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战歌
繁体版

第31章 军事学院

    敲打完钱镠之后,刘瑧又继续和孙储商议起军事学院的事情。

    “上位,第一批参加军事学院特训的将领名单已经拟定,请您过目。”孙储递给刘瑧一份长长的名单。

    按照刘瑧的要求,这份名单上的将领主要是新收编的淮南将领,浙西、浙东的将领也有一些,但占比比较少。

    由于长安将淮南节度使的职位封给了朱全忠,按照朱全忠的脾性,对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搞不好刘瑧就得和他大战一场。

    同时蔡州的秦权宗和徐州的时溥也对淮南虎视眈眈,都得提高警惕,小心提防才是。

    而淮南将领刚刚归附刘瑧,一旦有个风吹草动,难免有人会见异思迁,因此刘瑧必须要提前抓一抓这些人的思想教育才行。

    个别人的反叛刘瑧倒是不怕,也无法完全避免。

    毕竟人心隔肚皮,不论什么时候,总会有那么几个垃圾出来丢人现眼。

    但大面积的叛乱,是刘瑧不想看到的。

    那样不仅自己会疲于应付,也会给觊觎自己的那些人提供机会。

    不过刘瑧相信,以自己目前展现出来的能力,不说每个人都服服帖帖,但最起码可以保证没人敢轻易动歪心思。

    “名单就按这个定吧。”看完名单之后,刘瑧只做了个别的修改。

    说真的,由于军队规模扩展的太快,名单上的大部分将领刘瑧都不太认得,更不要说了解了,所以看不看的区别不是很大。

    “另外再草拟一份招生告示,开始招收军事学院的第一批学生。第一批的人数不用太多,有三百人即可,但招生的条件不能松懈半点。若是有人敢弄虚作假,必严惩不贷!”

    虽然组织了现有的将领进行特训,但刘瑧也知道,如今能担任将领的这些人都已经是在沙场上磨砺了多年的老油条。

    这些人的优点很明显,敢打敢拼,但缺点也同样让刘瑧难以忍受,几乎每个人都是不服管束的家伙。

    虽说他们都是军人,可在刘瑧眼里几乎与山匪无异,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归附刘瑧以前更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若不是刘瑧担心军心不稳,恨不得第一时间就把这些人拉出去统统都给砍了。

    将来若是把一切都寄托在这些人身上,指不定会发生些什么事情。

    所以刘瑧创办军事学院的目的也非常明确,要趁早培养一批有思想、有觉悟、有能力的新军将领,否则早晚会落一个像黄巢那样的结局。

    “遵令!”孙储如今不仅是刘瑧的军师,更是御用写手,这种耍笔杆子的事情,当然必须由他来做。

    “上位,军事学院的名字还未定下,您看是该起个什么名字?”孙储又问道。

    “就叫金陵军事学院吧,学院地点就设在上元县。”

    上元县,也就是金陵。由于六朝古都的名头,自大唐开国以来一直被故意冷落,如今是由上元县和江宁县共治一城。

    刘瑧虽然身处扬州,但这只是因为淮南初定,为了稳定而暂时待在扬州。

    将来的治所,刘瑧还是决定要设在上元县,那里才是他将来一飞冲天的宝地。

    又和孙储敲定了金陵军事学院的教官名单、预算支出等一些细节之后,已是日暮西沉。

    刘瑧这才起身伸了个懒腰,然后出了府衙,往品茗园走去。

    一进门,赵玉立刻就迎了上来。

    这些时日刘瑧已经习惯了赵玉的存在,也习惯了每日回到品茗园之后让赵玉给自己捶捶腿、按按肩。

    真别说,自从有了赵玉服侍之后,刘瑧每次回到品茗园都有些期待起来。

    自从穿越到大唐数年来,第一次有了那么一点点温馨的感觉。

    第二天,孙储将拟好的招生告示拿给刘瑧过目,刘瑧看了之后没什么大问题,便让孙储印制传达各地了。

    金陵军事学院刚刚开始创办,虽然第一批学生只招收三百人,但能不能招收到足够合适的学生,其实刘瑧心里是没有底的。

    尽管如此,刘瑧还是加了一条不能突破的底线,那就是必须要识字。

    刘瑧目前非常缺乏优秀的军事人才,但如果连字都不认识的话,成长时间就会被无限拉长,但刘瑧没那么多时间给他们慢慢成长。

    所以识字是必备的技能,否则还是去宣城学院先学习认字吧。

    数日后,一张张招生告示自扬州而出,迅速地传播至江淮各地。

    “听说了吗,金陵军事学院在招收学生!只要完成一年的学业,出来便至少是一营校尉,学业优异的话还能当都将!”

    “不光如此,就算你无官无职,只要能进入金陵军事学院,就自动有了军职,享受队正待遇!不仅吃住全免,每月还有军饷可领!”

    “这样的好事,能去的肯定都是权贵子弟,像我等这种无官无职的乡民,屁都轮不到!”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金陵军事学院是刘节帅所办,招生的要求只有三条:能够识文断字、身体无疾且年龄不超四十岁,能够通过招生面试。”

    “老子今年三十九,这么说也能报名了!”

    “对啊,所以不少识字的军中士卒也都去报名了。之前想当将军得上战场拼命,如今不用拼命就可以,我都想去试试!”

    “那还等什么,快去看看!”

    一时间,江淮两地刮起了一股求学风潮,人人都挤破了头想要进入金陵军事学院。

    那些不满足基本条件的人,则是纷纷悔恨不已。

    尤其是那些不识字的人,得知金陵军事学院以后每年都会招收学生之后,当即纷纷找人学习认字。

    在招生告示的推波助澜之下,各地的读书人都成了香饽饽,大把的人追着他们要读书识字。

    不过要数最热闹的还是刘瑧在各地创办的书院,因为不收学费,多了不少学习的孩童。

    此前还有不少人家觉得送来学习耽误事情,但在得知金陵军事学院这样的好事之后,都不再反对家中子弟去书院读书了。

    仅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刘瑧原本还觉得有些困难的三百名学生,就全部招收到位了。

    好在孙储已经提前去上元县筹备军事学院的事情了,各地的学生也被陆续安排前往上元县报到。

    至于刘瑧,由于担心朱全忠这个朝廷任命的淮南节度使会兵犯淮南,所以暂时还是留在了扬州。

    只不过刘瑧没有等来朱全忠,倒是等来了他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