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医学生的成长之路
繁体版

第74章 保研

    9月中旬,秋风送爽,之江大学医学院的官网上公示了保研名额。张天勤心中早已有了决定,他决定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天勤,你申请保研了吗?“室友林浩拍了拍张天勤的肩膀。

    张天勤微笑着点了点头,“是的,我申请了。“

    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自信。保研不仅是对自己大学时间学习成绩和科研成果的肯定,更是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跳板。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医师科学家,而保研将为他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和资源。

    林浩看着张天勤,眼中满是羡慕,“你一定能成功的。“

    张天勤轻轻拍了拍林浩的肩膀,“谢谢你,浩子。你也很棒,我们一起去申请吧,你的成绩和科研都不错,成功率很高的。“

    面试的日子很快到来,张天勤穿上整洁的西装,带着自己精心准备的材料,走进了医学院的会议室。面试的教授们坐在长桌的一侧,他们的目光锐利,审视着每一位走进来的学生。

    “张天勤,欢迎你。“主面试官是一位资深的教授,他的声音温和而充满力量。

    “谢谢教授,我很荣幸能来到这里。“张天勤坐在了指定的座位上,他的眼神坚定,态度自信。

    面试过程中,教授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从医学知识到科研经历,再到未来的职业规划。张天勤一一作答,他的回答既准确又充满洞见,展现了他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科研的热情。

    “你在科研方面有很丰富的经验,是什么驱动你选择这条道路的?”一位女教授问道,她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好奇。

    张天勤微微一笑,“我对医学科研充满热情,我相信通过科研可以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我想成为一名医师科学家,将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为医学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面试结束后,张天勤走出会议室。几天后,官网上公布了保研名单,张天勤的名字赫然在列。他的室友们也都成功获得保研资格。

    “天勤,恭喜你!“林浩和其他室友们围了上来,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笑容。

    “同喜同喜!“张天勤和室友们出去搓了一顿大餐,共同庆祝。

    接下来不久,就要开始进行免试研究生的面试了。张天勤仔细研究了浙江大学每位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成果,最终决定报名之江大学二附院大肠外科主任马非教授的直博生。马教授是国内大肠外科领域的权威,他的团队在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张天勤的简历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他的学术成就、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让马教授一眼就相中了他。面试那天,张天勤穿着整洁的西装,带着自信的微笑走进了面试考场。

    面试考场内,气氛庄重而紧张,张天勤却显得从容不迫。

    “张天勤,你的简历非常出色,你在本科阶段就参与了多项重要的科研项目,并且发表了若干篇高质量的论文,这些成果都足够你博士毕业了!”一位中年女教授首先打破了沉默,她的声音中带着明显的赞许,“我对你在肿瘤微环境方面的研究特别感兴趣,能否详细谈谈你的研究成果和未来想要研究的方向?”

    张天勤点了点头,他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从肿瘤微环境的免疫调控机制到针对肿瘤细胞代谢特性的靶向治疗策略。他提到了自己在实验室中如何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实验,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发现了一些关键的调控分子。

    “在我的研究中,我们特别关注了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耗竭现象。”张天勤继续说道,“我们发现,肿瘤细胞能够分泌一些特定的细胞因子,导致T细胞功能受到抑制,无法有效地攻击肿瘤。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鉴定出了这些细胞因子,并探索了它们的信号传导途径。”

    他接着解释了他们如何利用小鼠模型来验证这些发现,并展示了通过干预这些信号通路,可以恢复T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的初步实验结果。

    “未来,我想要深入研究这些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并探索如何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来阻断它们的信号,以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张天勤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科研的热情,“我相信,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我们能够开发出更为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

    “你的研究非常有前景,肿瘤免疫治疗是一个充满挑战但也非常激动人心的领域。”马教授说,“我们团队在这个方向上也有很多工作,我非常期待你能加入我们,一起推动这个领域的发展。”

    “你对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有什么见解?”马教授接着问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张天勤沉思了片刻,然后条理清晰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结直肠癌的发展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过程。肿瘤微环境、遗传突变和表观遗传学的改变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它们与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的新靶点。”

    马教授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对张天勤的回答非常满意。

    紧接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授也开口了,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张天勤,我注意到你刚刚获得之江大学医学技能大赛的一等奖,这很不容易。我的课题组正需要像你这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学生。”

    张天勤微笑着回答:“谢谢教授的肯定。”

    这时,一位年轻的男教授也加入了夸夸队:“张天勤,你的英语水平很高,有多次国际交流的经历。我们团队正在开展一项国际合作项目,我认为你将是我们团队与国际伙伴沟通的桥梁。如果你愿意,我可以送你去哈佛大学联合培养。”

    面试室内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各位考官都对张天勤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纷纷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能够将这位优秀的学生招致麾下。

    张天勤站起身,向在场的各位考官深深地鞠了一躬,表达出他的诚挚和尊重。“谢谢各位教授对我的赏识,我深感荣幸能够得到您们的认可”,他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激动,但更多的是坚定和决心。

    张天勤接着说:“在我的职业规划中,我希望能够深入研究肿瘤,探索出新的肿瘤治疗策略。我相信,通过加入马教授的团队,我不仅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还能够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共同工作,这对我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了解到马教授团队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基础和丰富的经验,这与我的研究兴趣和未来规划高度契合。我渴望能够在这样优秀的团队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马教授认真地听着张天勤的话,心情十分畅快,“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结直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你的加入无疑会为我们带来新的活力和创意。”

    其他考官虽然也对张天勤的才华和潜力表示赞赏,但他们也理解并尊重张天勤的选择。他们纷纷表示,即使不能成为张天勤的导师,也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学术交流中与他合作。

    面试结束后,张天勤走出考场,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不久后,他就将作为直博生加入这个在肿瘤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