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制转职
繁体版

第四十章 览阅

    历史记录文明,书页承载智慧。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个收获更多不好说,可从难度上来看,读万卷书的成本和风险远小于行万里路。

    武国朝廷限制书本,为的就是严防范围性地开启民智,开国六百年其历史千篇一律,并无多少新意,更像是重复不休的循环。

    不过规则由强者制定限制弱者,所以世家望族并不在管束的范围之内,起码只是自家族学不向外扩散的话,朝廷并不会加以制裁。

    在览书院,宋圣元甚至有一种重回文明世界的错觉,这里的书籍不仅仅是繁多,而且包罗万象富有深度,绝不是他在清风城所见过的之乎者也书籍所能企及的。

    他在这里看到了理科工科从低到高的完整理论书籍,出处多来自于械盟十国,主家并没有排斥其他知识体系的意思,从书架位置的摆设就可以看出。

    甚至,有关改造人体系的基本知识在这里也有记载,撰写者明显是主家的长辈,对改造人体系有着十分清楚的认知,包括分级的关键,核心要点及针对措施。

    改造人的核心是能源供给,其次便是内部多精密组件,四等位专业级以下的杂兵基本上都无抗干扰模组防护。

    不过主家在武国并没有发展改造人体系的意思,只是在书籍中暗示,倘若武道不成且对科技体系具备兴趣和底子,可向房头申请,前往械盟十国。

    如果由宋圣元自己去定义,览书院的价值甚至还要超越旁边的藏书阁,这里的知识超乎想象的多,而且多是干货。

    常在这里认真阅读学习宋圣元感觉不光能开拓眼界,甚至生成诸多武道以外的基础词条也不是什么难事。

    宝地啊,虽然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但回报可比自己闭门造车要效率太多,哪怕是天慧词条也不能无中生有。

    在这里,宋圣元感到自己进化过的去清明头脑有一种如鱼得水的自在感,不过考虑到时间,宋圣元还是放下了手上的书籍,开始根据书架上的分类寻找他急切了解的知识。

    大概可以分为三大类,朝廷、世家望族和世界地理常识,这三样都是宋圣元迫切想要详细了解的头等大事。

    首先是朝廷,宋圣元在找准书架后翻阅多本书籍后总算是对其了解大概。

    从地方管理的角度来看,朝廷的地方管理分为官与吏两个层次,科举选拔的人绝大多数都只能作为干活的吏,无关乎能力高低,核心区分在于祭神法。

    有资格修行祭神法且有所成就的人才可以成为管辖一地的官,根据自身层次不同管辖的地域大小也有明显区别。

    从最低级的三等县令到主管大城的二等知府再到主管一省的一等刺史,简洁明了到不可思议。

    整个武国,可以称得上官的只有7位刺史、四十二位域主和两百多位县令。

    祭神法和武道不同,哪怕是最普通的县令,也有轻易打杀寻常明劲武师的能力,其道兵和术法玉符相当犀利棘手。

    更要命的是,县令在其所统辖的小城中可以请区域上级隔空出手,最高可以单向联系到刺史,而刺史即便是隔空出手也有易形级别的实力。

    祭神法的力量皆来源于都天祭神,所以想要入门祭神法当官最重要的不是自身天赋,而是都天祭神的认可和难以总结规律的契合度。

    只要祭神法入门,且入职实权统辖一地,其实力增长速度极快,但上限取决于官职大小。

    都天祭神无人知晓其来历,无人知晓其秘密,但可以肯定其力量的根源来自于万民香火。

    越是人群多、香火旺盛的大城,负责官员的实力就越强,甚至都天法界的效力就越强。

    关于都天法界,书籍记载十分隐晦,只是侧面暗示其效果有二,一是方便上级官员乃至更高层次的祭神修行者隔空降下力量,二是有监视巡查之功效。

    整个武国情报最详细不是哪个世家,也不是听风阁,而是朝廷,法界之下,没有多少秘密可以完全掩盖。

    眼下书籍所写滞涩隐晦可能就有这个原因,反应过来的宋圣元心头一寒,抬起脑袋,目光透过天花板望向天空,看到一双巡视天地的眼睛。。。

    在乱想什么呢?宋圣元晃晃脑袋,不过发散思维,宋家的鲸鲨岛、张家的黄龙岛和王家的断壁山皆远离人群,准确来说是远离香火旺盛的城市,是不是也因为这个。

    如果他猜测的方向正确,那么主家真正的核心之地估计不是地处三元城内城的所谓族地,而是远离法界监控的鲸鲨岛。

    另外书籍中还有一点隐晦信息暗示,在三等官员体系之上,神启城的皇族和高官同样不简单,甚至蕴含着力量以外的重要秘密,与人之生死有关!

    对于神启城朝廷的实力,宋圣元并不意外,改造人超越六等位大师的晨曦传奇和太师易百川交手持平,估计二者都是和武道体系中的御气宗师实力持平的存在。

    只是关乎人之生死这一点宋圣元紧皱眉头,脑子里的各种猜测浮想联翩。

    关于祭神修行者最常见的两种手段,道兵和术法玉符书本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其中道兵可以看做人形兵器,本身并没有多少灵智,主要依靠掌控者的命令和控制。

    其身强体壮,可以看做没有劲力的武师,不过身体强度极高且无惧伤痛,论实战能力和同等级武师相差无几。

    不过道兵的上限止步于于内壮,再往后便是追求数量,配合术法结成军阵,比方说三元城的八千黑鳞卫,其核心骨干就是刺史魏琦掌控的道兵。

    术法玉符那就更加玄幻了,下乘可操控水火,中乘可驾驭风雨,上乘可改易天象。

    不过玉符大都造价昂贵,不仅需要精金秘银美玉宝石,更重要的是需要香火孕养,每一次施法看着很帅,实际上都要消耗术法玉符,所以绝大多数的官员都不会轻易动用。

    至于防治手段,书本中只记载了两种办法,远离逃跑或者反其道而行之,更具体的就不方便流于纸面,毕竟祭神修行者都是统辖一地的朝廷主官。

    另外,有关白莲教的信息也在临近的书架记载详实,其本质和朝廷类似,都属于祭神法,不过也有区别。

    朝廷的供奉都天祭神,有来自武国各地源源不断的香火支持。

    而白莲教供奉白莲佛母,因为本身是天字头一号反贼,没有稳定的地盘,其香火获取方式远比朝廷血腥暴力。

    说的直白点,朝廷从万民身上好像放牧牲畜一般源源不断获取香火,主打一个细水长流,而白莲教则是劫掠的豺狼,用竭泽而渔形容更加合适。

    白莲教手段极其凶残,除非自愿加入白莲教短时间内明悟其教义成为优秀信徒,否则多会被当做祭品消耗掉。

    最后书本中还记载了白莲教大概的上下级体系,最底层是信徒,提供信仰,类似武国民众,高级一点的会负责基层业务,类似武国的吏。

    再往上的魔教徒和武国的官等同,按照称呼一般分为上师、菩萨和尊使,实力从下到上,再往上书本中并非没有记载,而是只有几句只言片语。

    另外白莲教还有护法体系,多是半路加入的武徒武师,因为白莲教可以凭借血祭仪式帮助他们突破瓶颈增加实力,不过这种突破和服用灵丹突破一样没有太多未来。

    最重要的是,这些护法有不少人会被魔教徒盯上,成为转化力士的原材料,所谓力士和道兵并没有本质区别。

    因为白莲教行事凶残的关系,明面上大多数世家还是倾向于朝廷的,书本中也特别强调尽量避免和白莲教产生交集。

    。。

    世家望族的话,本质是依靠强大武者诞生的,所以还是要依托武道体系讲。

    按照江湖人的说法,武道可以粗略分为武徒、武师和御气宗师,武徒可以细分为三,武师同样可以细分为三。

    可按照书本中的记载,真正合理的划分应该是,武徒、明劲和内壮武师,易形和御气宗师。

    武徒没什么好说的,凝练孕养气血强化身体,三个阶段无非就是进度不同。

    可突破武师就不一样了,劲力从气血中诞生,但其精妙之处远超气血,不仅可以大幅增加实力,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明劲、暗劲、化劲,就是完善劲力的过程,在劲力完善之后就可以开启其第二功能,更加细致地强化武者身体的更深处。

    气血十分粗糙,只能强化血肉筋骨,刚突破的明劲同样如此,只有明暗交织的化劲方可安全地强化身体深处脆弱精细的部分,这就是内壮。

    不止是炼脏,还有炼髓,最后更换全身旧血为新血,可从百岁增寿至150载,达到真正的人体极限。

    从外向内强化到进无可进,这就是内壮,也是曾经武道走不穿的死路,因为这就是生而为人所能到达的极限,都将鲜血更换一遍了,还有什么可以强化的余地?

    然总有人杰天骄,其智慧禀赋如划破夜空之流星一般璀璨,师法天地万物,将其形融入己身,走出了易形之路。

    易形大武师中实力强横者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极致强大的躯体中诞生出了真气,那便是御气宗师。

    这是武道的硕果,这是人杰天骄走出的登天之途,甚至连供奉神灵的朝廷都不敢轻易招惹易形和宗师。

    世家和望族就是朝廷妥协的产物,也是为那些武道强者添加的因果和制约。

    虽然书中写得十分隐晦,但宋圣元还是读出了其中的含义,武道强者本身没有弱点,世家望族是朝廷为了制约对方后天制造的弱点。

    易形可立望族,宗师可升世家,这规矩是由朝廷主动推行遵守的,为的就是避免这些武道强者百无忌惮,当然大部分的武道强者也愿意接受。

    看到这宋圣元心情舒畅,看来武道体系不差,起码在易形和宗师方面应该有明显的优势。

    要是朝廷真有能力轻易打杀易形和宗师,就不会选择扶持世家望族,这明显是两害相较取其轻。

    另外易形这种说法和宋圣元的猜测不谋而合,他从一开始就感觉到武道是向着某个方向进化的,现在看来这正是在为易形做准备。

    要不然等到内壮圆满强化到进无可进再从头准备易形,那可是要老命了。

    想到这宋圣元也不得不感慨世家望族子弟的优势,不仅因为自身有血脉支持,而且修行的武功从一开始就在为易形做准备不走弯路。

    祖宗开路后人乘凉啊。

    不过览书院中对于武道的记载并不详实,宋圣元打算等海鲨拳完整版到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仔细阅读一遍,关于易形他有着太多的好奇和疑惑。

    。。

    至于最后的地理,宋圣元找了半天最终筛选出一份最大的地图,整个武国在地图上只有十分之一的大小,但依旧不能看清大陆全貌。

    他所在的大陆被称为元陆,整个武国在元陆的东海岸,往上是极冰之疆,温度极低,不适合人类生活,还有身形巨大的蛮人部落。

    西面是漫天黄沙的西风漠海,同样不适合普通人居住,还有黑沙暴、蜃景、古遗迹等诸多危险。

    南面是扭曲之林,虽然土地肥沃,雨水充沛,有着望不到尽头的丛林,但其中有着扭曲的诡异,极度危险。

    三者地域极广,隔绝了武国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也同样阻挡住所有人的视野,没有人知道三者之后是什么地界,也不知道元陆究竟多大。

    武国的东面名为乱星洋,同样有着许多危险海域,不过也有不少被探索出的安全航线,连通武国和械盟十国所在的点星群岛。

    但在点星群岛再往东,就又是地图以外的未知地界,书本记载点星群岛再往东才是乱星洋的主体,历史上甚至有御气宗师出海探索的记载,但没有人回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