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真的只想作死
繁体版

第八章 这大明注定要亡的呀!

    一阵沉默之后,过了一两个时辰,只见毛骧快步的走了进来,脸色有些苍白的在朱标耳边说了些什么,随即只见朱标顿时大惊失色。

    杨帆一见就知道毛骧说了什么,但他依旧毫不在意道:“大人,之前我所说的没错吧?”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结果了!”朱标的语气中充满着不安。

    “这实际上是很简单的数学问题呀!”

    “数学问题?”朱标有些疑惑。

    “不错!”杨帆点了点头,然后说道:“陛下在《祖训录》里面把宗室分为了八等,亲王一万石、郡王两千石、镇国将军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奉国将军六百石、镇国中尉四百石、辅国中尉三百石、奉国中尉二百石,这些固定俸禄都由国库支出,以确保陛下的子孙后代都不会饿肚子。”

    “这又何数学有何关系?”朱标依旧疑惑。

    “可是陛下却忘了,儿生子,子生孙,子子孙孙繁衍无尽。”杨帆冷笑着道:“除却已经去世的九皇子外,当今陛下有子十二人。

    十二人中,除掉太子殿下,有十一位皇子需要分封为亲王,按照陛下所定下的宗禄,亲王岁禄一万石,这里就需要十一万石。”

    “只是十一万石而已,我大明朝还是养得起?”

    “如果只是这么点,整个大明朝自然不在意,但想来陛下也希望宗室繁衍生息,各位皇子多子多福,我就以每位皇子有五个子嗣来算,除去继承亲王爵位的世子外,还有四十四位郡王需要朝廷供养。

    郡王岁禄两千石,四十四位郡王就需八十八万石,加上十一位亲王的十一万石,这第二代宗亲所需俸禄也就九十九万石,连一百万石都达不到,这对于我大明朝的岁入来说,依旧是微不足道。

    接下来就要算第三代宗亲了,依旧以亲王郡王有五个子嗣来算,第三代宗亲也就两百七十五人,第四代宗亲一千三百七十五人,……到了第十代宗亲有两千一百四十八万多人。”

    闻言,朱标惊呆了,刚才只听毛骧说了一下结果,他虽然惊讶,但直观却不是那么强烈,此时经过杨帆这么一算,这宗室子弟的人数简直是要人命,别说第十代的两千多万人,就算第九代的四百多万宗室,大明也养不起呀!

    “当然,这计算肯定有夸大成分,其中有被除爵的,还有死掉的,我就算他个一百万人,还剩下两千万人,以最低的两百石来算,这就是二十多亿,大人觉得整个大明江山能养得起吗?”杨帆的话毫不留情的撕下了那掩藏的面纱。

    “这……”此时,朱标额头冷汗直冒,二十多亿的宗室俸禄,就算把大元朝的收入加在一块也不够,这样庞大的宗禄,已经完全超过了他的认知。

    “而且大人别忘了,国库不仅要发宗室的俸禄,还要负责赈灾,兵饷,官员的俸禄,你觉得够吗?”

    “啧啧,举一国之岁入,耗数千万之民力,而仅供养皇室宗亲一族!”

    “你们说,这天下百姓,能够供养的了多久?!!”

    “当皇室宗亲那一二十亿石的宗室供养俸禄,以及天下文武百官千百万石的供养俸禄,还有大明数十万士卒的供养俸禄等等。”

    “齐齐化作三座巍峨大山,重重压在百姓头上!!!”

    “压得百姓喘不过气,翻不了身,甚至就如昔年陛下少时那样,父母辛勤一生,最后却连副棺材都买不起的时候。”

    “大人你说,这天下百姓,又能够忍耐得了多久?!!”

    “十年?!!”

    “二十年?!!”

    “还是三十年?!!”

    “亦或者四十年?!!”

    “这样的皇室宗亲,这样的朝廷百官,这样的大明王朝。”

    “在两百年后会不会有另外一位如同陛下一般的百姓,最终忍无可忍,一怒之下,揭竿而起,手执屠刀,直指大明?!!”

    “将那数百万的皇室宗亲、天潢贵胄,屠之如猪犬?!!”

    杨帆淡漠无情的话语回荡在监狱之中。

    “够了,别说了!”朱标大叫着,直接站起身来,他彷佛看到一群群身着红巾,手里挥舞着锄头,农具,木棒的人,怒吼着,奋不顾身的冲向了大明朝,他怎么也没想到刚刚初生的大明竟然潜藏着如此大的危机。

    朱标出生的时候,朱元璋依旧在打天下,因而他也看到了在大元朝的治下,易子而食,荒野处处都是白骨的场景。

    他不敢想想,在两百多年的大明朝也会出现如此同样的场景,到那时,恐怕有跟父皇一样的人举起刀,向他们这些天皇贵胄询问,为何不给他们一条活路吧!

    “大人这下知道,我为何要反对陛下的《祖训录》了吧!这是给大明的取死之道。”杨帆却是毫不在意。

    “《祖训录》里有着如此大的弊端,满朝公卿难道没看出来吗?”

    “呵呵!他们当然看出来了,不说别的,就说宣国公,从陛下起义开始,宣国公就管着后勤粮草这些,他会算不出来吗?但他不会说,当初舍命一起打天下,就是为了子孙后代,如今功成名就了,还不能安享荣华富贵吗?还有刘伯温,号称算尽一切,他不会计算吗?只是为了私利罢了!”杨帆冷冷说道。

    “该死!该死!他们这些公卿与国同休,大明朝灭亡了,他们又能落到什么好?”朱标愤恨道。

    “与国同休,说说罢了,等下一个朝代来临,他们依旧可以换一个面目,重新做人,唯一没有退路的就只有皇室而已。”杨帆说着,想起了满清入关,一个个争相着剃发,其中多少不乏这与国同休的大明公卿呢!

    “先生既然能提出来,相比肯定会有解决办法,还请先生教我,标感激不尽!”此时的朱标再也顾不得掩饰身份,快步走上前来,对着杨帆询问道。

    “额!太子殿下!”杨帆身为吏科给事中,自然见过朱标,此时发现眼前之人的身份,有些惊骇,但随即也想通了,问询这种事,朱元璋肯定不可能随便交给一个官员,太子朱标的身份正适合。

    “很简单呀!把我杀了就行。”杨帆却懒得理会,只是一心求死道。

    朱标惊愕道:“先生这是何意?”

    “当解决不了问题时,手握生杀予夺之权的天子自会解决提出问题之人,此乃古来常有之事,而且我所说的,即便要发生,也是一两百年后,那时候陛下和殿下早已作古,何必管那些,朝代更替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杨帆淡然道。

    朱标默然半晌,苦笑着说道:“先生所说不错,朝代更替是历史的必然,然其他人都有退路,我朱明皇室却没有任何退路,标愿尽自己所能延续我大明朝。”

    闻言,杨帆有些沉默了,他望着这个最可惜的太子,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