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逆子
繁体版

第68章 勇者的愤怒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看着躺了一地、低声呻吟哀嚎的大农令官吏,刘据的心情很好,不自禁的背诵了一段‘课文’。

    这帮腌臜货,本逆子看你们不顺眼,已经很多天了!

    都是因为这帮家伙,才导致他和霍去病、曹襄的‘新式耕犁推广计划’流产,除了北境屯戍部队、羽林军之外,这大半年来,各诸侯国和各地郡、县‘推广’出去的曲辕犁、步犁,整个加起来还不足五千架。

    朝廷免费提供所需精铁,让各地郡守、县令组织工匠仿制新农具都不行,还说什么百姓人用惯了以前的农具,赔本都卖不出去?

    骗鬼的吧!

    于是,他忍不住又背诵了一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帮畜生!”

    越想越生气,他懒得装什么狗屁太子储君,走到半昏迷状态的儿宽身边,照着其十分肥硕的屁股蛋子,狠狠的就踢了两脚。

    然后,便觉得有点不对劲:“老庄、杨公、崔公……呃,你们这些糟老头子什么意思啊?”

    不止庄忌、杨正那六个糟老头子,就连一向稳重的石梁,此刻也直勾勾的瞅着太子殿下,一个个的,眼睛瞪得就如牛蛋,还挺吓人的。

    “太子殿下,大才也!”

    庄忌率先表态,对着刘据深深一躬,呵呵呵的笑着走到墙角,指着那一架被拆成废烂木头的‘舂米机’:“看,这便是弱者的处境。”

    “呵!好一句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杨正等‘太学五老’是太子殿下的‘亲师父’,故而,不能行大礼,只能微微颔首,齐声道一句:“太子殿下,真仁君也!”

    背诵几句课文而已,至于如此么……刘据有些摸不着头脑:“你们这是什么意思嘛?”

    庄忌哈哈大笑,指着苍天笑骂:“董仲舒曲解儒家先贤文章,断章取义,说什么天人感应,讲什么阴阳五行纬谶之学说,委实可笑啊。”

    “天降雨雪霰露,地有风行万里,万物荣衰更迭,并非什么人皇德行感念,而是自然现象罢了。”

    “人间王朝兴衰更迭,说穿了就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说话间,这糟老头子转头看向杨正、王闵、崔皓、郑当国、卢布等另外五个糟老头子,继续笑骂:“你们几個瞅什么?不就抄了一句孟轲的话,来咬我?”

    五个糟老头子凶巴巴的瞪回去,虽然没说话,但意思却很明白:‘就瞅你了,咋的?’

    既然打不过,那就不妨多瞪这老贼几眼吧。

    对于杨正几个人的表现,庄忌很满意,接着说道:“孟轲说了很多妇人之言,不过,他说的‘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这几句话就很好,连我老师的老师都认为不错,甘拜下风……”

    ……

    就在几个糟老头子‘现场教学’时,接到‘报案’的长安县令,终于带着一众官吏、衙役赶来了。

    “保护太子殿下!”

    “将所有犯事官吏统统拿下!”

    “呃……统统给我绑了!”

    长安县令竟然是老熟人、杜周?这家伙不是廷尉府张汤手下的廷尉史么?怎的一段日子不见,这‘酷吏’便成了长安县令?

    见到杜周的一瞬,刘据心下便又了些许猜测:‘刘大胡子应该早就想对某些人动手了吧?’

    要知道,历史上的‘酷吏杜周’,因其平素沉默寡言,老成持重,外宽柔而内深刻,史称‘内深刺骨’,执法极严酷,杀人极众。

    据传,在这家伙担任廷尉、御史大夫的十几年间,两千石以上‘高官’因罪下狱的,前后达一百余人;加上各郡太守和丞相府、御史大夫府交付廷尉审讯的案件,每年不下一千余起;每一起案件所牵连的人数,大的案件达到数百人,小的案件也有数十人,动辄牵连几万人。

    刘据隐约记得,杜周与张汤一脉相承,只不过,两个人的命运却大为不同。

    张汤为官清廉,家徒四壁,遭受刘彻的怀疑和羞辱后,自杀身亡;杜周却一直官运亨通,家资巨万,儿孙后代累世公侯,终西汉之世,簪缨不绝……

    “太子殿下,您受惊了,”杜周喝令将大农令一应官吏统统捆绑了,这才快步走过来,躬身施礼。

    刘据咧嘴笑道:“幸好您赶来得及时,要不然,孤便要被大农令的属官吏员围攻而亡了。”

    杜周的嘴角微微抽搐几下,一本正经的说道:“太子殿下,请跟我走一趟吧。”

    刘据点头:“是该走一趟,孤这一次可是原告……你什么时候升迁成了长安县令?”

    杜周憨厚老实的咧嘴笑道:“小半个时辰前。”

    刘据:“……”

    ……

    汉帝国的长安县令,眼下又称‘右内史’,再过几年,大约太初元年前后,刘彻会将其改为‘京兆尹’。

    这个官职在名义上属于地方官序列,然而,却又大有不同。

    譬如,虽说名为‘县令’,但在级别上,却比各地郡守还要高一级,郡守一般为两千石,长安县令或京兆尹,却是实打实的中两千石,与九卿同等待遇。

    妥妥的大汉重臣。

    故而,杜周由一个秩比八百石的廷尉史,直接简拔为长安县令……明显是刘彻想搞事了。

    刘据心中暗爽的同时,也在反思一个问题:‘一场贪腐大案,砍掉几百、几千乃至几万颗脑袋,暴躁老父亲做的到底对不对?’

    掀开车帘,看着灰塌塌、破烂烂、阴沉沉的长安城街区,看着高大威严的朝廷官署,看着动辄几十亩的豪门大院。

    再看一看百姓人居住的贫民窟。

    看一眼沿途百姓人的卑微,贫苦和麻木,刘据再一次感慨,其实,当一个大汉太子真没什么意思啊。

    这还是长安城,大汉帝都,天子脚下的百姓人都穷成了这个样子,那出了长安城呢?

    “太子殿下,到了。”

    很快的,刘据一行人便被‘押送’到了右内史官署,杜周快步来到马车前,躬身说道:“太子,请下车。”

    “大农令、少府诸冶监强买民间铁矿,贪墨国库内帑钱粮,勾结各诸侯国、各地郡守、县令……一案,便要开庭审理了。”

    “太子殿下,请您进去录一份证词,即可回去了。”

    刘据嘿然一笑,跳下了马车:“有劳啦。”

    好么,这还没开始审理呢,罪名都给安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