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穿越到北宋了,谁还造反啊
繁体版

第18章 盖印

    “武家大郎,这么多人的吃食,可还需要做饭的?”

    闹哄哄的村民里,突然传来一声叫喊。

    村民一听,这才反应过来。

    是啊!煮这么多人吃的,那谁来煮?

    武义淡淡一笑,指了指身边的楠楠,朝村民们说道,“煮妇已经有了!我家小妹找好了人,所以不用了!”

    第一次感受到如此众多的目光,吓得楠楠躲在武义的身后。

    而听到煮妇已经安排好了,大家也只能失望的叹口气。

    不过如今能解决闲暇时候的事情,这也是好事。

    “好,麻烦大家在这纸上盖个手印,只要盖了手印就算是加入开窑,等学堂盖好以后就安排娃娃来读书。”

    “你帮我做事,我教你们娃娃读书识字,这很公平吧!”

    村民们都点头,只是出点力气罢了!

    “赚了!赚大发了!”对武义来说,如果他是资本家,绝对会把这些村民吃得死死的,就算把他们卖了都会帮自己数钱。

    武义感慨这时代的人是真的淳朴,没后世人那么狡诈。

    眼见有点闹哄哄的抢着盖手印的村民,武义指挥铁牛跟狗子上前弄好秩序。

    “排队!”

    “不要挤!”

    “不排队的滚出去…”

    “说你呢!”

    眼见村民们在狗子铁牛的带领下站成一排,武义满意的点点头,随即坐在在桌子后面。

    “老族长,这张纸就将作为历史的见证,我们村子的发展即将开始好起来!”

    听到武义这话,老族长脸上笑得像花一样,“好好好!”

    “开始吧!”

    武四三是个三十出头的男子汉,黑黢黢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汗水。

    他是第一个准备盖手印的武家村村民。

    他左手牵着自己八岁的女儿,紧张不安的看着眼前的少年。

    武义也是笑眯眯的看着眼前的中年男子,又看了看他身边的小女孩,似乎是联想到了自己的妹妹,武义变魔法似的拿出几颗大白兔白糖。

    武义把外面的包装撕开,一颗白色的牛奶糖就在武义的手上。

    “拿去!”

    武义把糖递给小女孩。

    但是小女孩怯生生的看着武义,根本没接。

    有点小尴尬的武义打了个哈哈,还是楠楠笑着拿过武义手上的糖果,递给小女孩。

    “诺,这个可好吃了!不过大兄一天也只给我一个吃。”

    也许是同样的年纪,小女孩接过楠楠手上的糖果,就这么学着楠楠把糖果吃下。

    也许是第一次吃到糖,小女孩露出开心的笑容。

    “嘿!”武义摇摇头,随即看向武四三,“姓名?”

    “武四三。”

    武四三很是拘谨,虽然武义比他小了将近二十岁,但是武四三并不敢小看他。

    毕竟武义如今可是文曲星一般的神仙人物。

    “武...四...三。”

    武义在纸上写下武四三的名字,然后拿出红泥,“把你的大拇指沾一点红泥,盖在你的名字上。”

    “哦哦哦!”武四三接过红泥,沾了沾,随即按在白纸上。

    见第一个自己的员工签了合同,武义很是满意的笑笑。

    “这是你的工作证,明天开始来上班。这东西可不能丢了,吃饭靠的是它,工作也有作用。”

    武义拿出一张卡,又写上武四三的名字,这就是工作证了!

    卡是武义在某个办公室找到的塑料卡,武义简单的刻上数字就代表工作证。

    武四三颤抖着拿过工作证,感受这没接触过的质感,仔细的把它收好,就要对武义作揖。

    武义连忙伸出手制止,“武大哥,都是一个姓,可别这么做生。”

    “嘿嘿!”

    武四三露出憨笑,不知道怎么说话的他只能这样表达谢意。

    “入职手续算是办好了,接下来是读书手续。”武义又拿出另外一张卡,“这是读书证,到时候等学堂做好以后,就让你家孩子来读书,也是凭借这张卡。”

    说到这,武义看了看小女孩,笑问道,“不知大兄准备安排几个孩子来读书?”

    “我家就这一个娃,女娃!”

    “可有姓名?”

    “没有,就叫她大妞。”

    听到这,武义点点头表示明白,他知道这就是农村普遍的现实。

    没有自己姓名的孩子太多了!

    就像狗子跟铁牛,虽然是武家村的,但除了一个武姓,名字就没有。

    “那我就先写大妞的名字上去吧。”

    “好的,好的。”

    接过第二张卡,武四三把两张卡放在一起,便带着女儿走到另外一边。

    毕竟今天也没啥事,院子又这么热闹,武四三也不急着回去,干脆就呆在一边看热闹。

    “下一个!”

    武义做记录及签约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给村民们做一个仪式感。

    假如什么都没有,简简单单的就这么干活,总感觉不舒服。

    可惜,整个村子就武义一个人识字,楠楠他们想帮忙也没用。

    想到这,充当牛马的武义不由得苦笑。

    改造农村还需要很长久的时间啊!

    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当日头逐渐越来越晒的时候,也已经到了尾声。

    经过记录,成年汉子报名开窑的有112人,3-10岁适龄儿童有55人,其中男娃41人,女娃14人。

    不过院子并没有因为即将结束而冷清,反而人越来越多。

    男女老少都有。

    武义弄完最后一位的纪录,抬头一看,只见一眼望去皆是人。

    “嚯!”

    武义被吓了一跳但是不慌。

    “好了!记录已经做好了!”武义拍了拍契约书,举得高高的给大家看。

    大伙都已经看到武义写得一手好字,所以对他的怀疑基本没有。

    “大郎好样的!”

    不知道谁喊出这么一句,众人听到都是纷纷赞同。

    “谢谢!”

    “谢谢!”

    武义把契约书好好的收起,对于他来说,也许这东西以后就是个古董。

    历史博物馆也许会这么写到,

    “公元1101年,历史大改革的浪潮中,由武义率着武家村打响脱贫的第一枪,他们签的契约书现如今保存在博物馆里!”

    想到这,武义美滋滋的收起契约书,对他来说这可是传家宝。

    “老族长,事情办好了!”

    武义朝一边昏昏欲睡的老族长喊道。

    “好了?好了就行!”

    老族长站起身,看了眼村民,最后看向武义,语气诚恳道,

    “大郎,武家村,可都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