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一代的奋斗史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一章 看球赛

    皎洁的月光,无遮拦地照着朦胧的夜,四周皆有一团薄薄的雾气,显得虚无缥缈。

    静,出奇的静,静的要死,连秋虫也懒得鸣叫了。

    李勃在秋夜的旷野中漫步,抬头看到月朗星稀,突然一股愁思涌上心头。

    他首先想到月宫里的嫦娥姑娘,隐隐地替他忧愁起来。

    人间尚有昼夜交替,能看到炽热的太阳,受到太阳公公的恩赐。广寒宫里的嫦娥每时每刻看到的都是夜,即便是美好的月夜,寒来暑往,总是一个情景,怎么能不寂寞呢?

    真要感谢那只浑身洁白、长着一双红玛瑙似的圆眼的玉兔了。偌大的一座广寒宫,只有你这个生灵最了解嫦娥姑娘的心情,能给她一时的安慰,多少还能让她少感到一些寂寞。

    李勃实在不明白,今夜如此美好的月色,怎么没人观赏呢?难道是枉有明月自多情?不是?但愿不是!

    自古以来明月都是可爱的,有多少文人墨客都是坐在庭院之中,在月光下,朋友围坐,煮一壶清酒,一边对饮,一边赋诗,抒发内心的感情,因而产生出不少脍炙人口的咏月名篇。

    月亮是多情的少女,失恋的人会从她那儿得到安抚。

    昨夜一阵秋风乍起,便招来了秋雨。

    风雨交加,漫天施起淫威,气温陡然下降,众人加衣缩手,甚者卧床不起,终日不出寝室之门。

    风不见停,雨不见止,温度愈来愈低,秋风秋雨的凄凉侵人肌骨。

    有一些人,可能不耐天寒,竟然穿上了冬装。可笑的是,天刚刚变凉就打扮成这般模样,待到冬天冰天雪地之时,该穿什么来抵御大自然的威力呢?准不能俯首屈膝待毙吧!

    李勃也替这种人发愁。

    但他认为,作为青年人应该有一腔热血,见风寒而不缩首,应昂首挺胸,勇敢迎上去。

    这样做,并不排斥天冷加衣,身体还是革命的本钱嘛!只是不要恐惧天寒而荒废学业,躺在被窝里闷、暖,象母鸡孵雏。母鸡孵雏也是正事,倘若不干正事,卧床胡思乱想,甚至什么也不想,那真是连母鸡也不如了。

    秋风虽凉,秋雨虽寒,但请看那盛开的秋菊,依然挺立于枯黄的野草之间,自由自在地摇曳,却没有一点怯意。

    秋菊能斗霜傲寒,遇凉寒凌辱而不屈,展露一身正气,如高山傲然屹立,似苍松翠柏挺于山巅,应为我们青年人之态。

    哗哗哗......啦啦啦......,室外又是一阵大雨。

    “真讨厌,又无端地哗啦什么,叫我寒心。如果我是天公,早把你们收回天河了。可恨的雨神,不明人意,弄得秋雨来,如丝如绵,缠绕人心,几天不见光明,乌黑得象只大乌鸦,浅灰时又象一匹大灰狼。”李勃坐在教室,抑或坐在寝室,总是这么狂思乱想。

    本来秋叶枯黄,绿意将尽,就是一番萧杀景象,已够人可怜,还要用凉雨浇其身,使之离开母干身,也不能再得到一点温暖,一点关照。我怎么能不恨你呢?天哪!天......

    正是农历九月的十五、十六,本应是秋月朗照时,可叹天公不作美,秋雨连绵天色灰。月明树婆娑,本该是叙情亲密时,怎来天雨树滴石凳湿,情人去哪里?没有秋高气爽朗月明,怎不让人空怀满腔情,无处去言谈,哪能不恨天?

    想那月明星稀之日,望天明月一轮,看地迷蒙一片。月中倒影能望见家乡,望见亲人,望见童年的足迹;四周迷蒙相继想起,薄雾相连,与家乡相通,深吸秋风一口,便能品出家乡的韵味。

    如今日之细雨、灰天,则如之何?

    秋雨连绵,仍然下个不停。

    李勃看看灰蒙蒙的天色,摇摇头,长叹一声:“我也没法对付老天啊!”

    今天,也该着他倒霉,正赶上他值日。

    一天三次到水房打水,都要身上淋雨,脚上踩泥。

    上午打水时,还等了大半天。水房的雨棚坏了,漏雨,衣服差点淋透,多亏老天保佑,那一阵雨下得不太紧。回到寝室,那张郃已经追上魏延,在收音机里打了一阵,亏得袁阔成老先生把一部《三国演义》说得玄乎,李勃也喝了一杯热水,心里舒服多了。

    下午的体育课,本该是热闹的,偏偏老天不赏脸,室外没法活动。在室内上点体育理论课也不错呀,怎奈教体育的张高山老师进班以后,发现没有几个学生,夹起他那个皮包又走了。失望,太令人失望了!

    《古诗名句荟萃》听起来很诱人,今天也象是失去了魔力,看了一下午,还没看到五页,那些闪光的诗句不知怎么就暗淡下去了。李勃稀里糊涂地瞧了两节课的时间,居然没有记住一句。

    幸运的是,在阅览室里,他竟然找到了已经丢失两天的“小英雄”铱金钢笔。欣喜之余,他又感觉一丝惆怅,咳!寝室楼黑板上的寻物启事枉费心机了。

    闲来无事,心绪不佳,李勃信步踱出校园,漫无目标,倒背双手,沿着宽阔的马路,悠然漫步,低头沉思。

    雨好不容易停了,路边的积水太无情,阻拦了去路。他看到路边的果园柴门大开,不经心地跨过门去,只顾看那将落的秋叶,甚感凄凉。

    天虽然不下雨了,但乌云未去,上午太阳刚露了一下脸,现在又不知道那儿去了。

    树叶枯黄,没有一点浓绿的神韵。树下,枯叶衰草成堆,偶尔还能看到几个坏黑了的烂梨。

    看似萧杀风景,李勃心里凉却半截,手里拿的《古诗名句荟萃》再也看不下去了。

    走到果园北头,李勃看到,树枝丛中,拔地而起的一栋新楼。工地上叮叮当当,大吊车在高空轰隆作响,真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李勃不觉心头一热,低头去看,空地上有一片麦苗已经长出一寸多高,象鹅黄,心中便有了几分慰藉。过一丛梨树,西行取一便道,看到一棵树下,吊着三个很大的丝瓜,顺手一摸,很厚实,用手托举,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忽然听到有人的动静,树中间的空地上,一位中年妇女正用抓钩刨地。

    人间深秋尚有温度,有生命,有收获,有劳作,李勃心头陡然热起来,还愁什么秋,立刻翻开书本,细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