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初唐:李二喊我做高官
繁体版

第六十八章 大唐朝会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三日之期已至。

    李麟戟在这宝贵的三日内,并未因即将参加朝会的荣耀而自满,反而更加勤奋地投入到准备之中。

    他深知,朝会上的每一次对答,都可能决定着自己的仕途起点,乃至影响到将来为国效力的机会。

    在家中,李麟戟的小院显得格外安静。书房的烛火常常通宵达旦地燃烧,映照着他专注而坚定的面庞。

    他不仅温习了儒家经典、历朝治国方略,还特意研究了近年来大唐的国内外政策,以及民生问题,力求做到胸有成竹。

    不仅如此,李麟戟还请教自己的兄长,听取他关于朝堂礼仪的教导,确保在朝会之上举止得体,不失士子风范。他反复练习着各种可能的应对之辞,既要体现自己的见解,又需保持对朝会的尊重。

    李雪雁也不时前来,为他研磨添香,偶尔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帮助他拓宽思路,锻炼随机应变的能力。她温柔的目光中满是鼓励与信任,让李麟戟的心中倍感温暖,也更加坚定了必胜的决心。

    程处默虽然不能在学业上提供太多帮助,但每日都会抽空来探望,用他的方式为李麟戟加油打气,甚至不惜扮丑逗笑,缓解李麟戟的压力。

    到了第三日一早,李麟戟身着整洁的士子服,精神抖擞地站在庭院之中。程处默、李雪雁和孙良才等人都在旁送行,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祝福。

    “麟戟,去吧”

    李麟戟深深鞠躬,感激地望着每一位支持他的人,然后挺直腰杆,迈出了家门。

    李麟戟迈着坚定的步伐,沿着青石铺就的大道,向那座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大兴宫走去。

    秋风微凉,拂过他的衣襟,带来一丝清醒与庄严。李麟戟心中充满了敬畏,同时也有一丝自豪——今天,他将在这里,与众多朝廷重臣一同参加朝会。

    随着他的脚步越来越近,大兴宫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高耸的宫门,雕刻精细的石狮,以及那一队队身着铠甲、手持兵器的守卫,无不彰显着皇权的威严。

    李麟戟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士子服,确保每一处细节都无可挑剔。

    沿途,李麟戟遇见了许多同样身着官服,行色匆匆的官员。他们或骑马,或步行,脸上带着严肃而庄重的神情,显然是赶往朝会的大臣。

    这些官员中不乏年岁较长、资历深厚者,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朝会的重视与期待,也提醒着李麟戟,即将参与的不仅仅是一场普通的聚会,而是关乎国家大事的决策之地。

    李麟戟抵达太极殿前,天边已泛起鱼肚白,晨光初照,给这座宏伟的建筑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

    太极殿前广场宽阔,石阶层层递进,直达殿门,两旁排列着威武的金吾卫,更显得庄严肃穆。

    “麟戟,早啊!”正当李麟戟步入太极殿广场,沉浸在四周庄重的氛围中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从一侧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他转头望去,只见孙伏伽,面带微笑,正稳步向他走来。

    稳,是真稳,看到孙伏伽,李麟戟心中暗自思量,不愧是已经做过官的。

    “伏伽兄,早!”李麟戟微笑着回应,加快脚步迎了上去,两人相互行礼,态度中既有士子间的敬重,又不失朋友间的亲切。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早晨,能有知己相伴,李麟戟心中多了一份安定与信心。

    “看你这精神饱满的样子,想必准备得十分充分。”孙伏伽上下打量了李麟戟一番,赞许地点了点头,语气中满是鼓励。

    李麟戟谦逊地笑了笑:“伏伽兄过誉了,我不过是尽力而为。倒是你,身为魁首,定是胸有成竹,我等还需向你多多学习。”

    孙伏伽轻轻摇头,眼神中流露出几分诚恳:“麟戟,你我同列甲榜,各有千秋,今日朝会,咱们共同为国献策,才是最重要的。不必过于谦逊,你的才学,我一向是看在眼里的。”

    在孙伏伽与李麟戟交谈之际,其他的甲榜学子也陆续抵达。

    这些青年才俊在金吾卫的引领下,有序地在指定区域集合,彼此间或点头致意,或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

    “张兄,听说你对边疆策略颇有研究,这次朝会可要大展身手了。”一名身着青衫的士子向身旁的同伴笑道,眼中满是期待。

    “李兄过奖了,我这点浅见,怎比得上你,这次定要听听你的高见。”被唤作张兄的士子谦逊回应,但言语间难掩对即将展开的朝会的期待。

    不远处,几位朝中老臣也在低声交谈,他们的眼神不时扫过这些年轻的面孔,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

    “这些年轻人,真是后生可畏啊。看他们的气魄,大唐的未来,何愁不兴?”一位须发斑白的老臣感慨道,眼中闪烁着欣慰之色。

    “是啊,特别是那位李麟戟和孙伏伽。听说这次秋闱他俩不分先后,最后是裴大人亲定的孙伏伽为榜首。”另一位大臣接口道。

    这些对话虽轻,却在不经意间落入了几位甲榜学子的耳中,让他们心中更是激荡起一股豪情壮志,每个人都暗暗下定决心,要在朝会上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这时,一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内侍缓步而来,面带微笑,态度恭谨而不失亲和力。

    内侍的声音清朗而有礼,他首先对众人行了一礼,随后开口道:“诸位甲榜英才,欢迎各位莅临朝会。在下是负责引导各位的内侍,现在将为各位讲解朝会的规矩与礼仪,请诸位仔细聆听。”

    他顿了顿,确保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后,继续说道:“首先,进入大殿时,需按序排列,不得喧哗。朝会开始时,圣上驾临,所有人需立即行礼,待圣上恩准起身,方可抬头。”

    “发言时,须先称颂圣德,而后言归正传,言辞恳切,不可轻率。圣上或重臣发问时,若被点名,应迅速而恭敬地回答,言辞需简明扼要,不得拖沓冗长。若未被点名,则不可擅自发言,以免扰乱朝纲。此外,朝会中不可随意走动,一切行动皆需按照规矩进行。”

    内侍的讲解的很细致,从如何行礼,到如何应对突发情况,甚至连朝会中的座位顺序、与同僚间的交流礼节都一一说明。

    一众听得认真,谁也不想到时自己出现差错。不时点头表示明白。心中对这即将到来的朝会有了更加具体而深刻的了解。

    李麟戟听着内侍的讲解,心中暗自感叹,这可比后世规矩要多的多了。

    随着金吾卫的一声洪亮的号令,学子们整理衣冠,按照既定的顺序,迈着稳健的步伐,依次步入太极殿内。

    殿内宽敞明亮,中央是高高的御座,两旁则是按照品级排列的官员席位。

    李麟戟按照指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与其他官员一样,静候朝会的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