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仙食录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道在至味,易道为尺(求追读,求月票!)

    大道至简,味在天然。

    若是要以寻常之味来令洞庭龙君,真正明悟到过往衡量之差,了悟己身行事之急。

    恐怕对赵天生来说也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见识过柳青的至情至性后,尤其是有柳毅在前作为表率,他很清楚这些龙族一脉的家伙,基本都是顺毛驴。

    你要逆反着来,那是根本没有做到任何可能的事情。

    可是味道如果过于平平无奇,就算是‘真味级’的料理,似乎也无法撼动这些龙族一脉偏执的内心。

    所以才有了现在赵天生烹饪料理之中,至味在简,调味中的手段越发减少,把食材本味的应用却变得越来越繁复。

    山味,海味,汇集了山海精华,甚至得超越了寻常山海。

    可以说为了这个食材的选择,赵天生也是花费了不小的心思,不但将建宁镇附近,他之前留存的不少珍惜食材都一股脑的给弄了回来,还真是在回归的途中,遇到了天运。

    才有了‘汨水银鱼’这么一个堪堪可以作为主食材的收获。

    以至于赵天生都在怀疑,这是不是那位柳毅柳先生离开之前,留下的余荫。

    若是前世他肯定只觉得是自己运气好,但在这个世界那就极有可能是这些存在,有意的馈赠了。

    毕竟此界天下发展无数年,你怎么知道自己得到的那些机缘,是不是别人有意的施舍,为此令你负担上更大的因果干系?

    仙道天下,不可无此念,也不可将此念看得太重,畏首畏尾。

    如履薄冰者,勇猛精进者,实际上才是真正应该混为一谈。

    当然对赵天生来,除了掌祀一道外,其余的东西都只是当外物,当做磨砺。

    有此心,此意,就无所谓得到什么机缘了。

    只不过有了‘汨水银鱼’并不代表一切就完美了,要配合上这样的食材,赵天生也是选了又选,然后才在之前将自己身上携带的食材,全部交予了他的那位神州洛邑李氏的李少卿留下的东西里,找到了可以合用的食材。

    也就是他如今拿出来的...‘发菜’!

    要知道这种食材,在建宁可是万万长不出来的,不但需要在海拔高达上千米的地区才能生长,更是需要环境属于干旱和半干旱的土地。

    如此才能得到这类毛发状,弯曲,棕色的藻类食材。

    迥异于湘府的山珍海味,明明是山上才有的食材,却形态与海中珍味无疑,正是有这样的辅料,赵天生才敢夸口,能够令洞庭龙君有机会叩问本心。

    这样的掌祀之道,不同于儒家拔苗助长的问心一局。

    要知道后者目的是为了让你提前去感受,接触那些世事的变化,沧桑,甚至是痛苦。

    看似是提前打了预防针,可何尝不是在此之后,令答题者已经陷入了设计问心一局者心中所想的预先轨道之中?

    那问心之后,你感悟出的本心,到底是你自己的本心,还是他人希冀你感悟出的本心?

    这也是为什么迟玄对儒家一脉的问心局,一直视为拔苗助长的浪费。

    唯有掌祀之道,不偏不倚,只是以烹饪的料理化作一杆尺,借与他人丈量己心,己道,令你可以更加冷静的观看自我,继而明悟世事选择,一切发自内心,不予外力干涉。

    这也是即便以龙族这样桀骜之尊,面对真正有潜力的掌祀修行,也会给予一份属于它们的尊重,哪怕是众多非人哉可以轻易灭杀一位筑基掌祀修行,却也要思量再三。

    毕竟你少了这一杆为你等丈量公平的尺子,日后你若是有什么过不去的坎,需要掌祀一脉协助,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就怪不得他们了。

    ...

    再看灶台之中,赵天生取出了那‘发菜’,简单的以清水浣洗,去掉上面的泥沙等杂质之物,小心翼翼又不能清洗太过,让这等食材来之不易的味道,随着清水流逝。

    这也是需要看每个人细致功夫的时候。

    幸好赵天生只要在烹饪的时候,便极为的集中专一,甚至因为之前的那次‘受箓’提前感知到了‘入微’的状态,甚至比许多五阶掌祀的‘微’之境更要慎重仔细。

    一遍又一遍的直到食材的状态完美。

    这个时候,‘发菜’再也不复之前干枯的曲卷发丝的情况,更像一些经过洗涤的乌黑秀发,此时便可以直接放入之后上菜的器皿之中。

    倒也不是需要烹调,只不过手法确实也有一些不同。

    这个时候的空闲,就可以开始处理其他的辅料食材了。

    除了必然会有的‘汨水银鱼’和‘发菜’之外,赵天生还选择了一块极嫩的豆腐,一点云耳,一些春笋,以及一块腌制好的火腿肉。

    倒也不是没有自己做的腊味,可是赵天生觉得,这块源自金华腌制好的火腿,比他自己腌制的那些食材更加适合。

    甚至还能替代调味,只不过使用的时候需要提前处理过。

    切成丝的火腿需要提前加清水蜂蜜蒸煮过,去掉那些腌制时留下的味道和多余的咸度的同时,也可以让火腿肉丝更加柔嫩。

    可以说,这道料理的完成其实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手法,真正困难的是将所有的食材比例,以及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一起。

    这也是料理上最为困难的一点,甚至可以说赵天生是自己在给自己找事情做。

    可偏偏这种自讨苦吃,赵天生还格外的乐意,这种趣味性或许只有迟玄能够体会一二,其他都是难以与外人道。

    眼看着高汤逐渐滚动越来越缓慢,鱼眼泡升起来的也更加缓慢,这代表的是更多的风味物质开始融入看似清亮的汤汁当中。

    甚至就连这么缓慢的炖煮,汤汁也渐渐浮起了一些不同的颜色,这也是赵天生最满意的一点。

    要知道这个天下的各种食材的滋味可比前世要浓郁多了,一丝丝的元气融入,更是令鲜味再上层楼。

    也就是在那汤汁清如水,稠似琼浆的时候,赵天生便要捞出一部分,然后加入之前便已经等待已久的,里脊肉和鸡胸肉混合葱姜水,打成的肉泥!

    这亦是赵天生前世制作清汤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被称之为‘扫汤’!

    可以说在历代烹饪高人前赴后继的研究下,最极致清汤的做法,全球竟然都是异曲同工之妙。

    不得不说,这亦是算,追求美味时难得的一种,山水有重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