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天可汗
繁体版

第六章 生无可恋

    这次教他们的老师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乃是享誉天下的大儒——孔颖达。

    “殿下不必如此,王侯安可为庶民而弯腰耶?”

    孔颖达受宠若惊,连忙起身将李承乾搀扶起来,他可不觉得一个老师的身份就能为所欲为了。

    更何况他只是教授对方经学的先生而已,并非是真正的老师。

    “礼不可废…”

    两人相互推诿,谁也不让谁。

    “唉。”

    李恪看着这一幕轻叹了一声,自己大哥这副样子他不知道是在搞什么礼贤下士的把戏,还是真的宽厚仁慈。

    李承乾只比他大几个月而已,但性格却远比同龄人成熟,年仅八岁就已经有人主之相了。

    有时候他真觉得李承乾挺惨的,从小就被整个秦王府给予厚望,每天的行程排的满满当当,连娱乐时间都没有,长孙无垢对李承乾的监管也远远比其他王子多。

    什么事情都不准干,相比嫡次子李泰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

    甚至是连李恪都不如,李恪不学着急的只有李世民,杨妃和长孙无垢都是持放任和规劝态度。

    李承乾的压力其实很大,一直以来这么多兄弟只有李恪对他的态度比较随意,亲弟弟李泰虽然对他很是恭敬,但却不亲近。

    李泰自己也觉得大哥太虚伪了一些,两人一直是兄友弟恭从来没闹过矛盾,可实际上真的如此吗?关系好的兄弟哪里是他们这样的。

    可奈何李世民夫妇喜欢啊,每当看到两人“相敬如宾”的样子就觉得欣喜异常。

    但现实就是兄弟俩如同陌生人一般,两人关系最好的反倒是李恪这个异母兄弟。

    “那我就厚着脸皮受下这一躬罢。”

    僵持许久,孔颖达终究是拗不过李承乾只能是随了他的意。

    等到李承乾坐回座位后,孔颖达便开始了讲课,唐太宗对自己儿子的要求非常严苛,像是《千字经》这种启蒙书籍早就被学烂了,即使是李恪最少也都学完了的。

    现在他们主要学习的是《孟子》《论语》这种儒家著作,以及历朝历代标配的“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一直都是各朝的重点研究对象,即使是如今李渊都没少在释义上下功夫。

    面前的孔颖达便是“五经”的集大成者,他讲的东西也确实比张老头讲的有意思多了,至少没到一听就打瞌睡的地步。

    不过也仅限于有点意思而已,孔颖达这位老师并没有照顾他,而是直接按照李承乾的进度讲了起来。

    误入高端局的李恪根本就学不到什么,连一像喜文的李泰都显的很是吃力。

    毕竟李泰学的都是诗赋这种文人墨客的东西,孔颖达讲的更偏向治国的孔孟之道。

    李恪很快就感觉到了无聊,双手拖着下巴转头看去,只见李泰摸着自己肉乎乎的脸颊,时不时偷瞄一眼旁边的李承乾。

    看见对方学的津津有味,李泰也是打起了精神瞪着眼睛看起来很是不服输。

    看着两人较劲李恪却是觉得比课堂上的东西有意思多了,孔颖达也不管,这节课很快就被混了过去。

    “怎么样恪儿,有没有什么听不懂的都跟大兄说,大兄教你。”

    这时,李承乾站到了他的身旁微笑着询问了一句,这番话打断了李恪的臆想。

    “不需要,大兄你也太小看我了吧,这些东西对我来说简直是易如反掌!”

    李恪拍着胸脯说道,会不会放一边,首要任务是先把李承乾打发走。

    “那你先告诉我课上大概讲了些什么。”

    显然李承乾是不信的,他观察到李恪课上要么看着窗外发呆,要么就盯着四弟,恐怕一点东西都没听进去。

    “嗯……大兄我觉得你应该尊老爱幼,所以先照顾青雀罢。”

    李恪沉默了一会儿,很快就矛头指向了一旁的李泰。

    弟弟就是用来坑的嘛。

    “青雀向来聪慧,即使没有我想必也能很好的学习。”

    李承乾摇了摇头并不想和自己这位弟弟过多交流,李泰武德四年的时候就被过继给了李渊的三儿子李玄霸,所以两人并不是一起长大的。

    但毕竟是嫡子还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子,自然不可能就这么撒手,李泰只是名义上的李玄霸嗣子并且祭拜他,大一点之后都是和李世民呆在一起依旧称呼父王。

    而且小时候李世民也没少去看望。

    其实李泰也不亏,不出意外的话他只能是从一品的郡王,过继给李玄霸可以说是白捡了一个正一品亲王。

    当然,不亏的前提是李世民不当皇帝。

    而与李泰略有不同,李恪从小就到大就很不乖,逃课都是家常便饭,李世民又忙于天下大事只能是将整治儿子重任交给了长子李承乾。

    李承乾虽然不愿可也只能照办,一边读书一边督促李恪。

    时间一长先前的不耐烦就消失了,这皇宫中李承乾最喜欢,陪他最长时间的弟弟反倒是李恪。

    “哎呀,大兄你还不知道我啊,现在我就等着去封地就藩呢。”

    李恪索性不遮掩了,伸了一个懒腰无所谓道。

    等成年了他就找老爹李世民要个边疆的封地,然后领着兵霍霍突厥人去,毕竟学兵法就是为了打仗嘛。

    治理地方肯定是用不着他李恪的,地方官员是干什么吃的?

    “恪儿你怎如此没有志向?”

    李承乾摇了摇头,稚嫩的脸颊竟是浮现出了大人才有的神情,颇有些恨铁不成钢。

    “人生于世,当为国家、为黎民,不可苟活于世,你是我李氏子孙未来不可能只是享乐,要为天下黎民做出贡献!”

    李承乾又讲起了大道理,声音抑扬顿挫,又是引用论语孟子又是找历朝历代各种痛改前非最终成才的古人来晓以利害,又讲了前朝各种因为不学无术暴虐而死的春秋公子和诸侯王。

    见到这副场面,刚刚起身的孔颖达露出了赞赏的神色,一旁的太监宫女甚至直接拿出纸笔记录了起来。

    嗯……八岁的哥哥一番话说服不学无术的弟弟令其浪子回头,后面如果弟弟成才的话恐怕又将成为各种文人墨客争先谈论的“典故”。

    看着前方滔滔不绝满口“之乎者也”的大哥,李恪只感觉自己的脑袋好像要被撑爆似的,又瞥了一眼刚刚来到这里一脸满意的陆德明,他的脸色逐渐归为了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