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
繁体版

第105章 羞答答的玫瑰

    江城的早晨,太阳才刚刚升起,大街小巷里便传来了小贩子的吆喝以及叫卖声:

    “卖报噜,刚刚印刷出来的《江城早报》。”

    “玫瑰花店也卖鱼,你说新奇不新奇!”

    “卖报啦,卖早报啦,《江城早报》头版头条刊登了知名女主编张媚,是她亲临现场得到的独家内幕!”

    ——早报小标题:

    “这两朵羞答答的玫瑰,正在向广大市民款款深情地走来,只要你伸出热情的双手,她们,便会奋不顾身地投向您的怀抱……”

    尼玛的,就连这街头上的小贩和报童,也能说出如此具有诗情画意的广告宣传口语来。

    真的是,想让你放弃买报的欲望都难!

    这期的《江城早报》,全文刊登了早报主编张媚亲临现场所采写的独家报道。

    大题目是:羞答答的玫瑰花……

    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和纪实的手法来撰写——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闲来无事,手里就拿着相机一路慢走,四处逛街……

    没想到,当我走到街上的一处闹市时,眼前一块红布挡住店名的门面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站在远处观望,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生意的门面开业?

    于是,我便站在对面不远处,静心观看。

    我想了解一下,这个门面到底是拿来做什么用的?

    没多久,我便隐约听到了有人说道:“是什么玫瑰花店要开张。”

    当时,我的心里面想着,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你卖什么玫瑰花呀?是不是找错地方了,你以为这是在城里啊。

    你若是卖青菜花还差不多!

    起码,每天至少还可以有几毛钱的收入。

    然而,开业典礼的时间到了,直到有两名小书童去揭幕拉开红布时。

    我才看清楚了,挂在门口边那块牌匾上的字——

    “玫瑰花生鲜店”。

    当时,我心里面是这样想的。他们是不是一时心急,把字给写错了?

    应该是:“生鲜玫瑰花店”才对吧!

    在这个时代,没文化而又喜欢充大头的,大有人在。

    或者是店主请了写字的人去吃喝,他喝了几两黄汤下去,头昏眼花了,写错字也不是没有可能!

    看到周围有那么多的群众在这里围观,当时,我猜想,从这些人的衣着打扮来看,他们不会是来买玫瑰花的,而是来看热闹的!

    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有五六个参加典礼的人现身了。

    他们身着便装,站在了庆典仪式的嘉宾位置上。

    有认识这些人的街坊说,他们是这里几个部门的头。

    这个时候,更加让我感到好奇心大发。

    卖几枝玫瑰花,也需要邀请几个部门的头来祝贺?

    难道说,以后这些人也会买玫瑰花回去,送给老婆或者是更年轻的女人?

    但我转眼一想,这似乎不可能!

    当鸣完鞭炮,店面的门口打开了。

    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这里是卖鲜鱼的!

    卖鱼就卖鱼了,也不用着请几个部门的头来参加庆典呀。

    再就是,卖那么几条鱼,用得着那样兴师动众吗?

    看到蜂涌而来的群众,又让我联想到,是不是这个地方的头头们,为了树立一个什么标兵之类的样板?

    或者是做一下“秀”,还是另外有什么意图?

    总之,让人看得有点不明不白。

    后来,从群众心满意足的神情和交谈中,让我对他们的经营内容和范围,有了更为深入细致的了解——

    有的人是奔着她们卖鱼的品质而来。

    有的人是奔着她们不短斤缺两而来。

    还有一部分男人,更有的是为看美女而来的。

    出于职业的敏感和习惯,此刻,我不由自主地将脚步迈向了店面。

    店铺的面积有二十多平米,看起来还是挺宽敞的。

    要不是看到里面有鲜活鱼,你还以为这里是会客厅呢?

    墙上挂有名人字画,从中可以看出经营者,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的一个人。

    在靠近门口的地方,放有几张小凳子和茶几。

    让来客坐着,或解渴什么的。

    茶几旁边,放置有茶杯,热水瓶和茶叶罐。

    如此种种迹象表明,店主是一个有文化品味的人。而且还喜欢以茶会友,给人一副平易近人的感觉。

    我走进了店面,买下了她们店里的最后一条鱼。

    我也要拿回去,亲手下厨,煮来吃看,这鱼的品质和味道到底是怎样的。

    此时,谜底也正在慢慢地被揭开。

    原来,这个店铺的店名,是由两姐妹的名字组成。

    “姐姐,若玫。”

    “妹妹,若瑰。”

    “玫瑰花”店面名字由此而来。

    小妹妹,我想问下,你是这里的店主吗?

    “我只是一个临时帮照看店面的。”

    “老板是谁?他今天来现场吗?”

    “这个我也不知道?”

    “刚才和你站在前排照相的人是你的姐吗?”

    “是的。”

    “那她现在去哪了?”

    “这个我可不知道哦。”

    “她在店里是干什么的。”

    “她是负责卖货的。”

    “小妹,你看上去好像还是一个学生。”

    “现在还是暑假,今天开业,我来帮下忙。”

    “老板很忙吗,为什么不见他露面?”

    “这个我更不知道了。”

    ……

    采访也只能到此为止了。

    我离开店面后,这个“玫瑰花生鲜店”更是给我留下了一个深深的思考,还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老板为啥不露脸,地方的主管部门为什么要穿便装,低调地出席典礼仪式?

    如此种种疑问,更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以我个人判断,我认为,是不是我们的职能部门,在悄悄地干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他们又认为,现在还没有什么成绩,暂时不需要太过张扬?

    他们在用自己实际行动,支持小老板的创业勇气和做法。

    而且,还是利用周末的时间来进行的。可见,他们是低调且务实的人。

    或者是他们想以这个门面做为样板,进行招商引资,搞活地方经济,活跃繁荣流通和消费市场。

    本文发稿前,有同事告诉我,她们的店铺又增加了新的销售花样品种。

    有:活鸭,腐竹,油豆腐等……

    这个谜一样的玫瑰花生鲜店,有着许多谜团,正在等着你前去解开。

    ……

    然而,这一切只是个人的猜测而已,它并不代表本报的观点。

    本报特约记者张媚,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