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成全,我章怀太子只求速死
繁体版

第四十八章 大唐帝国迎来了他最荣耀的太子!

    虽然心下不满,可还不能表现出来。

    对于现在的天后来讲,李治是不是又要故态复萌不是重点,重点是她需要身边有一个有勇有谋的帮手。

    帮她把很多想法都传递出去。

    她想到了一个人,或许,这个人可以釜底抽薪!

    “这个人是谁?”

    “是上官家的吗?”

    武媚娘撑起身子,点了点头:“我听说,上官仪有个小孙女,自从上官家被籍没以来,一直都在掖庭里居住,现在也该有十二三岁了,我想见见她。”

    “上官仪的孙女?”

    “当时年纪应该还很小吧!”

    “既没有受到上官仪的教导,又没有家学熏陶,她行吗?”

    对于什么上官仪的孙女,李治是一点印象也没有,事实上,当初上官仪被咱老李出卖之后,几乎是火速就被武媚娘除掉了。

    其过程可以说是行云流水,兵不血刃,而这其中,自然是少不了媚娘的头号帮手,许敬宗出力。

    至于什么上官仪家里有多少人受到了牵连,还有多少活着的,这种事,从来都不是咱大皇帝需要操心的事。

    大皇帝风疾严重,这脑子啊,只要一想正经事就疼痛欲裂,现在旧事重提,李治赫然发现,就连上官仪的面目在他的脑海里都有些模糊了。

    “我听说,此女自从进入掖庭,就有其母教导,很有才学,圣人常教导我们,为君者,当以慈悲为怀,当年的事情既然已经有了结果,上官仪也已服罪,她的孙女当时还尚在襁褓,受到牵连,多少也有些无辜。”

    “不妨见见她,如果确实才学出众,让她替我做事,并且赦免她的家人,她应该也会高兴的。”

    我们帝后不愧是天生一对,从来都不是会干亏本买卖的人,只赚不赔。

    武媚娘想要找一名颇具文采的年轻女子给自己做秘书,而上官仪还在世的时候,就以“上官体”成为了大唐文官之中的领袖级人物。

    世家渊源这种事,武媚娘也是很信奉的。

    她相信,上官家走出来的女子,必定文气发乎天然,绝对可以成为她的左膀右臂。

    但是吧,上官仪为什么会被咔嚓?

    还不是武媚娘一手策划的?

    可以说,武媚娘就是他上官一族的头号大仇人!

    要把仇人的孙女吸引到自己的身边,为自己做事,不给点好处,如何能成?

    赦免家人,是武后能够拿出手的,最强有力的诱饵。

    也是这位上官家的孙女绝对无法拒绝的。

    这可是真正的牺牲她一人,造福全家的善举,难道,她希望上官家的女眷死困在掖庭一辈子吗?

    “好啊!”

    “只要你想好了,就召见好了,对了,这个女子叫什么?”

    这种事绝对难不住我们天后娘娘。

    “她还真是有个好名字呢!”

    “听说,是叫上官婉儿……”

    …………

    唐制,册命太子,皇帝临轩至太极殿,礼成,则太子至皇后宫拜谒,最后,与群臣扈从至太庙拜谒告天,则成太子。

    规矩是这么定的,可规矩也是人定的,当群臣看到太极殿里早早就位的二圣才明白,大皇帝李治啊,真是一个敢于突破祖制的人。

    李治拉着武媚娘端坐于台阶之上,庄严肃穆的接受群臣的膜拜,虽然知道这些老头子,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对他这样的做法有意见,但那又如何?

    武媚娘今日心情极佳,能够亲临太极殿,参加册封太子的大典,也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枪心潮澎湃。

    这不是李治第一次册封太子,对于武媚娘来说,也不是第一次。

    而上一次,李弘做太子的时候,武媚娘还只能乖乖的在皇后宫中等候。

    时移斗转,权柄的转移也是显而易见的了!

    天后武媚娘的心中,因被李贤挑衅而阴郁的心情,一扫而光!

    整个人都抖擞了!

    今日的典礼,说规格高,也真的是高,说随意,也确实是随意。

    按唐制,册封太子的大典也有多种方式,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外册和内册。

    外册又分两种,举行的场所有所不同。

    可以选在太极殿,也可以选在宣政殿。而在李治以前的那些太子,当然也包括大皇帝李治当年也都是在太极殿接受册封的。

    还有内册,便是在东宫明德殿举行,而这个时候,皇帝本人并不需要出席典礼,他仍然在太极殿或宣政殿坐镇。

    待到明德殿的典礼结束,太子再依次到皇帝皇后面前拜谒行礼,可见,为了给李贤正身份,李治选用了册封大典当中等级最高的一种。

    “媚娘,贤儿若是知道今天的册封大典都是你安排的,一定会感激涕零的!”

    “圣人过誉了,贤儿能做太子,是我大唐之福,我身为他的母亲,做这些事,又算的了什么呢?”

    群臣:只要你能暂避一下,就算是恩德了!

    可惜,唯独是这一个要求,武媚娘是不会答应的。

    这太极殿的布置是前一天就已经筹备好的,因天子要亲自出席今日的典礼,北向朝南处已经设置好了皇帝专用的帷幄。

    另一边,同样是北边的墙壁下,朝西的方向,那个座位却还空着,那是属于今日的主角太子殿下的。

    太极殿外,文武百官以官阶和宗亲与否在横街附近排排站好,因为日期安排的匆忙,这队伍难免显得有些错乱无章法。

    好在,天皇李治追求的,只是一个热热闹闹,对于什么典礼的庄严肃穆,并不是十分关心。

    看着横街上,或挤成一团,或你争我抢的老大臣们,殿内的二圣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好像这些大臣不是在参加典礼,而是在为尊敬的天皇天后表演闹剧似的。

    既然是主角,今天最忙碌的,自然是我们的准太子,现任雍王李贤。

    他,现在又在哪里?

    按照规制,作为太子,在举行册封大典的当日,要从自己居住的宫殿乘坐马车,在赞善大臣的导引之下,前往太极殿。

    这个过程本身并不复杂,只可惜,对于我们的雍王殿下来说,这样的安排,未免是给他增添了许多的麻烦。

    那太极殿之前,不就是我们雍王殿下居住的地方吗?

    现在,李贤还要顶着无敌的黑眼圈,在天还没亮的佛晓前二刻,就站在这丹凤门的大门口,整装待发。

    为了达到这样虚张声势的营业效果,雍王李贤要在更早的时间,从太极殿出发,花费大约半个时辰,站在大明宫门前,之后等上许久,再次返回太极殿。

    “这不是瞎耽误功夫吗?”

    荣耀的太子,只剩牢骚满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