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6:从收养小姑妈开始
繁体版

第13章:身在异乡为家客(求收藏,求月票,求推荐票)

    “手表的收据条,都是正规渠道买的,就算别人查,我们也有理有据,一块60多的表,我堂堂黄主任谁会认为我负担不起?

    我的位置不同,你砚知弟弟,心思缜密。”

    黄主任笑了一声,没办法,谁叫自己喜欢这个媳妇儿,最爱捏了捏她的脸颊,肉嘟嘟的,挺可爱。

    “知道你和她好,情比姐弟,但你好弟弟,做的买卖事情,就纪律方面而言,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特别是三年前的事,就值得人深思。

    现在不管他的渠道正不正规,但上面的政策不下来,对我来说……他就是一个危险人物。”

    “还记得两年前,南方的那个商人去沿海刚注册成为个体户没几年。

    同一年,刚开始经营不久的他就在老家因“投机倒把罪”被捕。”

    “所以啊……地方性。”

    “前不久陈砚知请我帮忙注册公司,我一口回绝了,目前并不是该帮他的最佳时机。”

    “政策上,个人不允许从事国企经营的行业。比如说饭馆、服装生产特别少,能拿到手续的非常少,这还是市里,更别说咱们县了。

    个人倒是可以经营,但在一定的范围类。言而总之,国企和私人不存在完全的竞争关系。”

    “随着权利的下方,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是一个多方博弈的过程,稍有不慎……”

    黄主任没有继续说下去,转了个话题。

    “我也关注了沿海,从四个发展到十多个,政策落实只是时间下方的长短而已。”

    “这就是……

    照陈砚知五湖四海皆兄弟的性格,给你弄一块梅花手表,简单的很。

    而他没有做,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太贵了,普通百姓一天也才一块,我好歹一个黄主任,和六级工工资差不多,更不不如八级工。”

    “政企分开,自负盈亏。”

    黄主任食指对着天花板指了指,“这件事,在家说就行,不要乱说,知道吗?”

    “你没有把你他的忙?你不怕陈砚知怪你?”叶小莹问道。

    “那你现在吃的山货谁给的?”黄主任反问。

    他的身份属于公职人员浮动期,而陈砚知则身份亦白亦黑。

    叶小莹点了点头,赞同。

    “等上面的政策下来,到时候叫你砚知弟弟给你买一块梅花手表,别人也不会说什么。”黄主任调笑道。

    “这次副厂长要调到别的省了嘛,位置会悬空,这次我有很大的把握竞选成功。

    厂里大多数的工人和同事都比较推举我。”

    叶小莹问道:“锦衣卫?”

    黄主任点头。

    “我的助力在前面统筹,但下力气吃亏的是他。”

    砚知弟弟啊……叶小莹内心叹息。

    “要是能帮,你也要帮他,如果不是……”叶小莹话语又止。

    “白纸黑字最为稳妥,市里不发话,不确定,那么就不是。

    最终要看上面怎么走,决定我和陈砚知的身份处于怎样的位置。

    能帮我会提一手的。”

    黄主任懒得再继续话题,“我饿了,今天做什么好吃的?”

    黄主任自始至终脑袋都很清醒。

    怎样看待脑袋上的帽子,屁股下的位子,脚板下的路子。

    “我给你做美味去,我去厨房了了。”她知道丈夫心里有一杆尺,这个时刻,做好他的家庭主妇就行,民以食为天不是嚒。

    “噢~等陈砚知大哥结婚,我们晚上过去,正好我也要和陈砚知说一点事。”

    黄主任对着厨房说了一句,就默默看起了报纸。

    下午四五点的时候,雨势已经渐渐变小,稻田里的麦穗叶子经过雨水的滋润变得绿绿葱葱,稻田里一阵蛙鸣响彻在乡间的小路上。

    陈阳已经离开了县城,做上了回程的卡车。孟寒松本来想直接回胡同小院的,裘燕死活不愿意,奈何孟寒松这汉子抵不过梨花带雨的女人。没办法,在裘燕和陈阳双重压力下,只能住院观察。

    张淮波还要回去看着大本营,陈阳不可能呆在县城里,孟寒松住院,群龙无首,张淮波只能担此重任,万一遇到事情了,下面的兄弟也有个主持局面的人在。

    回到了葫芦村,卡车的轰隆声在村里回响,这年头,有一辆自行车就很稀奇,更不要是大卡车。

    “(⊙o⊙)哇,好大的一个怪物。”一个扎着鞭子留着鼻涕的女童,眼里十分震撼,躲在母亲的后面,探着脑袋好奇。

    “这是车,城里人开的。”女童的父亲好笑的拍了拍闺女头。

    “嘿……那不是陈家老幺嚒。”领居家的大叔眼神非常好,这年头近视的人少,主要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不像后世的手机、电脑等用眼过度近视。

    村民干完农活,除了在村东头的那棵大槐树下打打扑克牌,要么是晚上和自家婆娘打打扑克牌。

    “你这眼睛只怕晚上程秀寡妇洗澡,透着墙在屋里都能看见。”另一名村民笑话道。

    “滚粗……他要敢看别娘们,我把他小兄弟给剪了。”那名大叔的媳妇儿驭夫有方,大叔尴尬一笑:

    “别乱说,你这……纯属败坏我名声。”

    气氛一下就热闹起来,村里人都爱看热闹,纷纷在村口驻足观望,交头攀谈。

    “停这里吧,这里刚好可以勉强调头,再进去卡车只能勉强通过,倒车不好操作,把乡亲的屋碰坏了就不好了。”

    等到了村子中间的岔路时,陈阳立马叫停。

    “那行,我下车帮你把东西送到家。”小邓司机豪爽道,这年头,男人都有一把子力气,再说,万一碰到了事,说不定还要麻烦到陈砚知,出点力气事,不碍事。

    “这下雨天,那我也不跟你客气。”陈阳拍了拍他的肩头,径直下车,小邓司机也熄火跳下了车。

    “砚知锅锅。”一个五六岁的小屁孩儿光着脚就踩在路上,噗嗤,地面的黄泥巴打滑摔成狗吃屎,仰起头,满脸都是泥巴,只有两个眼睛眨巴眨巴,咧着嘴傻笑:“砚知锅锅,你在笑啥子呀?”

    噗嗤。

    村子里的围观的群众都哈哈大笑,一名村民笑道:“小同子,你妈拿着笤帚揍你了。”

    小同子撅着屁股从裤裆回头看,果然他妈拿着“武器”走过来,摔跤他没哭,一看他妈来了,哇哇的就哭泣,一边跑一边哭。

    好像每个孩子的童年,少不了妈一顿揍,爹一顿揍,以及混合双打。

    童年才会完整。

    很快,小同子被他妈抓住命运的后颈,手脚扑腾,屁股上挨了几棍子,“一天天的,不给老娘找点事做,你闲不住啊。”

    “嗷嗷嗷~”

    小孩子扯着嗓子吼,满是泪水的眼睛可怜巴巴的怔怔望着陈阳,哭的撕心裂肺,仿佛在说,“砚知锅锅,救我。”

    陈阳从怀里掏出事先准备好油纸,都知道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宝,咱们葫芦村在其他方面创收或许比不上其他村富有。

    这思想觉悟,男女平等方面,葫芦村说第二,真没人敢说第一。

    陈砚知亲眼见过,没文化的工人被车间主管坑了半个月工资,加上葫芦村还是实行的合作社的形式。

    去过沿海的陈砚知,知道没有文化会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