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邮币日记
繁体版

第028章 不可能的生意经

    约定的地点是珠江宾馆一楼的展厅,也是九藏当时创立的时候最老的展厅之一。

    吕峰赶到的时候,店里除了许慧英,没想到马德伦也在。

    “这个展厅本来一直都是由马总负责,登记在他名下的!”许慧英介绍道。

    马德伦坐在展厅外的待客厅,跷着二郎腿斜眼望着吕峰,嘴角依旧噙满了笑意。

    吕峰走近,他也没有起身,笑道:“吕总,生意是越做越大了啊。这下全链条都让你给打通了。”

    吕峰听出他的话里有话,在他对面坐下。“那也是马总成全,否则哪有这么好的机会。”

    “接手这些展厅,吕总可要做好心理准备。做终端礼品的生意可跟邮币卡市场不一样。看似同行,实际上你们卖的是产品,我们卖的是知识和服务。”

    “吕总就不怕匆匆入坑,最后成了接盘侠吗?”马德伦扫了店里放下图纸朝这边走来的许慧英一眼。

    “生意嘛,盈亏都是常事,没有人能够保证努力就一定能获得回报。”吕峰应道。

    对于这种说闲话的小人,吕峰很想不再搭理,只是毕竟交易涉及了他。

    许慧英快步走了过来,看到马德伦脸上的表情,大概已经猜出他说了些什么。她却是一点都没有心里去,不是因为她多么大度,而是她相信吕峰,如果他能被轻易影响,那就不是她认识的那个吕峰了。

    “马总,协议带来了吗?”许慧英直接道。

    原来,她并没有提前完成跟九藏的合同签订,而是留着在吕峰的面前,一起来处理这件事。

    她用这种做法表明了一种态度——她没有从中获取任何利益,跟吕峰的合作一切都是开诚布公,价格也是透明的。

    吕峰自然理解她的用意,等马德伦将一式三份的协议取出,他主动审核了合同,这才拿到许慧英道:“许姐,我这没什么问题。”

    许慧英自然不用多看,因为里面的条款什么的,都是她跟九藏商议好并且拟定的。

    只要吕峰同意,那这事就没问题。

    三方签好了合同,马德伦不愿多待,很快离开。

    待客厅内很快就只剩下吕峰和许慧英。

    两人各自收好合同,把钱款按照合同交付,忙完了这些时候,许慧英坐下来,这才记起来给吕峰冲了杯茶,笑道:“以后你要再来,就是老板身份了。”

    “我这是小股东而已,老板永远都是许姐您。”吕峰道。

    许慧英笑着摇摇头,“可别这么说,邮币卡的经营,其实我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这么多年来一直战战兢兢,真正做出成绩的,反而是梁九哲和马德伦这些激进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不得不承认,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的九藏。”

    “许姐过谦了!”吕峰当然不会傻傻地相信这么一个有原则有魄力的女人的谦辞。

    “这是实话,所以这次拉你进来,也是希望借助你的力量。我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点点来。”许慧英道。

    两人都不是啰唆的人,客气了两句之后很快进入正题。

    “店面的改造两三天的时间就能完成,现在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还是产品。”许慧英微微叹了口气,有些无奈道:“今年九藏也好,其他几家对手也好,都用了很长的时间在铺垫,很多精力都花在了大四上面。这一次裁切版的意外出现,给了很大的利润空间,既然我们不做,那就多少会有点被动。”

    他看了看吕峰,吹掉茶杯上的蒸汽:“所以,我想看看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看看能不能弥补一些损失。”

    年底的礼品旺季剩下时间不多,想要再冲一个爆品出来几乎不可能,现在能做的就是稳住,先保证日常运营,并且不亏损。

    刚才吕峰已经看过协议,里面有一条是,他们盘下来的这八家店,不能经营8050裁切版大四。

    吕峰当然知道为何会在协议里强调这一条。

    就算是分割,双方的客户群体也是高度重叠的,对于九藏来说,决定了要冒着风险大赚一笔,肯定不愿意把这块蛋糕分出去。

    这八家店不做8050裁切版大四,那就不存在竞争的问题。换句话说,这一次裁切版大四的利润,剩下的十几家店能全吃下。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能同意许慧英分割八家的核心原因。

    如今,也造成了吕峰他们的被动。

    “许姐有想法吗?”吕峰问道。

    许慧英轻轻摇头:“暂时想不到,已经是十一月了,这时候换产品的话,等到预热好了,年都快过了,根本来不及……我把店里的展品都过了一遍,发现根本没有优秀的标的物。”

    “那许姐觉得什么样的标的物才能称之为优秀?”吕峰继续问。这是他习惯的交流方式,先尊重别人的看法,倾听完之后再做自己的表达。

    “好卖,利润合理,售后问题少。”许慧英言简意赅。

    吕峰等了几秒钟,确认许慧英没有继续要补充的,这才道:“我倒是有一些不太一样的看法。”

    “哦?”许慧英面露诧异。

    要知道,她说的几乎是行业的通用标准,是所有销售渠道都在用的通理。

    “我觉得优秀的藏品,所需的条件只有一个,就是能帮客户赚到钱。”

    他话音一落,许慧英就已经忍不住笑了出来。

    她现在确认,吕峰根本没有做过终端零售,完全是个门外汉。

    尽管如此,她还是耐心地笑着解释道:“你说的当然是最理想化的那个条件,可是在我们终端这一块,根本就不可能。”

    她顿了顿,组织了一下思路,道:“你看,邮币卡市场的价格,买卖价之间,只要有几个点的差价就能做,而终端不行,如果在价格上我们不能比邮币卡市场高个30%以上,根本就做不了。这是由成本决定的。”

    “我来给你算一下!”

    “在专业市场,一个月租一两万的档口每个月能做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生意,而它所需要的员工,可能只要两到三个人。而终端零售,要做到月销售几百万,店面租金起码要五万起步,人员配备最少也要八到十个人,无论是租金还是人工,都是五倍以上。也就是说,正常邮币卡市场5%到十的利润,我们必须做到30%到五十,才能达到同等的利润率。这里面还不包含拿货的差价。”

    “另外,售后成本也不一样。专业市场基本不需要售后,因为能踏入那里的,都是标准客户,对于这一行多少都懂。而我们面对的客户大多反而是只懂一点点,我们需要做很多的工作,灌输很多的专业知识,才能得到他的认可。”

    许慧英一连说了很多的原因,大都是成本的计算。

    吕峰静静听着,把每一样都记在心里。

    最后,许慧英总结道:“客户在我们这里买的是送礼的珍品,它已经比专业市场的价格贵了百分之三五十,甚至有的接近一倍。我们怎么可能做到确认某一个品种,在提价30%之后,它还能涨到更高。”

    “如果能做到的话,那我们还做终端干嘛?直接自己买了赚差价不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