”

    鳌拜正色道:“更有李过、高一功在湖广,朱以海、郑成功在福建。”

    “那时候的大清,首尾难顾,左右为难,但最终天佑大清,我八旗天兵能够将这些贼寇一一剿灭驱逐!”

    “而现在,孙可望在江南、李来亨在河南、吴三桂在云贵、郑成功在福建。”

    “正如昔日一样!”

    他满脸郑重地开口,随后话锋一转冷笑道:“可是昔日我们能够一一消灭这些反贼,如今我大清也可以一一消灭孙可望这些人!”

    “只要我大清上下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少保所言极是!”一群清军将领齐声高呼,似乎是信心十足了。

    现在看来,似乎咱大清和金王反正之时没什么区别。

    从版图上来看,虽然丢了江南,更是差不多丢光了湖广,但陕甘、山西这些地方却没出什么事。

    只是现在已经和当初不同了,先别提吴三桂的实力远胜姜瓖、金声桓等人,郑成功的羽翼更是远非当年可比。

    光是一个巨无霸孙可望就让咱大清难以招架了。

    但话虽如此,鳌拜也只能这么说,总而言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先去南阳杀败李来亨再说。

    只要能够击败火烧眉毛的闯贼,那么咱大清就能喘上一口气。

    要是能够顺势拿下荆襄,而后南下湖广,将孙可望同自己的两广根据地彻底截断。

    那么咱大清的局势也就能够有所逆转了。

    总之,开战吧!

    “请少保下令,我等愿率麾下兵马协助少保,匡扶天下!”一群清军将领纷纷开口,中气十足向鳌拜请战。

    “好!”鳌拜盯着地图缓缓道:“此战我军不仅要击败李来亨,而且要大胜,完胜!”

    “对于我大清来说,现在小败和小胜都已经无济于事,小败我大清还能承受,小胜也是无济于事,唯有大胜和大败才能够决定天下局势!”

    “要是此战能够大胜,那么整个天下还有希望!”

    “要是大败,那么天命在贼不在清,我八旗也只能退守关外了!”

    鳌拜沉声道:“因此,老夫决定孤注一掷,和李来亨等人鱼死网破,决一死战!”

    “请少保放心,我等愿为大清,愿为少保死战!”一众将领连忙拍着胸口道。

    “嗯——!”鳌拜点了点头。

    “我知道你们都想要出商洛,进入南阳府和闯贼决一死战。”

    “只是如此用兵,太过于求稳。”

    “我军以堂堂之阵推进,只怕李来亨有了防备,无论是和我军决战还是退守襄阳都可以从容不迫。”

    “此战若是不能一举击破闯逆主力,一旦云贵的吴三桂有异动,我军在陕甘就成了死局了。”

    “而江南的孙可望已经势大,要是不能尽早和此人决战,只怕我大清早晚会毁在此人的手中!”

    “因此老夫决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尽灭李来亨等人手中的积年老寇!”

    听闻鳌拜此言,众将纷纷面面相觑。

    鳌少保不愿意走最近的商洛通道,以堂堂正正之势和闯贼决战,那大军应该从哪里进军呢?

    “少保,大军不走商洛通道那还能走哪里?难不成要出潼关经过洛阳再南下南阳不成?”

    “只是这样一来,大军长途跋涉,迁延日久,只怕会有诸多不便啊。”

    “要是贾汉复在此期间守不住南阳,我军的局势就不妙了。”罗托担忧道。

    从西安到南阳有两条主要的道路。

    一条是经过蓝田、商州,出武关抵达河南内乡,到了这里就接近南阳了。

    另外一条是出潼关经过弘农、渑池等地抵达洛阳。

    再从洛阳南下进入汝州府,随后通过鲁山过鲁阳关才能进入南阳盆地。

    和商洛通道相比,第二条路的距离实在是太远了。

    清军若走商洛通道出了山就是南阳盆地了,而走另一条路却需要绕行许久。

    无论从那个角度说,商洛通道都比第二条路要好走的多。

    从西安走商洛通道的话,只需要走六七百里便能进入南阳盆地。

    而另外一条路,西安到洛阳的距离便在七百里以上,再南下横跨四五百里,经过整个河南抵达南阳。

    这中间的差距实在是有点大。

    “商洛通道的确距离够近,是进兵的最好路线,但这一点我们知道,闯贼也会知道!”鳌拜正色道:“正是因为如此,闯贼势必会大为提防!”

    “根据贾汉复的军报,早在南阳初围之时,内乡就已经被闯贼攻占了。”

    “我军若是出商洛前往南阳,只怕还要拔掉内乡才能抵达南阳。”

    “要是李来亨等人得讯后,率主力西进,以内乡作为核心,只怕闯贼就能把我军堵在商洛通道的出口打!”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军的局势就会大为不利!”

    清军众将闻言脸色一变,现在虽然西峡口一带还在清军掌握之中。

    整条商洛通道还算顺畅,但是出商洛后的第一座重镇内乡已经被顺军攻占。

    一旦李来亨引兵至此,堵住了清军的道路,那么被堵在出口处的清军就陷入两难之地了。

    内乡这颗钉子拔还是不拔?

    若是不拔,后路有忧。

    顺军的重兵在此,搞不好还能直接断了清军的粮道。

    要是拔出,为南阳解围的清军就得打起攻城战了。

    “可是少保,话虽如此,但是河南已经糜烂,我军要是出潼关,然后千里前往南阳,只怕局势会更为不利啊!”

    罗托忧心忡忡道:“岂不闻孙传庭旧事,昔日他郏县就已经粮尽,我军还得从郏县继续南下南阳。”

    “如此距离的补给线,纵使西安有粮,只怕也无法长时间的供养大军。”

    “不错。”杜兰沉声道:“俗话说得好,千里运粮,十不存一,出潼关的这条路多出了数百里。”

    “纵使大军不惧辛苦,但粮草运输的困难却会成倍的加剧。”

    “而河南本就残破,如今又被闯贼搅的烽烟四起,糜烂遍地。”

    “一旦我军粮草供应不上,难不成我八旗还得像孙传庭一样在河南就食于民不成?”

    此言一出,众将们纷纷附和。

    河南这地方早就残了,现在又烽烟四起,根本难以供应大军。

    当然了若是烧杀抢掠,以河南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是能够让清军吃饱饭的。

    毕竟孙传庭有李自成在坚壁清野,但是现在的河南大部分地区还是在咱大清的统治下。

    没有人组织老百姓坚壁清野。

    而众将也没什么心理负担,这杀伤抢掠都惯了,杀谁不是杀?

    杀敌人统治区内的老百姓叫做杀贼民,杀自己统治区内的老百姓大不了换一个名称,杀逆民呗。

    咱大清的子民在国家危难之际,也应该慷慨解囊,贡献自己碗里的粮食了。

    只是清军是去打仗的,是去解围的。

    要是一进入河南就散了出去,四处烧杀抢掠。

    这仗还怎么打?

    鳌拜闻言微笑道:“我军的主力并不走河南,而是走商洛。”

    “什么?”

    清军众将听到直接一头雾水,这鳌少保究竟是几个意思啊?

    刚才还在说商洛通道不好,怎么现在又说主力走河南了?

    “少保,属下才疏学浅,还请少保明言。”罗托连忙道。

    鳌拜沉声道:“现如今,走商洛通道容易被闯贼堵在内乡,走河南又千里运粮,不仅迁延日久,也拉长了我军的补给线,让我军难以久持。”

    “既然如此,老夫决定两条道路一起走!”

    “一起走?”众将闻言目瞪口呆。

    “我军共计能够出动五万余披甲精兵。”鳌拜缓缓道:“老夫决定让罗都统打着老夫的旗号,带兵四万余人走商洛通道,大张旗鼓地向南阳进军!”

    “而老夫自己则精选一万精骑,仿勒克德浑昔日旧事,出河南一路上偃旗息鼓,千里奔袭南阳!”

    “让闯贼再次在大意之间败在我八旗天兵的铁骑之下!”

    此言一出,众将纷纷双眼睁大,被鳌拜的决策说了心中一撼。

    “妙!少保此计妙啊!”杜兰兴奋道:“昔日闯贼屡屡低估了我八旗天兵的行军速度,被我八旗天兵打得屁滚尿流。”

    “少保如此进兵,必能让闯贼像十几年前一样,在大意之间再获一败!”

    八旗兵机动性是这个时代最强的,除了他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外,他们所装备的马骡乃世间至最,所以才能够获得这个时代最强的机动能力。

    昔日山海关之战时,多尔衮带兵日行二百里,直抵山海关下,这才得以在最关键的时刻能够投入战场。

    李自成放弃西安后,被阿济格连续追上九次,最终因为低估了清军的机动力而大败亏输,造成了九宫山的饮恨。

    在顺治时间,清军的骑兵曾经创造了五日连续行军三百六十里的惊人记录。

    而现在虽然八旗兵的素质都下降了很多,但是此时的八旗兵尚有强大的战力,其机动能力也能够保持在很高的水平。

    从西安到南阳的路途在一千三百里以上。

    但要是能够精选一万精骑,一人数马。

    那么这段距离不过几日可达!

    要是谋划得好的话,再次利用清军的机动能力。

    在南阳未必不能再创造一个荆州之战!

    昔日勒克德浑以五千八旗兵为核心击败了十万顺军。

    如今鳌拜以一万精骑未必不能再败李来亨等人的数万披甲!

    “大军主力为正走商洛,万名精骑为奇出河南。”

    鳌拜缓缓道:“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

    “我军以正为奇,商洛之兵名为主力实为佯师。”

    “昔日五千八旗突袭之下,便能撼动十万闯贼,老夫以万骑突袭,未尝不能大破闯贼!”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