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之开元盛世
繁体版

第 2 回“引弦酒馆识贤才,楚临风步入仕途”

    大唐在太宗,高宗,武皇的统治之下,后期虽内部矛盾严重,并未殃及百姓,又无军事伤财,各地百姓富庶,甚喜风雅,已有盛世之姿态。

    公元708年4月,正值春和日丽,李隆基赴潞州上任途中,途经晋中官道之时,遇一客栈,名曰“引弦”。

    客栈虽比不得东都里茶楼那般堂皇华丽,只因此处位于官道之上,又与洛阳只隔了数十里地。途经此处的多数为宫里的差人,或是来往东都的晋中客商和寻求仕途的才子,客栈里自是门庭若市!

    伙计立马上前招呼!

    客官,来点什么?

    “浑羊殁忽”

    “驼峰炙“光明虾炙”

    “金装鸡”“八仙盘”…各来一份,再取上两坛新丰之陈酿来!

    伙计道:哟!客官真会吃,一看就是宫里来的贵人,这就来咯!

    李隆基席间正甚。

    此时门外进来一白须老者,携一青年,坐于客栈角落,只上得一坛清酒,与一只烧鸡。

    老者说“孩子,你自小无父无母,我留你已经十余载,虽是师徒,却情似父子,如今送你进神都,只望你能谋个官职,一展才华!

    青年道:师傅,徒儿不愿离开,只愿留在棉山中为师父养老足矣!

    老者道:为师幼时得先师袁天罡之真传,贞观八年,先师得太宗皇帝召见入宫,委以重用。

    先师曾予我荐书一封,邀我至长安一同赴仕,我只喜在清幽之地修身养性,弄文舞墨,作词写赋,以鱼鸟花草为伴,不喜朝堂之束,更不喜官场之争,所以在棉山之中寻了一清净之所居住。

    又道:武皇以来,朝中纲常败坏,政局紊乱,为师欲报先师传授之恩,感先师与太宗皇帝的知遇之德,去助那李唐重持天下,但为师年事已高,只恐时日无多,只能由你提为师去走一遭了。

    青年答道:当今之朝堂后宫持政,只怕又得出一个武皇帝来了。

    老者道:为师幼年时先师就传了我神鬼莫测的阴阳五行、奇门之法、推衍之术。为师刚入棉山,山中住有一高士,那人自称拜于鬼谷门下,次拜于他门下,几年间,又将那治国之谋略,纵横之术,用兵之法,尽数学了去,高士见我学成,便云游去了。

    你自幼聪慧,如今又达及冠之年”为师早又将生平所学尽数授与你。

    自武皇还位以来,朝局未稳,如今李唐倾危,正是你一展才华的时候了。

    李隆基在一旁不禁感叹世间竟有如此隐士才人,乘着酒兴言“陈伯玉”之诗《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青年在一旁听了李隆基言陈伯玉之诗,随即答道:

    官人有所不知,试问陈伯玉才华横溢,推崇汉魏风骨,风雅兴寄,然在朝中不知顺天应物之理,进谏不择天时人和,不懂变通之理才招致身陷囹圄,惹来杀身之祸,四十出头就冤死狱中,他虽志向高远,如同楚之屈子一般,如何得报?

    李隆基道:先生年纪虽小,却语出惊人,竟有此等见识,敢问先生如何称呼?

    在下“楚临风”,

    敢问官人尊姓大名?

    我正是睿宗皇帝第三子,李隆基是也!刚听完你们师徒两的对话,不禁想到了自己幼年之遭遇,在朝中所感经历,如今却是满怀壮志,不得以报。不禁言了陈伯玉之诗,来抒发心中郁气。

    楚临风道:原来是临淄郡王,在下有礼了。

    先生无需多礼,如今韦后持政,我被贬往潞州,正前往赴任,途经此地,在此恰巧遇到二位。

    李隆基谦卑的问道:我见两位先生皆是大才,我虽被贬至潞州,却有拨乱反正,造福百姓之心,也有开疆拓土之意!二位先生愿助我否?

    老者先是一旁坐着默不作声,后听得李隆基之邀请,遂开口说话:

    公子盛情难却,此客栈名曰“引弦”,即有引弦之意,弦又与贤谐音,此乃天意!

    只是,老朽年事已高,又无入仕之心,只愿回棉山归隐林泉,倒是我这徒儿,可随公子前往!

    我本欲引荐徒儿进神都入仕,既有此缘分,就跟了李公子去吧!!

    席毕!

    楚临风即向老者告别,行了叩拜之礼,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徒儿未能供奉师傅养老”只望师傅回山后好生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