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说书人:开局奖励顶级神功
繁体版

第十七章 镇国宝典和家传绝学

    孤竹城王宫,勤政殿。

    国主墨伊坐在御案前,桌上摆放着那本姜旭文所做的批注。

    廖庭发带着刘良跪在殿前,默默等待着国主的吩咐。

    墨伊看了半晌,皱起眉头,有些疑惑的望向刘良,沉声问道:“刘良,你这套刀法,应当是纯火行的功法吧?“

    “是的,君上。”刘良回答道:“我是末将的家传刀法。我家祖居北边的熔城,自从被北戎屠城灭族后。赤炎刀法便只剩我家这一支传承了。”

    “这就有点奇怪了。”墨伊接着道:“之前在赵家庄的现场,庭发你曾说过那位高人内力属水,和火行相冲,而且不善刀法。但是根据这本批注来看,这位高人简直就是赤炎刀法的行家。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刘良点头道:“听君上如此说,末将也十分疑惑。在下修行这赤炎刀法时,引入体内的火炁遇木即相,遇火即旺,遇土即休,遇金即囚,遇水即死。因此我引炁入体时,对场地的要求十分苛刻,一点水都不能有的。

    但为什么,那位高人可以同时掌握水行和火行的功法,不怕走火入魔而亡?”

    廖庭发沉声道:“微臣也考虑过这种问题。以微臣的猜想,这位高人或许根本没有学过赤炎刀法。”

    “那他何以能对赤炎刀法理解的如此深刻?”墨伊有些不解道。

    廖庭发微微一笑道:“这便是这位高人的过人之处了。末将猜测,他虽未修习赤炎刀法,但对于练炁的理解却已达到了深不可测的地步。只须通过这本册子所描述的练炁方法,便能看出其不足之处。”

    此话一出,墨伊和刘良互相对视一眼,都有些震惊。

    墨伊赞叹道:“会有这样的天才吗?从未有过实践却能写出如此鞭辟入里的理论?”

    “君上见多识广,对于这种人应该有所耳闻。”廖庭发回答道:“在微臣的印象中,中原腹地就有一位这样的绝世高人。他号称五德老人,广习各路各派的武学宝典。不管遇到谁,都可以用对方的武功将其击败。被称作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刘良顿时倒吸一口凉气,颤声道:“这...这种人,岂不是神仙?”

    廖庭发点点头道:“说是神仙,也不无不可。五德老人被称作千年一遇,平日只在老君山修行。只有当天下面临巨变之时才会降世,深切影响人族气运。”

    三人互相看着,心中默默猜测着高人的身份来历,一起都沉默下来,屋内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

    良久,墨伊才沉声开口道:“若这位高人真的是五德老人的话,孤反倒更加担忧起来。北戎之患可引不来这位高人,莫不是还有其他巨变,或许要给整个北疆带来灭顶之灾。”

    “君尚不必忧虑。”廖庭发开解道:“此人不见得是五德老人。他远在老君山,受大周皇帝香火供奉,哪能随便驾临孤竹城。”

    “说的也是。”墨伊有些自嘲的笑了笑,道:“孤这些天来被北戎扰乱心神,倒有些过分忧心了。”

    他转过头,又问刘良道:“那位高人让你接下来再送功法,有界定送什么属性的吗?”

    “没有!”刘良摇摇头道:“或许在那位高人看来,末将所擅长的也就只有火行了。”

    墨伊沉吟了一会儿,沉声道:“那好。你接下来给他送两本,一本我孤竹国的镇国宝典:庚寅刀法。另外一本,便是我墨家的家传绝学之一:泼墨诀。如果那位高人能在这两本功法上提出独到见解,那我孤竹的王室宗亲,大小将军都能从中获益。”

    廖庭发露踌躇之色,沉声道:“这两本功法,为我孤竹国的根本。贸然拿出,一旦为敌人所掠去,为祸不小。”

    墨伊目光坚定,沉声道:“如今北戎愈发猖獗,局势显然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熔城,代国和箕国都已被北戎灭亡。就连离我们不远的西平国去岁也在北戎的暴虐下灰飞烟灭。若是不能挡下北戎,届时国破民亡,要这些劳什子功法,又有何用?”

    廖庭发和刘良相对一样,他们都品出了国君的担忧和慌急,竟开始不顾一切的病急乱投医起来。

    刘良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他无可奈何,只得躬身说道:“末将领命,这就下去准备。”

    说完这些,两个人躬身告退。

    墨伊抚了抚额头,眼中露出疲惫的神色。

    要知道,泼墨诀是墨氏一族的家传绝学,非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想这样将其示人。

    实在是形势已不容他考虑这些问题了。

    前两天,他刚收到消息,燕国和赵国合力,与北戎主力在西边的台岭发生一场战斗。结果燕赵两国大败而回,竟被迫缩在长城以内闭关不出。

    虽然不知道这场战斗具体是什么情况,但大国联军尚且如此,等北戎腾出手来,孤竹这样的弹丸之地根本就不够北戎塞牙缝。

    如今,一切能够抓住的稻草,甭管能不能救命,墨伊都不打算放过。

    到现在为止,墨伊的泼墨诀已经达到了第七重。修为也已到了开脉境一品。

    然而从一品到圆满,始终尚有一段距离。

    只要能从这位高人身上找到一丁点的突破机会,那便是自己和孤竹城的幸事。

    他正默默思索着,忽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响,只见女儿墨岚竹施施然而来,三步并作两步窜到自己身后,开口道:“父王,女儿来给您捶背咯。”

    看到自己这漂亮精怪的女儿,墨伊脸上不由自主露出笑容。

    他每日里殚精竭虑,只有在女儿给自己捶背的时候,才能享受到片刻的安宁。

    自己这个女儿虽然练武不成,顽皮贪玩,但实在是给了自己不少的精神慰藉。

    捶打了片刻,墨岚竹柔声说道:“父亲,你最近好像眉头越来越皱了,我给您捋直一下好不好?”

    她按住墨伊的眉头,慢慢将其捋直,然后小心翼翼问道:“父王,你最近很多烦心事吗?”

    墨伊知道女儿帮不上自己,跟她说了也是徒增她的烦恼,语气轻松道:“没什么,左右不过是一些秋收上的事情。——倒是你,这两天,怎么这么老实待在宫里,不出去听书了?”

    墨岚竹暗暗放下心来,小嘴一撇道:“还不是那个说书的,尽说些让我生气的。我就故意不去,也不给他打赏,气死他!”

    “孩子气。”墨伊哈哈一笑道:“听书嘛,有起就有伏,有喜就有悲。只要剧情能够影响到你的情绪,那便说明人家说的有水平,你不去听可以,但不能仗着公主身份,故意去欺辱人家。”

    “知道啦,父王。我可没有欺负他,只是不给他打赏了而已。既然父王这么说,我再赏他点金瓜子就是了。”

    说着,墨岚竹从袖子中取出一张纸,放在墨伊的御案上道:“父王,这是那说书人说的一段定场诗,我觉得很有道理,就送给您吧。希望您每日不要太忧心了。”

    说完这些,墨岚竹朝父亲嘻嘻一笑,转身离去。

    墨伊将纸条打开,只见上面赫然写着一行字: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父王,虽不知您遇到了什么困难,但女儿知道,一切都会好的。

    墨伊看着女儿的笔迹,眼睛微眯,喃喃道:“我孤竹城,真的会柳暗花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