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这孩子打小就聪明
繁体版

第131章 刘校长:去搞吧

    “过来过来,我有打听到几个消息。”

    和田笑不当同桌之后,联系就逐渐减少,唯一联系是有什么最新消息,会过来听听。

    每个班都有消息灵通的“百晓生”,不过田笑和初中的唐晶晶还是有不同,后者是在各班都有熟人,而前者没那么多熟人,消息全靠在食堂吃饭时,竖着耳朵听。

    嘈杂的食堂,七嘴八舌的,能整理出消息,也算是转笔大王的天赋。

    “我们班长退出了舞蹈社。”田笑说。

    “消息保真吗?”顾陆问。卢艺在校庆之后,不是正受欢迎吗?刚成为舞蹈社中流砥柱,怎么就退出了。

    “保真,具体原因不知道。”田笑又说,“另外我们学校好像又组建了一个新社团,听说好像是高一生搞的,具体消息我就不知道了。”

    “不过我认为这消息是假的,这一届的高一生难道有比我们轱辘哥更牛逼的人物吗?”田笑说,“不可能存在真牛逼的人物,我们轱辘哥都只是按部就班加入篮球社,对不对。”

    “我觉得你分析得从逻辑上说没问题。”顾陆惊讶于对方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消息,他和汤圆搞分社团,才通过校方审核一周不到。

    在高中能被称得上大新闻的只有三类:第一有关社团,第二谁谁谁谈恋爱了,第三谁谁谁的父母家庭有多好。

    接下来田笑分享的就是谁和谁谈恋爱,高二的对戚采薇表白什么的。顾陆对高中生的情情爱爱没兴趣,所以听到一半就找借口溜走。

    中午放学,有个小小的两人会议。

    刊物社的名字,在创始人总编和副总编的讨论下最终确定,名字叫《八种》谐音“八中”,但如果谐音梗扣钱的话,含义也代表雾都第八高中的种子。

    同时更是点明了月刊的收稿范围——

    文章题材有四种: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文学体裁也有四种: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轱辘你经常说我是取名废,但你这名字,你和我半斤八两吧!”李古圆耿直的说,“不如七种武器。”

    紧接着,就瞧见顾陆瞪大眼睛,争辩什么“含义”和“八种题材”,使得汤圆笑了起来,教室内外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主编请审稿吧!”不过李古圆也说起正经事,他拿出两三篇稿子,“这些是我投稿《萌芽》没成功的稿件,不知道能不能上我们《八种》。”

    “我会认真看的。”顾陆说,“我回去认真琢磨了一下我们刊物社的发展。”

    李古圆当即展现出洗耳恭听的状态。

    “既然明年才能招新,那么我们就偷偷的积蓄力量,等到明年再公布,震撼所有人。”顾陆说。

    “暂时蛰伏是没问题。”李古圆说,“但我们要怎么震撼全校呢?”

    “每个刊物都要有核心竞争力,所以我准备邀请责编,进行一些经验的分享。”顾陆说,“高中生如果有写作梦想,肯定是想投稿的,那么我们《八种》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刚需。”

    公众号虽说是微信今年推出的,但爆发期是在一五年,同时博客又被微博挤死,所以互联网上并没有教人写作,或者是投稿教学。顾陆可认识一票责编和主编,这就是独一无二的优势。

    好像还真是!李古圆双眼一亮,哪怕他已投稿成功四篇了(3少年文艺,1萌芽),可若是有专业人士教学,他也会想看。

    “至于造血问题,我也想到办法了。不过现在暂时还不能说。”顾陆说。

    “那我下一步先去找一中文学社的人。”李古圆说,“我初中同学是一中的,先把渠道打开。”

    初中时期,李古圆就以写作文出名,当时号称凤鸣山初中四大才子之一……

    “一中,巴蜀中学这边的社团,我也有熟人,可以先去打探消息。”李古圆说,“但其他中学我就没办法了。”

    有如此丰富的社团活动,也就雾都的头部几个学校,李古圆身为刊物社“副主编”,也是竭尽全力,将自己能做的事都做好。

    下午,顾陆又被叫到来校长办公室,但这次属于他自己主导。

    实话实说,顾陆是今天才对自己在雾都影响力,有一个深切的认知。

    难怪都吹嘘作家地位高,确实高。

    校长办公室里和顾陆见面的,是雾都共青团子中学与少先队工作部的负责人祁主任。

    当事人稍微有那么一些压力了,因为顾陆没想搞那么大!材料刚通过,才递交上去两天,一个部门主任就来了。

    雾都共青团子是厅级单位,而祁主任是处级干部,和重点高中的校长是同级。

    团委如此重视,主要就两方面原因,第一是顾陆个人的名声,他可是雾都共青团子的重点关注学生。

    多说一句,《少先报》是隶属于雾都团子的,不然你以为顾陆为何屡次三番被采访?

    第二,是校长的推波助澜。你瞧瞧刘校长淡定的小眼神,仿佛在说,“搞吧搞吧,搞点大事让我们八中更出名!”

    “我看了顾陆同学发来的优秀团员事迹材料,最后一句"做了好事就应该得到奖励,而不是嘲笑",话里藏着其他话啊。”祁主任说。

    “"你看这人多管闲事吧,差点被讹",如果我听到类似的话,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再做好事。”顾陆说。

    这话语并不犀利,但非常锋利,祁主任的笑容也收敛了。

    紧接着顾陆向祁主任说了赵娟“改变世界”的计划……

    “今天我帮你爷爷奶奶,明天就该你帮我爷爷奶奶,当代年轻人的虚拟契约。”祁主任眼前一亮,如果真的大面积实施,能否改变世界不清楚,但肯定能改变青少年的精神面貌。

    “当代年轻人虚拟契约……确实不能让一个好好的计划胎死腹中。顾陆同学,如果这次事件真的能找到确切的证人,那么这份材料我们团委原则上认可。”祁主任说。

    学校和社团,顾陆都积极参与,有条不紊的推进。

    咕噜大王有点嘴硬的特质,嘴上说着一定要打击见义勇为的气焰,实际行为却是“做好事就该得到奖励”。

    校外的事不徐不疾进行——

    “天天630贴近老百姓……”

    周二,有关赵娟的新闻播出了,以前些天报道的学生作家顾陆征文作品《离开雷锋的日子》为引子,进行报道,季记者还去文体路现场拍摄,征集在上周二,10月的23号下午一点半走过这个路段的行人。

    新闻播出在雾都人的茶余饭后,成为了新的谈资。

    “看新闻了吗?那个女娃遭巴到一坨(碰瓷)。”

    “哪晓得是怎么回事,六十多岁的老年人也不会随便讹人。”

    “以后出门注意点,手爪爪不要讨嫌,扶什么扶,把自己管好。”

    “这女娃子幸好还认得到这么一个出名的崽儿,否则呵呵,只能认倒霉。”

    ……

    赵父赵母看到新闻,眉宇郁闷了一周的阴云终于散去许多,即便赵母工资比赵父还稍高,但八千块对这个家庭虽然算不上伤筋动骨,可也必定是要节衣缩食一段时间。

    “以前怎么没听你提过,同学里还有这样的能人啊?”赵母说着,给娟子夹菜。

    “会不会太麻烦人,要是找不到证人,对这同学的名声可能会不好。”赵父的性格和赵娟很像,都是泥菩萨过河了,还担心别人有无筏子。

    娟子没说话,也没动筷子,很快,赵母才意识到女儿哭了。

    “怎么了?哭什么啊,别听你爸那张乌鸦嘴的,怎么可能找不到路人给我们作证,天天六三零收视率那么高。”赵母连忙安慰。

    “吃饭呢,不都好起来了吗?”赵父说。

    “老爸老妈,我好像把事情搞砸了。”赵娟眼泪婆娑,哽咽道。

    “谁说的,这次又不是你的错,乐于助人永远没有错。”赵父立刻说,“我从小不就是这样教过你吗?我们管不了别人,只能做好自己,爸爸妈妈这次是为你自豪的。”

    “对,该死的是那个老不死的,连学生的钱都要坑,出门走路该小心点!”赵母最后三个字重点咬字。

    家庭教育基本是决定孩子性格的,就拿赵家来说,赵父赵母从头到尾都是在肯定女儿帮人的做法,用赵母的话来说,“我们没有错,只是办到了错的人,以后要好好保护自己。”

    说话间,赵父电话响起,他尴尬地看了赵母一眼。

    “快接吧,别耽搁所里的任务。”赵母习惯了,然后继续安慰女儿。

    基层民警要处理的事非常琐碎,最关键是难有真正休息的时间,吃着饭接到任务电话,马上赶回所里的事……不能说是频繁吧,但也不少见。

    赵父走到一边接电话,表情逐渐变得高兴,挂断电话后,立马告知好消息,“刚才六三零的人打电话来,说已经有三个证人了,通过一些问话,基本确定了真实性。”

    真是好消息!

    “等找到足够的人证,一定要告那个老不死的诬蔑,没良心的东西!”赵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