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格修仙从农夫开始
繁体版

第八十章 一线阁

    正殿之外,火树星桥,清风徐来,掠过檐头系着的只只铜铃,叮咚作响,宛如天籁之音,绕梁三日而不绝,令人心神俱醉。

    数十盏琉璃宝灯悬挂于藻井之上,流光溢彩,璀璨夺目,其华美之态,仿若九天之上的星辰,洒落凡尘,点亮这宏大的殿宇,更增其金碧辉煌,威严壮丽。

    宝灯映照下,那把醒花木龙纹镶理石椅熠熠生辉,衬得其上坐者,无比尊崇,令人望而生畏。

    肃王注视着陈平安,细细端详着他的神情举止,语气中透着一丝深意:

    “虽是初次见面,然本王却觉得与你有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早已相识多年。”

    陈平安心中冷笑一声:怕是都不知见过我多少回了,呵呵,这肃王果真如他所想,是条老狐狸。

    只见陈平安微微一笑,抬起头,拱了拱手,目光坚定地与肃王对视,淡然回答道:

    “常言道,人生如戏,相逢即是缘分,草民既有幸承蒙殿下眷顾,已是苍天垂恩,不敢妄求过多。”

    肃王听罢笑意盈盈,摆了摆手,似是宽慰道:

    “本王又不是那吃人的猛虎恶豹,何须让陈少侠如此戒备?呵呵,若是缘定相逢,当共真诚以待,对否?”

    陈平安闻言,微笑不语,心中暗自揣度,片刻之间,已洞悉肃王言外之意。旋即恭敬地再次拱手道:

    “那在下自当不问他事,唯愿真心相交。”

    肃王听后,笑容愈发深邃,将手中书本轻轻置于理石案几之上,缓步起身,负手而行,姿态从容。

    陈平安方才未留意,此刻肃王一站起,他才惊觉,对方身高竟与自己相差无几。

    宝灯照耀下,天庭饱满不说,额骨更是高高隆起,直贯头顶。

    陈平安砸了咂舌,回忆起前世从地摊老头手里买的那本《相术书》,书中描绘的帝王之相,恐怕写的就是眼前这位了。

    此刻,殿内气氛微妙,肃王的身影在理石地面上逐渐拉长,每一步都显得沉稳有力。行至殿中,他驻足片刻,忽而回首望向陈平安:

    “可曾听说过‘一线阁’?”

    陈平安稍显愕然,便听对面坐着的小钊接口道:

    “王爷说的莫非是那万浪郡白家所创的剑宗?”

    肃王点了点头道:

    “正是。”

    陈平安此时也想起,《九洲地理录》内曾提到过,相传那万浪郡位置绝佳,距离国家的权力中心,盛阳,仅一步之遥。城内的白家镇守此地数千年之久,白家子弟皆身居庙堂,却以‘两袖清风存正气’之名备受当地百姓爱戴。

    千载之前,白家出了一位旷世剑仙,其剑势如风雷激荡、剑气直指天际,震撼人心。更是拒绝了‘真武殿’之邀,自立门户,于悬崖峭壁之上,创建剑法宗门‘一线阁’,并广纳天下弟子。

    其‘不论出身、唯看剑心’的独特宗旨吸引了众多天赋异禀的寒门子弟来此磨砺剑技,追寻自己的剑道之路。

    此人怎么突然提起‘一线阁’,莫非...

    肃王缓步至窗棂之侧,从容自若地自腰间取出一柄雅致折扇,挑动轻纱,瞬时,室外的璀璨灯火透过繁复雕花的窗格,斑驳洒于殿内,与藻井光辉相互追逐,交织在他的侧颜轮廓之上,平添了几分神秘的韵味。

    小影悄然拉了拉陈平安的衣袖,小声道:

    “哥哥,这便是王爷吗,看起来好威风哩...”

    大殿空旷,一缕细针坠地亦可闻其音。小影说话声虽小,却也落入了肃王耳中。他背对着众人,嘴角微扬,不动声色地展开了手中的折扇。

    陈平安揉了揉小影的脑袋,恰逢此时,就听‘咔’一声,众人忙闻声瞧去,竟是肃王手中折扇...

    卡住了。

    ?

    肃王面色如常,薄唇紧抿,右手再一发力,扇面虽‘噗噗’作响,骨架却依旧纹丝不动。

    殿内众人见状,皆不约而同地转开视线,连小影也懂事地双手掩口,一副噤声的模样。

    “咳咳,这‘一线阁’内有位隐世高人,乃是本王的忘年交,文韬武略,无所不能。为人更是坦荡正直、心地热忱,唯独脾气略显古怪...若是陈少侠有意,本王可亲书一封举荐信,并遣使者带着令弟拜山。”

    秉持着‘只要尴尬的不是我,那便是别人’的原则,肃王行若无事的将折扇重新插入腰间,清了下嗓子,一本正经的说道。

    闻此言,陈平安朝小影望去,见小影眼神坚定的看着自己,当下也不再犹豫,遂起身拱手道:

    “吾弟幸得王爷眷顾,草民自当恭敬不如从命,甘愿将吾弟托庇于殿下。”

    肃王挺直了身板,轻轻摇头,言辞恳切道:

    “先别将话说的这么早,本王这老朋友虽会看在举荐信的份上,给几分薄面…但真到了那儿,是去是留,可全凭令弟自己了。”

    见陈平安不语,肃王登时话锋一转:

    “‘一线阁’这位高人虽说是本王能想到的,最好的师尊...但陈少侠也无需忧虑,若此事未能如愿,本王腹中自有备选之策,绝不会耽误令弟的好天资。”

    陈平安听罢肃王之言,心中稍安,深知此事非儿戏,关乎小影的未来之路。于是他微微俯首,以示敬意,恭敬地问道:

    “草民谢肃王殿下恩典...敢问殿下,不知此行有何需备?”

    肃王沉吟片刻,缓缓说道:

    “首要之务,乃在于令弟之‘心性’。若想拜那高人为师,首先要进得了‘一线阁’。此宗虽不问来历,可向来择徒严谨,唯愿他意志坚定,无惧困厄,有恒心毅力,便可。”

    陈平安深知小影年纪虽小,可独自流浪时历经的种种坎坷,让他的心性早已远超同龄之人。

    如此看来,小影确是有望入门。

    陈平安虽对肃王怀有戒心,但还是感激他的指点,应道:

    “草民铭记于心,必悉心教导吾弟,不辜负殿下的恩情。”

    肃王微微一笑,眼中流露出赞赏之意:

    “甚好,三日后,本王会差人送令弟前往‘一线阁’,在此之前,他便与你一同居于碧园内罢。”

    陈平安感激不尽,再次施礼,转身对小影吩咐了几句,小影点头应是,眼中满是期待与决心。

    肃王侧过脸去向小钊使了个眼色,后者顿时心神领会,先是轻拍了下司马包魁梧的背部,随后起身走至小影身旁,柔声道:

    “小影,想不想去你哥哥的房间瞧瞧?”

    小影睁大那对黑溜溜的眼睛望向陈平安,见哥哥点头应允,便乖巧地跟随小钊离去。

    司马包亦识趣地鞠躬退下,偌大的正殿中,只剩下肃王与陈平安二人,静默相对。

    肃王重新坐回龙椅之上,低垂的眼帘掩藏着深思,陈平安则立于下方,神色淡漠,心中却思绪万千。

    良久,肃王徐徐启唇,言语中满是对小影的认可:

    “陈少侠,本王观令弟虽身世凄凉,眸光却依旧清澈如泉,对你更是信赖有加。虽生于淤泥,却不染尘埃,此乃其难得可贵之质。你务必教他明理识礼,懂得尊师重道,方能让如今这雨泱乱世多一分希望。”

    陈平安听后,对这肃王多了几分好感,躬身答道:

    “草民谨记,必竭力教诲。”

    肃王微微颔首,语意深邃道:

    “‘一线阁’之地,非寻常之处,风霜雨雪,皆是磨砺。令弟既入其门,必当历经磨难,你须做好心理准备,切勿因怜惜而阻其成长之路。”

    陈平安欲言又止,忽见肃王将手伸自理石桌案下,悄然开启隐蔽的暗格,并从中取出一件物什,信手抛来。

    他一脸茫然的将其接过,待看清此物甫时,顿觉一股彻骨寒意直透肌骨,霎时,汗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