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我扶苏只求赐死
繁体版

第32章 长公子德才兼备

    “陛下圣明!”

    随着嬴政封赏的下达,众朝臣齐齐拜下。

    刚才下达对卢生侯生的处置时,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跪拜。

    其目的就是希望嬴政能够就此将案件完结,不要重新将事态扩大。

    就像之前问起该怎么处置卢生侯生时,不遗余力地群起而攻之,完完全全顺从嬴政心意,把嬴政舔得舒舒服服。

    说到底,还是折服于嬴政的淫威。

    但这次不一样,他们是完完全全的心悦诚服。

    即使只是简单地作揖,也足以表达他们内心的激动,是真的替扶苏感到高兴。

    至于置身于事件最中心,最该感到高兴的长公子扶苏,此刻却是一脸的麻木,陷入对人生的怀疑中无法自拔。

    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滴水不漏的布局,竟然会走向完全相反的结局,而且还走得如此的快,如此的彻底。

    问题出在了哪里?

    李斯!

    对,就是李斯!

    就是这个狗贼一手颠覆了我的布局!

    意识到这一点,他看向李斯的眼睛直接迸起了火星。

    “长公子,这么看着微臣做什么?是微臣哪里做错了吗?”

    李斯还感觉委屈,但也很快就从对扶苏失礼的错愕中反应过来,想清楚其中缘由,进一步凑到扶苏的脸前,一脸懊悔地低声私语。

    “事到如今微臣难辞其咎,陛下和长公子之间的事,是家事,更是国事,而且是关乎天下安危的国事,微臣身为左丞相,却眼睁睁地看着你们离心离德,实属莫大的失职!”

    “你也知道事态严重,早干嘛去了?晚了!”

    “不晚不晚,长公子可知道,陛下已经把丹药戒了?”

    “戒了?”

    扶苏陡然一愣,满腔的怒火瞬间停止燃烧,一脸震惊地看向嬴政。

    为了阻止这个老顽固吃丹药,他当初可是费尽心机,连命都差不多搭上了,也没有丝毫用处,竟然现在突然就戒了。

    旁边的李斯一看有戏,连忙补充道:“陛下不仅把丹药戒了,还下旨让所有炼丹士出海寻仙去了,而且拟旨的人是赵高!”

    方士各有各的方技,有观星的,有望气的,有算卦的等等,炼丹只是其中的一种,相较之下让其他任何种类的方士去都更加有用,现在却偏偏派外行的炼丹士去,而且还是所有的。

    不过皇帝最依赖炼丹士,为了让炼丹士真能把不死之药炼出来,让炼丹士前往最接近神仙的地方,这个解释也说的通。

    真正奇怪的地方是让赵高拟旨,旨意向来是由李斯草拟,或者皇帝自己写了直接当正式诏书加盖玉玺发布,由赵高拟旨还没有听过。

    但没有听过,并不代表没有,赵高身为中车府令,还兼玺符事。

    这个玺符事就很有意思啊!

    玉玺,兵符,这种关乎大权关键物件,皇帝藏还来不及,怎么可能让别人染指,实际上也就是磨墨,擦盒子的杂活。

    这些事是个人就能干不说,而且随手就能干完,单独拎出来作一个职位,显然只是借用玉玺和兵符的名头,干一些代行皇帝权能的事,而且还是见不得光的事。

    所以事情的真相到此,已经呼之欲出。

    “这是要除掉他们?”

    李斯没有回答,只是闭了下眼睛,就当是承认。

    “那长公子可知,陛下为何要这样做?”

    这一句直接问出了扶苏心中的疑惑,而李斯也没有吊胃口,直接自问自答。

    “还不是因为陛下知道了卢生侯生吃自己炼制的丹药而死的事吗?停止食用丹药,让那些炼丹士悄无声息地消失,其实陛下已经意识到了丹药有毒,是谁让陛下意识到的呢?那就是长公子你啊,别看陛下不说,心里却念着你的好呢,就像是让那些炼丹士去寻仙,现在拿案件处理好的事赏赐你,过程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但结果该给的却是一点都不差,还请长公子不要再生气了,就当是给老臣一个薄面吧!”

    扶苏沉默半晌,看着嬴政那张冷冰冰的皇帝脸,终究还是皮笑肉不笑地跪下谢恩,将朝堂间越来越浓郁的尴尬气氛一举驱散。

    倒不是他放下了芥蒂,而是拒绝也没用。

    他父皇不允许任何人反抗皇威,这里的任何人连他也不会排除。

    而且这可是货真价实的赏赐,脑子被驴踢了才会拒绝,更别说这些都是他应得的。

    皇帝不仅对朝臣严厉,对众皇子也是一样,一言不合就关禁闭,罚月供,他在这方面可以说是深受其害,如今的月供已经不足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

    身强力壮的护院,娇巧可人的丫鬟,献策出力的门客,一个都不养,是不喜欢吗?

    是养不起啊!

    现在只是把克扣他的月供还给他,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只是不知道这区区一千两黄金,一百匹锦缎,能不能抵得上那些失去的月供。

    心中正在盘算,身旁的李斯上前一步,朗声谏言。

    “启奏陛下,御史们搜查半年,廷尉府审问半年,都未能寻得卢生侯生的踪迹,此番长公子只用了不到十日时间,便将二贼缉拿归案,可见长公子确有非凡的才能,而长公子早已及冠,眼看便要到了而立之年,若是继续居于宜春宫中,无异于明珠蒙尘啊!”

    话音落下,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扶苏震惊的眼神之中,上谏者应接不暇。

    “臣博士宫淳于越附议,长公子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昔日与百家辨经,一度闻名于天下,而今经过岁月的洗礼,更是将书本所学融会贯通,《易经》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今长公子德才兼备,天地可鉴,即使重任在身,也足以游刃有余!”

    “臣廷尉右监吕清附议,长公子自搜查卢生侯生以来,日必亲临廷尉府,尽职尽责,事必躬亲,周围官吏无不称赞,臣亦认为,丞相与淳于博士所言非虚!”

    “臣御史台冯劫附议……”

    “臣廷尉姚贾附议……”

    ……

    一时间,认同扶苏的言论如同泉水般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