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一代的奋斗史
繁体版

第二百五十八章 出差补助

    绣花厂急于交货,急需一批包装纸箱。他们打听到许昌纸箱厂有这种瓦楞纸箱,只需要电话联络一下,协商付款、拉货、装车事宜即可。

    所里已经成立了供销科,按说这事不该生产科再管了。可是供销科现在只有宋其昌和张军杰一正一副两个科长,手下一个兵也没有,而且两人正在织布厂和纸管厂忙着进设备,根本也腾不出手。再者,绣花厂和生产科又有亲戚关系,这事就又落到生产科头上,顺理成章也就落到李勃头上。

    太阳高挂西南,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点。在这个点上,在电信局营业所门厅这么一个逼仄的小地方,让几个人挤坐在一条木制排椅上,不是诚心让人受罪吗?

    想起刚从所里出来的时候,天上漏下几滴雨,牛科长还担心雨会不会下大,还提醒李勃带上雨伞。李勃觉得可笑,真要是雨下大点,自己就不会在这“热蒸笼”里挨蒸了。

    电信营业所紧挨着陇海大道,人喧车鸣,自不必说,单是那扬起的灰尘就让人吃不消,眯了眼睛也没法揉。

    李勃觉得热得受不了,便出了营业所,站在紧挨西墙的一家幼儿园的过道下面乘凉,筒子风一吹,一丝凉意扑面而来,感觉舒服一些了。

    营业所只有两部电话可以挂长途,门厅里却有十几个人排队等候,等得人心焦、心烦意乱。不闻电话铃儿响,也万不可去问服务员。

    这个营业所的服务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按常理来说,到了这个年龄,也该学会怎样热情待人了。遗憾的是,当你问她时,一、二、三声过后,她才把眼光从眼镜框上沿射出来,先让你打个寒颤,而后就训斥你一句:“你这是咋着?”整一个更年期综合征。

    一切都没有用,自认倒霉就是了。

    十几人都接完电话走了,只剩下李勃一个人,真急煞人也,但也没有一点办法,还得继续等待。

    好不容易听到叫自己的号,李勃急忙去接听。奇怪,听筒居然没音,又接着等,等不急,想退掉,偏又来了。

    一分钟的事,居然等了一下午。啥时候,长途电话能和市内电话一样,即时通就好了。

    与许昌纸箱厂的销售科长通过电话沟通好,还得抓紧时间赶回所里,准备明天出差要带的东西。

    还没出门先说吃,出了门还说吃;办事前说吃,办完事还议论吃。吃、吃、吃!除了吃,这些人还会干什么?

    但凡吃,终究会找到理由:出门不让吃饭不是白干?饿着肚子怎么干活?吃饭公家报销你管那么宽干嘛?李勃觉得,国人任何“吃理论”都能获得国际论文大奖。

    去许昌找不到厂址,已经够李勃着急的了,偏今天开大卡车的王崴师傅,又一直念叨着中午咋吃饭,让他有些心烦意乱。

    就近在路边找了一家饭馆,也不管别的了,先吃饱饭再说。两瓶啤酒,四个菜,再加每人一碗肉丝面,王师傅仍说没有吃饱。看到桌上仍有大半食物未动,李勃权当王师傅在开玩笑了。

    向饭馆老板打听去纸箱厂的路,女老板很热心,看几句话也难说清,索性撕下一张空白菜单,在上面画了一个路线图。

    李勃谢过老板,急忙赶到厂里,找到销售科的许科长,把介绍信、支票一并交给她。

    许科长安排了几个工人装车,装完车,有个领头的班长向李勃要装车费。

    李勃有些傻眼,中午那顿饭,把他兜里的十几元现金已经吃光了。王师傅还开玩笑说,如没钱付账,就让他把手腕上的手表抵给饭店付账。

    这要装车费,哪里出呀?

    李勃心生一计,坐在车里,探出头对那个班头说:“我们的装车费和纸箱的货款都在一张支票里,已经给了许科长,你找她要吧!”

    说完,给王师傅使了一个眼色,在那位班头还在愣神之际,发动汽车,疯狂逃离。

    下班前,终于赶回所里。李勃长出了一口气,如果天黑以前赶不回来,已经不名一文的他,如何付得起一顿饭钱?

    晚上在生产科,李勃刚打开电视,王崴和另一个姓王的司机进来,还是说上午在许昌没有吃饱饭的事。

    李勃感到花出去的十几块钱实在冤枉,扔到河里还能听个响,扔到人的肚子里,喂人家一个饱,自己还受了一场气。这是何苦来?

    这般下去,以后显然不敢再出差了。自己一个月就那么几十块钱的工资,出不几趟差就花光了。

    不幸中的大幸,第二天就从财务科得到一个好消息,出差补助涨了一块钱。

    这是谁的决定?如果知道是哪个,李勃和所有出差人员都会感激不尽的。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出差的人员、次数都会大大增加,火车、长途汽车等各种车辆人满为患,标志着中国人已经加快了工作和生活节奏,都知道了时间的重要性。然而,物价上涨,服务价格上涨,和几年一贯制的出差补助相矛盾,出差人员一天的补助费尚不足零星吃喝的花费,出差者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尽管现在社会上一个“包”字把出差也弄得多样化,什么推销、供应承包按比例提取工资、奖金等,但公差大多数仍然使用补助费制度。出差人员外出,大都生活很艰苦,外出怎么也不比在家安稳舒适,挤挤扛扛,来回奔波,吃不好,睡不安。如果拿同样的工资,谁还愿意出差呢?

    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出差人员总要想办法找平衡,于是乎“吃桌子腿”、“吃床腿”、“吃回扣”等不正之风就甚嚣尘上。

    但这些不正之风,在出差人员队伍中总是极个别的,行贿、索贿,索要回扣,这是法律法规所不容的。近来,财政部门已经明文规定,禁止送收回扣,堵个口子,开个门,名正言顺的使出差人员得到切实的利益,无疑是明智之举。与其明不补,暗拿钱,何如公开提高补助标准?

    好在耿二花大队长知道李勃出差自己掏钱请司机吃饭,就说:“老弟办的是公事,不能让你个人拿钱。财务科不给报销,这钱我们绣花厂从自有资金里给你解决。”

    这样,李勃避免了一次出力又贴钱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