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火红年代的文艺明星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捡到‘宝’了

    跟着周游进入办公室后,李向荣第一时间审完的稿子从他斜挎着的灰蓝色布包中拿出来递给了周游:“主编,您昨天交给我的稿子我一共选出了四篇质量足以刊登在咱们报纸上的,最上面这四份就是。”

    “四篇?我先看看。”周游接过李向荣递过来的稿件,将手中暖瓶放在地上顺势坐在了办公椅上,并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示意李向荣也坐。

    他昨天那六十多篇稿子交给李向荣之前,其实已经亲自审过了一遍,且从中挑出了五篇他觉得可以在京城日报上刊登的稿件,让李向荣重审这些稿子,不是在让他完成工作,而是意在锻炼、测试他。

    最终的目的是想看看李向荣最后审出的稿子跟他选出的那几篇是否吻合,吻合度又是多少,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了解李向荣各方面的水平了,李向荣文章写得好有目共睹,但是成为京城日报的编辑,可不能仅仅要会写一手好文章。

    周游本打算,如果李向荣挑出的稿件能有两三篇跟他挑选出的吻合,就算他过关,毕竟他刚刚入职京城日报,对报刊风格等还不太熟悉,选出适合刊登在京城日报的稿件对于他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可他实在没想到,李向荣筛选出的四篇文章,竟然就是他挑选出的那五篇中的其中四篇,吻合度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审稿能力,竟跟他这个主编不相上下!

    周游抬头看向对面的李向荣,眉宇间喜爱更盛,他更加笃定自己是真的捡到‘宝儿’了!李向荣的悟性实在是高!

    要知道,他可是故意给这次测试增加了难度,交给李向荣的所有稿件的质量都是难分伯仲的。要想从中筛选出更贴合京城日报的,可不是鸡窝里挑凤凰那么简单。

    “这是......”周游翻看那四篇稿件,又在它们的下面又发现了一张写满文字的纸张,下意识问李向荣。

    李向荣见状如实答道:“这些是我昨天审稿子时候写的一些总结,被筛选出去的稿件差在哪,被选上的优在哪都记录在上面了,算是个依据,自己也能从中学到东西。”

    周游一边听着李向荣的回答,一边浏览他写的审稿总结,只觉李向荣不仅悟性高,还心思细腻、做事认真肯下功夫。

    一般的编辑审稿子,都是直接把不要的稿件丢在一旁,而李向荣竟然还把那些废稿子的缺点都一一罗列了出来。

    这个做法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很好的帮助进步,可不是无用功!

    李向荣也确实是想通过这次审稿学到些什么,所以才这么做的,不过能做到把每一篇稿子都写个总结,还多亏了熟练度系统的帮助。要不是系统帮他提升了审稿速度,他还真没足够的时间做这些......

    周游对李向荣审稿的表现非常满意,也对李向荣的实力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第一波测试和锻炼,算是告一段落了。

    他把稿件和李向荣做的审稿总结暂且放到了办公桌的抽屉里,而后竟从抽屉里掏出了一张纸,放在桌上推向李向荣,含笑问道:“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

    李向荣第一时间没反应过来,仔细看去才发现那张纸竟是一份试卷,而且还是他刚穿越过来当天,在一节语文课的随堂考试上答过的试卷。

    试卷上有两道文体不限的命题作文,其中一个是要求根据朱自清的《背影》,写一篇关于父亲的文章。

    当时李向荣刚刚穿越过来,思绪杂乱,哪有时间构思文章,所以便随便写了个前世他印象比较深刻且符合作文命题的简短诗歌写了上去。

    这篇诗歌便是诗人王单单的诗歌《堆父亲》,此时就一字一句的落在周游推过来的试卷上,李向荣当即反应过来,想必又是他的语文老师许国文交给周游的。

    “没错,是我写的。”李向荣一头雾水,不知道周游拿出这张试卷意欲何为。

    虽然早已知道这诗歌就是李向荣所作,但听到李向荣亲自承认,周游的内心还是忍不住激动,甚至有一丝澎湃。

    回想昨天许国文拿着这张试卷来向他推荐李向荣写的这这首诗歌,他当时看到这首诗歌第一眼,就顷刻间被惊艳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毫不夸张的说,看完之后他甚至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此时,竟又不禁拿起试卷,欣赏着上面的诗,情不自禁在心中默念了起来:‘流水的骨骼

    雨的肉身

    整个冬天

    我都在照着父亲生前的样子

    堆一个雪人

    堆他的心

    堆他的肝

    堆他融化之前苦不堪言的一生

    如果

    我能堆出他的卑贱、胆怯

    以及命中的劫数

    我的父亲

    他就能复活

    并会伸出残损的手

    归还我淌过的泪水

    但是

    我已经没有力气再痛一回

    我怕看见

    大风吹散他时

    天空中飘着红色的雪’

    “好啊......”虽然早已看过这首诗歌数遍,但通篇默读完一遍之后,周游还是忍不住轻声赞叹一句。

    实在是因为《堆父亲》这首诗歌确确实实写到了他的心坎里面。

    笔触简练,却以巧妙的文思和真诚的情感,将一位生前经受诸多磨难的父亲形象描绘的绘声绘色,诗中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更对与已经逝去的父亲阴阳相隔的痛彻,和浓浓哀思。让人读之震撼,心酸之余又感念亲情的温润,周游几乎每一次读都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了自己逝去的老父亲,眼角险些溢出泪来。

    自己的父亲从旧时代来,在未见曙光前离世,他的一生,何尝不是‘苦不堪言的、充满劫数的’,他的内心,又何尝不是‘卑贱的,胆怯的’。

    可以说李向荣这首描写父亲的诗歌,是到了一定境界的。

    而周游刚刚那句‘好啊’,也不全然是对这首诗歌作品的夸赞,更多的则是对这首诗歌的作者,李向荣的夸赞。

    他到现在,都不敢相信这样高水准的诗歌竟然是出自一个高中还没毕业的小伙子,而且还是在随堂测试中,随笔写下的文字。

    此时此刻,他更是无比笃定,自己把李向荣招收到京城日报,是捡到‘宝’了!

    这两天接触下来,李向荣可以看出周游是一个性格很是内敛的人,这还是他第一次在周游身上看到如此外放的赞赏情绪。

    而李向荣不知道的是,其实周游的肚子里,还憋了一大堆赞赏的话没说出来。

    不过周游也没再说些夸奖的话了,而是迫不及待地将那试卷翻了个面。

    指着上面的另一篇文章,笑意盈盈地明知故问:“那这首词呢?也是你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