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商传
繁体版

第28章 冥冥之中皆有注定

    乐观悲根据彭先生的安排,在宿舍安置妥当后,稍微休息了下,便打算去内舍生的课堂候着——工院内舍生的课程安排是上午去各科上专业课业,下午回来上基础文化课业。结果乐观悲在宿舍遇见了另几个学生,大家相互打了招呼——不过只剩两人了,另外两个学子其中包括第一队的那个,直接办了退学。乐观悲等到大家一起安顿好了,并约着一起去了教师。

    彭先生在下午的课业开始前,给大家介绍了新来的三个学子,并安排了座位。座位是按照所报科目不同进行划分,每个科一排,乐观悲报的“杂学”共计7人,最少的是织科就三个人,其他科都是十来人的规模。彭先生让新来的几个人上讲台把书本领取后,都和各科的课代表坐一起,并嘱咐让各科的科代表负责帮助新来的学子适应——为了便于管理,工院每科都选了一个学子作为课代表,课代表都是由内舍生担任的。

    杂学的课代表叫汪洋,是一个个子不高,但是眼睛透露着善意的男孩。因为大家其实预备科就在一起了,只是当时人多,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交集也不多,所以很多时候是面熟,但是不一定叫得上名字。在彭先生上完课后,乐观悲跟汪洋主动打了招呼,询问目前课业的进度。汪洋很热情的给乐观悲介绍了目前学习的进度和情况,并把自己上课做的笔记也分享了出来,相约接下来上专业课他都会陪同乐观悲前往。

    彭先生在结束了下午的课业后,在课堂上嘱托三人要把工院的课业追上来,有不懂的可以去偏厅寻他。一些同窗在课业结束后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乐观悲感受到有一些眼光扫向了自己,猜想是大家在议论自己这几个转院的学生。乐观悲只是低头收拾东西,因为同科的学生住宿也是安排在一起的,同桌的课代表汪洋,约他一起回宿舍,路上给他详细的介绍了目前课业的进展情况,以及回答了乐观悲的一些问题。有了这个热心同桌的相助,让乐观悲对工院和杂学的认知更多。

    第二天一早,乐观悲就习惯性早起,在军院练就的晨练已经成为一种本能。看大家还在睡觉,他便悄悄的出了宿舍,跑了一圈,一边跑一边脑海里回忆着昨天彭先生参观时介绍的情况,熟悉工院的建筑布局。跑完步后,他打了一套军体搏击操,然后回到宿舍冲冷水澡,等收拾清爽,晨起的钟声也响起,整个县学也“苏醒”了过来。乐观悲和同宿舍的同窗一起去食堂用完早餐,然后前去杂学的专业课堂上课。到了才发现整个杂学课堂外人已经到了不少,里面还有一些女子。

    汪洋看出乐观悲的意外神色,笑着说:“整个杂学,我们内舍生七人,外舍生有二十四人,其中女子有一十三人。他们平时就上午杂学开课的时候,来上课听讲,其他科也是如此,也都是上午授课。上午结束,他们就回家了,下午只有我们内舍生还要继续回去上基础课。”

    乐观悲点点头,随着汪洋进了课堂。课堂里的座位,泾渭分明的分成左右两侧,两侧四个座位一排。汪洋带着乐观悲在左侧找了个座位坐下,继续说:“专业课座位不固定,随意就坐,但是大家有个默认的规则,就是‘男左女右’,男子坐在左侧,女子坐在右侧。”不多时专业课先生来了,课堂上就安安静静,先生也不点名,直接就开始授课,上完给大家一点时间提问,没问题就结束了。倒是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通过汪洋的介绍,乐观悲才知道来授课的先生们有县督造署的工师,还有归属中央管理的负责测绘制作全国地图的九域图志局的工师——在大楚专业人才等级分为“匠人”“工匠”和“工师”三个级别,“工师”是最高级的称谓,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技术和经验,还要具备一定的领导才能和管理能力,一般都是所属专业领域的负责人。

    一上午的学习,还是让乐观悲大开眼界的——学习了怎么设计建造一幢三层小楼,砖木混合结构怎么施工;还学习了大楚的地理布局,包括大楚旗下的十三州郡的概括,国都的位置等等地理知识。这些知识是他平时完全无法接触、闻所未闻的知识,让他大开眼界,兴趣丛生。工院的学习丰富程度让他叹为观止,而且实用性强,很和他脾胃。

    接下来的日子,乐观悲就在忙着赶功课和学习新的知识中度过,他这个“转院生”带来的关注也慢慢消散了,他也渐渐活泼放松了一点。逢月休的时候,凡非凡和第四队的队友们还专门来工院寻过他,一群身着预备役军服的军院学子,集体出现在工院还是惹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乐观悲付出请他们吃一顿为代价,才把这帮人带离了工院。去吃饭的路上,有人知道工院还有女子就读,发起了一阵羡慕之声,凡非凡“哀怨”的感慨,进了军院是自己一身帅气浪费了,进工院或者文院定不会落得这么“孤单”的下场,大家才知道原来文院也有女子旁读的,不由得又是一阵唏嘘感叹。

    吃饭的时候,一群人都不会说话,都靠凡非凡带话题,以至于气氛没有很冷场。四队的队长黄永恒还是那么寡言少语,只有吃完饭分别的时候,拍了拍乐观悲的肩膀,说乐观悲如果受欺负了,就去军院找他们这群伙计。凡非凡倒是挺开心的,他觉得自己的朋友离开军院去了工院,人变得轻松自信多了,做朋友的很简单,自己朋友开心就好。乐观悲心里是很温暖的,一个人能被人惦记,这是幸福的事。

    日子,不管你快乐还是不快乐,都会按照它既定不变的速度流逝。转眼,冬假要来了,乐观悲的学业已经赶了上来,成绩也渐渐突出,慢慢被杂学科的先生和同窗们熟悉和认知,彭先生慢慢也让他重新加入了学报,负责学报的一些工作。

    现在学报的发行已经很稳定了,当初让凡非凡家外销的路子,彭先生也没取消,一直延续着。现在整个学报的名气不只是在县学,也逐渐在县里有了名气,不少人都会去订购。有一次乐观悲去找彭先生办事,无意中听到曾先生和彭先生闲聊,才知道彭先生去工院任职,也跟学报有关系——本来彭先生是安排去文院管内舍生的,但是文院的督导先生和其他先生不喜彭先生办学报的风格,以圣学为名要约束出报内容,要求彭先生多用文院先生的文章,彭先生为了创作自由和耳根清净,就请调去了工院,这也才有了他们两人后面阴差阳错的再次相遇。大家一时感叹,冥冥中皆有天数。

    现在乐观悲又加入了学报,彭先生很多事都可以交给他处理,可以更专注报纸内容编撰,也少了很多俗事缠身的烦恼。而乐观悲又擅长经营,接手后,售报的点也由凡非凡家的一个门店,扩展到了四家店,基本覆盖了县城。而且乐观悲每次送报的时候,也会和伙计聊天,了解大家的反馈,把一些收集来的意见也反馈给了彭先生,使学报的内容增加了不少亲民的内容,比如会宣讲或者解释县府出台的一些政令,或者介绍一些农耕之法。

    彭先生说他办学报的初衷,取名叫《启报》,这个“启蒙明智”的寓意,不只是针对学子,而是老百姓,他想践学圣人的“有教无类”,通过实现知识的宣传普及,使百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愈益明”,来实现“知行合一”,通过更有效的指导百姓日常生活和劳作,从而改善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道德水平,实现“仓廪实,民知礼节;衣食足,民知荣辱”,最终实现民富国强,从而大楚兴国。当彭先生说到此番抱负时,其气宇激昂的程度,乐观悲虽不太懂其中包含的意思,但是能感受到先生是在做一件大事,也明白了彭先生为什么不像县学其他先生那样“恶利恶商”了,彭先生是希望百姓生活过得好才会推动国家壮大。

    这种参与到国家大事的感觉,让乐观悲这个即将年满十六岁、从青少年走向青年的少年郎,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虽然他不知道皇帝陛下的模样,从未去过国都,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他以大楚子民的身份自居的骄傲,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彭先生一样,可以为这个国家做点什么。这是他在“经商挣钱”这个念头之外,萌生的第一个让他感到兴奋的想法。人生的成长在于经历,不管很多事情的发生是否出于乐观悲的本意,但是命运的齿轮已经开始把他推向了不曾想到过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