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82:文艺时代
繁体版

第7章稿费

    同样都是由电影改编过来的小说,但是这一篇后来写的,在字数上,却超过了之前那篇1万多字。

    这就能够说明,在一些细节的刻画上,张子征的《隐入尘烟》要比《血色清晨》刻画的更加生动,形象,立体。

    同时也能够证明,张子征这段时间的写作,把自己的写作实例也提升为一部分,毕竟这是做不了假的。

    ……

    到了9月份之后,张子征每天都期待着能够有邮递员过来给他送信。这样的话,家里就会有一笔钱用来改善生活了。

    接连几天,张子征都会坐在自家的院子里,期待着邮递员的上门。本想着趁着邮递员没来的日子,再想想能不能接着写出来点儿什么?

    可是前一段时间的闭关写作,让张子征此时此刻一点写作的欲望都没有了。现在只要稿费一到,他那颗已经不想写作的心就要重新燃起来了。

    “是张子征家吗,有你的挂号信。”

    这天下午,张子征正坐在院子中的海棠树下,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

    “来了,来了。”

    强忍着内心的激动,张子征装作一副平静的样子,慢慢的把院子的门给打开了。就看到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手里拿着厚厚的一沓快递。

    “你就是张子征吧,给,这是你的信。”说着邮递员就把手里的信递给了张子征。

    “谢了啊,大哥。您贵姓啊?要不要到屋里喝杯茶?”

    “钟建平,建设的建,平安的平,喝水就不必了,我还有其他人的信要送,等下次不忙的时候,我再讨一杯水喝吧。”说完,钟建平对着张子征摆了摆手,就骑上自行车朝屯子外面骑去。

    “对了,钟大哥,等等!”张子征突然想到自己要寄出的稿件还没有给邮递员,连忙朝着已经走远了的邮递员钟建平大声的喊道。

    “怎么啦?”钟建平停下车子回头看着张子征喊道。

    “我这里有一些稿子想要寄出去,地址我也写到一张纸上,一起给你。你看能不能帮我寄过去?”张子征一脸诚恳的看着钟建平说道。

    “可以,你把东西给我吧。”

    正巧手里有了《鸭绿江》杂志寄过来的装样刊的文件袋,张子征连忙走进屋里,把文件袋给拆开了。又随手把上面的邮票给撕了下来,然后把写好的稿件连同地址一起装了进去。

    做完这些之后拿着东西走了出去,一脸郑重的交给了钟建平。

    “大哥,里面的东西可千万别弄丢了。”

    “放心吧,小张兄弟,哥就是干这个的。”说着钟建平骑着自行车头也不回就走了。

    等他走了以后,张子征连忙急匆匆的跑进屋里。第一件事就是从样刊的下面找出了稿费的汇款单,拿出来一看,嘿,果然是四百块。

    看来古人诚不欺我,果然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张子征想到。紧接着,张子征就打开了送过来的那本样刊。翻开了让看找到了自己的那部小说。看着自己的小说从手抄版变成了铅印版,张子征的心还是有一些激动的。

    可惜那边只给自己送了一本样刊,不然的话自己一定会给身边的亲戚朋友送几本。看来就只能等到去县里的时候看看能不能买到了。

    等到父母回来的时候,张子征连忙拿着汇款单到二人的面前邀功请赏。杨翠花和张士禄看着眼前的汇款单满脸的不可置信。

    虽然说前些天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但是在没有真正的看到汇款单的时候,二人还是觉得这个事情有那么一丝丝的虚幻。觉得仿佛在梦中一样,如今汇款单却实实在在的摆在了二人的面前。

    最后张士禄郑重的把汇款单放到了一边的桌子上。又拿起了那本样刊仔细的翻看了起来。

    “老大,明天我们就去县里把这笔钱给取出来。”张士禄看了一会儿,然后对着张子征说道。

    是的,没错是县里,张子征所生活的乡是一个小乡,乡里面的邮局并不能够取汇款单里面的钱。从乡里到县里在路上有一座大一点的乡镇,那里的邮局倒是可以。

    不过张子征大概猜到了张士禄是什么意思?看样子是想带着自己在县里买一些东西。不过自行车什么的恐怕先买不了了,毕竟自己的手里现在也没有自行车票。

    “去县里干什么?海哈镇那个邮局不就能取吗?还非得跑那么远。”杨翠花看了一下张士禄说道。

    “你就别管那么多了,明天一早我和老大就出发。晚上估计是回不来了,到时候我们自己在县里找个住的地方。”

    “娘,你就听爹的吧,正好明天我们去县里看看。家里有什么缺的?顺便买回来。”张子征连忙在一边帮着他爹说话。

    “行吧,那你们可得注意安全。我赶紧去弄点儿窝窝头,明天你们带着路上吃。”说着杨翠花就走进了厨房。

    第二天一早,张子征和张士禄就就带着几个窝窝头和汇款单,向着县里出发了。

    一路上走走停停,再加上坐上了路过老乡的牛车。终于在下午赶到了县里,一番打听之后来到了县里的邮局,当工作人员看到了那个400元的汇款单的时候,一整个呆住了。

    缓了好一会儿之后,才开始询问张子征这笔钱的来历。毕竟这可不是小数目,赶上一个普通人小一年的工钱了。

    在知道这笔钱是写小说得到的稿费之后,工作人员看张子征的眼神都变了。要不是感觉两者的年龄差距有点儿大的话,工作人员恨不得立马就嫁给他。

    取完钱之后,张子征和张士禄直接走了出去。不一会儿的功夫,在邮局里面的工作人员和进来办事的人,就都知道了县里有一个青年写了一篇小说,得到了400元的稿费。

    相信在不久之后,这个消息会传的越来越广,张子征估计会慢慢的成为整个县里的名人。

    又经过了一番打听之后,二人来到了县里的供销大楼。虽然名字叫供销大楼,但是在张子征的眼里,也不过只是一个三层小楼罢了。

    一层应该是仓库,二层是卖东西的地方,三层应该是供销社的工作人员和领导们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