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上的钟声
繁体版

第152章 精彩极了

    华铮在九年级采取的一些措施也遭到了老师的反对。

    九1班的语文老师是许文兰,她是一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中年教师,她最喜欢讲的是诗歌和古文。每次听课,她不是朗诵诗歌就是背诵古文。

    她的诗歌朗诵抑扬顿挫表情生动,动作语气语态精准到位,情绪饱满,常常能赢得满堂喝彩。

    她在年轻教师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七5班的语文老师秦文勇就是他的崇拜者。秦老师刚刚二十出头,身材颇像成龙的师兄弟洪金宝,腆着大肚子,走起路来有些摇晃,她以许老师为师,模仿她的上课套路和教学风格。

    本周,秦文勇老师讲的公开课是念娇奴赤壁怀古。方晴还差一节听课任务没有完成。按照学校规定,文科可以互相听课,方晴正好这一节正好没课,她处理了一些学生事务后,急忙跑去听课。

    为了这一节公开课,秦老师做了充分准备。他专门买了一身崭新的卡其色西装,纯白的衬衬衣,大红的领带,锃亮的皮鞋。

    秦老师板书了课题。虽然他写的字体很差,并不美观,但他写的很认真,倒也工工整整。

    然后秦老师给学生介绍创作背景,讲解苏轼的有关文学常识。他大讲特讲苏轼的文学成就,政治成就,讲杭州西湖的苏堤,讲乌台诗案,讲苏轼与王安石司马光等人的纠葛,讲文化群小,讲文人的际遇……整整讲了大半节课。

    学生们也为他渊博的学识学折服。

    然后是解决生字词,诵读课文。因为讲解创作背景与文学常识占有用的时间过多,到这一环节时间不够充足了,所以只是简单解决了一些字音词义之后,就开始练习诵读。先是学生读,然后抽学生读,男生女生轮读,然后又抽出两位朗诵比较好的同学上台给大家朗诵。当然,学生读的谈不上多少精彩。秦老师对他们的表现也不太满意。

    然后,这一节中最精彩的一道大菜来了,那就是秦老师的诵读。

    秦老师为准备这节课的诵读,已经练了好几个早晨。方晴连续两天听到秦老师上完早操之后,在操场大声的诵读。

    方晴喜欢读书,总是在白天忙碌一天后,晚上坐在被窝儿里看书。有时候看到很晚才睡,所以如果没有早自习,她就想睡会儿懒觉。可偏偏秦老师诵读的声音特别的大,乱的她睡不了觉,等宋明上完早自习,来屋里看她,她睡眼惺忪头发蓬乱坐在床上,向宋明抱怨。

    这是秦老师专门儿为这节课筹备的亮点。

    秦老师站在讲台上,开始了他的朗诵:念娇奴,赤壁怀古。

    只见他极目远视,抬起右手,缓缓的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大声朗诵到,大江东去浪淘尽。

    一个“大”大字,仿佛一声惊雷石破天惊震耳发聩,听课老师和同学们一下被震住了。

    然后他的声音逐渐放低放缓,到了浪淘尽三字时,仿佛已经有一个磅礴倾泻的瀑布渐渐变成了涓涓细流,泠泠叮叮。

    千古风流人物。千古两字犹如大河缓缓奔流,到风流二字时,忽又奇峰迭起巨浪滔天。到人物两字时,又如大潮回落拍岸惊沙。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秦老师眼睛微闭,身体微微摇晃,仿佛在回忆起千年往事娓娓道来,心生感慨思虑万千,又仿佛在品味美一杯美酒,陶醉其中。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朗诵这几句时,秦老师加快了语速,提高了音量,双臂大幅度的挥舞,犹如江流猛浪若奔急湍似箭。

    到千堆两字时,声音高亢。像浪头壁立冲击耳膜。方晴听着,心不禁悬了起来,仿佛一个充足了气的大气球在她身马上就要爆了似的。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秦老师朗诵这两句时,若江河流到了三角洲的出海口,河宽浪缓,流稳沙沉渐渐没入大海。

    秦老师朗诵到多少豪杰时,声音越来越轻,语速越来越缓。他又闭上了眼睛,放下啦刚才疯狂挥动的双臂,仿佛梦呓。

    学生们疯狂的鼓掌。

    词的下阕基本上重复了上阙的节奏,只是起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如老妈妈讲故事那样缓缓到来,没有像上阙第一句大江东去那样一声惊雷吓得听众浑身一哆嗦。

    朗诵到谈笑间强如灰飞烟灭时,秦老师又慷慨激昂激情澎湃,仿佛是自己骑着汗血宝马挥舞着青龙大刀,怒吼的冲锋陷阵立下了盖世奇功。

    朗诵到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时,秦老师想把重音和高音放在江字上,再把轻音缓音放在月字上,以起到跌宕起伏的效果。

    所以,当他朗诵到一尊还酹的酹字时,声气如波涛下行至波谷谷底,然后稍作停顿,换了口气。又深吸一口气,那气势若满弓射箭憋足了劲儿蓄势待发的冲击江字。同时右臂向上抬举,仰望上方,挺起肚子昂起胸膛,点燃引线大炮出膛,一尊还酹~~江……

    只听砰的一声,他的腰带崩开了。

    多少年后,大家谈起秦老师,都忘不了他朗诵时腰带崩开的这一幕。

    课堂最后不到十分钟时间,秦老师给学生出了两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

    但学生们有的在思考,有的在翻书,更多的同学在发呆,没有人讨论。

    然后秦老师抽了几位同学回答,都回答不上来。

    秦老师自己做了精妙绝伦的完美解答。他将答案板书到黑板上,让学生抄在书上,并强调强调让学生记一记,下一课要提问。

    评课时,大家对这节课有褒有贬。许老师认为,这节课彰显了秦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超高的朗读水平,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是一节有文化的课堂,有艺术韵味的课堂,有激情的课堂。

    也有的老师认为,站在学生立场,这节课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东西。创作背景文学常识介绍过多,占用时间过长,认为在这方面没有必要跟七年级学生讲的太多。

    应该紧扣大纲要求,做好字词段篇理解揣摩修辞手法等基础的训练掌握。

    也老师对秦老师的朗诵也提出了不同建议,认为整体朗诵过于高亢激昂,用力过猛。有些需要低回婉转之处,也未能处理得当,表达了错误的思想情感。

    所以,这节课更多的是展现了教师素养的个人表演课。这节课的出发点,和教学目标偏离,学生从中收获了了。

    有的说,如果秦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朗读,那么他应该把更多精力放在怎么引导学生学会朗读上,放在准确的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上来。

    但是整节课中,秦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也鲜有鼓励,反而形成了一个对比,让学生觉得自己朗诵的很失败,教师朗诵的很精彩。

    没有体现学生的成长,没有给学生信心,教师的过于出彩,压制了学生的表现,让学生感到自己很无能、很失败。

    许老师和秦老师都对宋明们的分组教学不感兴趣。她们认为,分组不分组对他们毫无意义。因为在他们的课堂上,她们是对的一个学生讲还是一群学生讲没什么两样操作大致相同,基本上就是一讲到底。如果说非要有区别,无非提问的同学多了几个少了几个。

    对于最后两道思考题的处理,也有老师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真正去讨论讨论呢?被提问的同学回答不上来时,为什么不去引导学生去思考呢?

    秦老师认为,这样的思考题,就是让学生讨论,学生也讨论不出结果来,尽是浪费时间。还不如把标准答案让他们抄抄记记,考试时说不定也能东拼西凑抹上几句。

    思考的意义是什么?如果这样,学生的解读课文分析问题的能力怎么发展?

    方晴全程参与了这节课的听课与评课,她认为,如果站在教师的角度看教师个人水平,这节课确实不乏精彩。但如果站在学生角度,那这节课糟糕透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