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真的只想作死
繁体版

第十三章 胡惟庸要赢麻了?

    作为朱元璋的老臣,汪广洋可谓是相当的了解朱元璋,胡惟庸如今越高调跋扈,越会让朱元璋厌恶。

    当然,他目前还没有把胡惟庸的飞扬跋扈看作是弄权,也没有想到朱元璋会对功臣集团举起屠刀。

    所以对胡惟庸明确而且公然表示对六科给事中,尤其监视他的吏科给事中幸灾乐祸时,汪广洋不予置评。

    他自己也很不喜欢监控他的另一个吏科给事中,虽然他也知道六科给事中是皇帝为监察百官以及为太子培养大臣而准备。

    那就更没有评论的必要了。

    不久,皇帝驾临。

    但让汪广洋不安的是,本次大朝,皇帝依旧以“奉天门听政”的形式召开。

    后世许多人对朝会这个词有误会,认为朝会就一定是在大殿里举行,如明代嘉靖之前的奉天殿,嘉靖之后的乾清宫,以及清朝的乾清宫。

    其实不是,一般来说朝会有大朝和常朝区分,常朝不上殿,大臣们就某一件事专门到皇帝平时处理政务或者休息的宫殿开小会。

    而大朝则是每月的“朔望”,以及国家的重大节日或外国高级别使团来朝贡才召开。

    这其中,明初重大节日以及外国使团朝贡的大朝,皇帝必须在俗称“金銮殿”的奉天殿召开,每月朔望的朝会则是大多数以“御门听政”的形式召开。

    这个“御门”的门,就是奉天门,在奉天殿之前,位于奉天殿和午门之间的一道大门。

    本次朝会,按说是洪武六年的第一次朝会,应该在奉天殿召开才是。

    可皇帝为什么降了一等,放在奉天门御门听政?

    汪广洋心里极其不安。

    胡惟庸也略微不安,但他也没太当回事儿。

    一时间百官汇聚,朱元璋君临,御史台殿中侍御史肃立在丹陛之下,朝会立即开始。

    百官山呼万岁,不少人偷偷往上看去,只见朱元璋不喜不怒,太子朱标脸色平和,不由得心中纷纷讶然。

    杨帆那个愣头青触怒皇帝的事情,百官无人不知,不少人还知道朱元璋气得饭都没吃好。

    “陛下怎么好像并不生气了?”不少人心中猜测。

    作为最会揣摩皇帝心思的中书省左丞,胡惟庸觉着自己摸准皇帝的心思了。

    不就是要杀头了,所以不用在乎了吗?

    于是朱元璋诏令“年后大朝的惯例先放一放,先讨论国家大事”,胡惟庸立马暗示御史台几个御史。

    干什么?

    杀人啊,干什么!

    当即,有察院监察御史上前启奏道:“陛下,臣听闻吏科给事中杨帆年少狂妄,竟欺压天子、窥测宰相,如今既已下狱,臣不敢催促有司依法办理,只不过,陛下设立六科给事中,一科两人,而如今的吏科缺一人,是否应立即补上?”

    朱元璋呵呵一笑,先盯着汪广洋看了看,然后瞥了一眼胡惟庸,问道:“有劳你惦记着,你看谁合适?”

    那御史可不是二傻子,六科给事中那是皇帝的地盘,他可不敢为了讨好胡惟庸而伸手,于是辩称“臣岂敢”,而后便退入班列。

    朱元璋毫不客气地问汪广洋道:“右丞相,你有什么高见?”

    汪广洋低头道:“老臣并无想法。”

    闻言,朱元璋眼睛里闪过一抹杀机,什么你没有想法,方才你们在午门外说什么来着,你汪广洋什么态度,以为咱不知道么?

    “这些大臣,和咱也不贴心!”朱元璋心中怒起,但他脸上一团笑容又问胡惟庸:“中书左丞,你有什么高见要说吗?”

    胡惟庸连忙启奏:“臣听说这杨帆竟敢顶撞陛下,心中自然怒极,不过,不过……”

    他偷偷打量了一下朱元璋的表情,原本准备的语言换了一个委婉的说法,道:“陛下,虽说忠言逆耳,可臣子也要明确君臣之道,微臣以为,这杨帆狂妄,陛下无论怎么处置,都不足以弥补他的过失。”

    “说了等于没说。”朱元璋心里一笑,想想问朱标,“太子你也说说。”

    朱标刚要求情,朱元璋补充说:“咱怎么看着,今日不先说这件事,大臣们都不情愿说其他事,看来此事事关重大,你们都要好好想想,议一议咱该怎么处理此事。”

    胡惟庸心中剧震。

    “他不说处罚杨帆,只说如何处理此事,这分明并没有打算处死这个杨帆。”

    胡惟庸震动之下,又暗暗想道:“那看来要处死这个杨帆不可能,皇帝对大臣不放心。但他又说要如何处理此事,或许,杨帆这个用来监视咱的吏科给事中反手指责了皇帝,皇帝只是对他不太满意。”

    由此,胡惟庸得出了一个结论,皇帝要换一个一心一意监视他胡丞相的人呐!

    这么一想,胡惟庸顿时来了主意。

    他认为,与其换一个他不熟悉也没太多了解的人来监视他,不如让杨帆这个敢和皇帝唱反调的二愣子继续留在吏科给事中位置上。

    而且,胡惟庸也知道朱元璋疑心很重,若他给杨帆说几句好话,说不定在朱元璋看来,杨帆就有可能是他胡惟庸的人。

    如此一来,说情成功了,他胡丞相有了一个天大的人情,还能在六科给事中里面安插下自己的人。

    若不成功,或者激怒皇帝,让皇帝一怒之下杀了杨帆,那也是减弱了六科给事中的威慑力,对他这个一心想要当右丞相的权臣也有好处。

    “既如此,何乐而不为?”胡惟庸心里偷着乐。

    如此一想,胡惟庸连忙抢先启奏道:“陛下,太子乃东宫储君,这些小事岂能率先议论?百官们看待太子,犹如看待陛下,若太子先议论,百官们岂能畅所欲言?”

    朱元璋目前比较喜欢胡惟庸的一点,就在于他对太子无比尊崇。

    这不,原本对胡惟庸还有杀心的朱元璋一听到这句话,立马换上了好脸色称赞道:“胡相说得对。”

    朱标:“……”

    他一点也不信,他这个老爹没看出胡惟庸的意思,那就是打着怎么着他都赢的小聪明来的,你怎么还把这个人当大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