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红土地上的春天
繁体版

第39章 情况异常

    离开姑姑家,已经是下午的两点多钟了。

    爷爷说,今天下午的目的地,是到平桂县城的二伯那里。

    爷孙两人依然是走在乡村的田间小道上。

    小路的走向,也是沿着小河下游的河岸边延伸……

    早上起床,杨辰看了一眼太阳升起后,以及它现在所移动运行的轨迹。他判断,自己和爷爷所走的,应该是往东边的方向。

    走出了两、三公里,这里的地形和地貌,村落布局,以及生态植被情况,跟姑姑家往小河上有那里的大致相同。

    这里依然处于大山的腹地。

    确切地说,小河与村庄都位于大山的“峡谷”之中。

    左右两侧山脉对向之间的距离也就两、三百米。

    这里虽然是河谷地带,可是并没看见有多少水田,几乎都是旱地。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小河的流量不大,能灌溉的面积有限。

    再就是,小河两边的地形都是呈斜坡状,不具备修建水田的条件。

    路边的这些旱地上,多是种植一些玉米,木薯,红薯,淮山,生姜和沙姜等作物。

    由于平地的面积不大,所以这里的村庄和房屋也不多。

    一眼望去,只见到零零散散的村庄掩映在绿树丛林当中……

    爷爷说,离开姑姑家,他们要去搭车的地方叫做智金车站。

    智金是一个公社的所在地,那里才有公路,并且开通有到达平桂县城的班车。

    走了快一个小时了,还没见到路边有房子多的地方。

    在杨辰的印象中,公社的所在地应该是有房子多和人多的地方呀。

    人抬头看去,除了山头还是山头,树木还是树木?

    就连地上走过的人影也不多!

    “爷爷,还有多久才走到我们要搭车的地方啊?”

    走了这么久,还没见智金车站的踪影,杨辰终于忍不住地问了爷爷。

    “从你姑姑家到智金汽车站有十四公里远,人走路差不多要两个小时的时间。过了前面那个山坳口,就可以看见智金街了。”

    爷爷指着前面几百米远的山头,对杨辰说道。

    照这样估算,后面还有一个小时的路程。

    在夏天,下午两点多钟的太阳,依然是一天最为猛烈的。

    炽烈的阳光似乎停留在人的头顶上,好像舍不得走开。

    太阳依然毫不吝啬地“奉献”出它的光和热。

    这样的高温天气,在田地里,已经看不到农民劳作的身影。

    走出了山坳口,这里的视野豁然开朗了起来。

    这里的地势还是比较高的,人抬起头,就能够看到附近和远处有更多的房子。

    这里的地形相对于前面他们所走的那一段路,显得更为平坦一些。

    道路的两旁,不仅有旱地,水田也多了起来。

    只是,这些水田上基本没人,应该是回去吃中午饭或者休息了。

    杨辰还看见了远处有一片白茫茫的水域,他不知道那里是什么地方。

    看来,还是请教自己面前这个“活字典”吧!

    “爷爷,我们前方远处那个白白的地方是哪里呀?”

    “那是锦钿水库,它是在1957年建成的,可以灌溉水库下游的十三万亩土地咧。它不仅可以灌溉,还兼容着发电呢,你姑姑家里用的电灯,就是这个水库的水轮发电机发出来的电。”

    爷爷果然不愧是有“活字典”的称号。

    看来,还真的是没有什么事情能够难得倒他!

    “爷爷,看来这个世界上还是没有什么东西是你不知道的,这个水库离我们家那么远,你都能知道,真是了不起!”

    杨辰再一次拍起爷爷的“马屁”来,也好让他开心一些!

    “杨辰,你以为我是天上的神仙呀,什么都懂。你忘了吗?这些数据,我都是从你姑姑那里知道的。”

    “原来如此!”

    这时,杨辰才有点恍然大悟起来。

    看来,爷爷的“博古通今”,都是时时留心,处处留意才积累起来的啊。

    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自己才能把爷爷的这一大套实用的“经验”学到手?

    今天恰好逢智金的街圩日。

    眼下,虽然正处在“农忙”季节,可是街上来赶圩的人也不少,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人。

    爷爷带着杨辰,来到智金汽车站的候车点休息等候。

    还未到点,班车还没有到达。

    名义上说是汽车站,但是在乡下的公社、大队一级的车站是没有候车室的。

    要搭车的人,只能在班车的停车点旁边等候。

    一旦班车到达候车点,等车上的人下完车之后,要搭车的人才开始上车。

    你来早也没用,班车有规定,都是先上车再买票。

    如果遇到没有钱,或者身上带的钱不够买票的话,那么,售票员会叫司机停下车。

    紧接着,她打车门,然后,再让你下车。

    班车还没来,爷孙俩只能在原地上等待着……

    爷爷蹲了下来,他把挑担用的圆形竹子当作板凳坐下。

    他靠在路旁的一棵树下休息。

    这两天以来的爬山涉水,再加上又马不停蹄地连轴转。而爷爷,一个已经70多岁的老人。经过了一番的折腾,他实在太累了!让他闭目养神一下也好。

    杨辰并没有像爷爷一样在作稍息,他要留意班车什么时候到达,以免错过搭车的机会。

    这里到县城的班车,每天就是两趟,上午一趟,下午一趟。

    要是错过了这两个搭车的时间,想要出门的人,也只好等到第二天再来这里等车了。

    天气太热了,这段时间都是30多度的高温。

    就是不走路,人也会热得难受。

    杨辰从口袋里掏出小手帕,然后轻轻地擦了一把汗。

    爷爷可以闭目休息,而杨辰却不能。

    因为,他们身处异地,所以也耗不起这个时间!

    杨辰用眼睛环视了一下周边的环境。

    不经意间,他发现离自己不远处,有三个鬼鬼祟祟的人正在向着这边张望……

    当杨辰再次看向他们时,却发现这几个人又转过头去,好像有意回避他的目光。

    “不好,我们爷孙俩这下可能被人‘盯上’了!”

    杨辰没有将眼光直接对着他们,而是向着这三个人旁边的方向看去。

    杨辰只是想用眼睛的余光,来观察和打量身边的这几个人,他们到底在想干什么!

    此刻,杨辰有一种直觉,这三个人并非什么“善茬”!

    出门在外,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眼下,虽然没有什么事实证明,下一步这三个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威胁”。但是,提防一下总不会有错!

    可谓是:“小心行得万年船”。

    这三个人,年纪不算大。看上去,也就16-17岁的模样。

    他们每个人的上身穿着大花格子衣服,下身穿着一条喇叭裤,嘴上叼着带过滤嘴的香烟。

    可能是因为天气太热,这三个人的衣袖都捞了起来。

    杨辰看见,他们的手臂上都有墨绿色的刺青纹身图案。

    一个刺着“龙”图腾,一个是“凤”飞舞,另一个是“虎”啸图案。

    “龙”“凤”“虎”?

    有意思!……

    他们都清一色的戴着一副大大的黑眼镜,样式也是几年前港台小青年最喜欢的那种款式的“蛤蟆镜”。

    这种黑色“蛤蟆镜”,把整个人的脸部差不多都遮挡起来了。

    他们这种装扮,表面上是向旁人炫耀的自己是一个追赶“时髦”和“标新立异”的人。

    其实,在暗地里,这些人也时常干着一些不为人齿的勾当。

    关于这类人的所作所为,杨辰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早就已经耳闻目睹。

    毕竟,他读书的学校距离县城才几公里。

    像眼前这几个小毛头青年的做作,杨辰也听讲过,看见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