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繁体版

第十五章 蔡卞

    朝廷在任命种师中为鄜延路经略安抚使之后,他并没有立刻去赴任,而是继续在汴梁城做一些准备工作。

    事实上,这跟朝廷中枢要任命一名副使牵制种师中脱不了干系,也和赵煦想要做更多事有关。

    话说大宋近几十年来以武人领一路经略安抚使司几乎是没有过的,狄青就是武人最后的荣光了,但他担任的枢密使也是在天子和百官的眼皮底下的,不曾出镇地方成一路帅臣。

    文臣集团们在当日的朝堂上想的都是新旧党争,轻易让种师中担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后来是有些后悔的。

    种师中不涉党争是事实,可开了这个先河,日后就会有更多的武人取代文臣作地方大员,这就牵扯到文官集团的根本利益了。

    无论是以吕惠卿为首的新党官员,还是以范纯仁、王岩叟和苏辙等为首的旧党官员,都想弄出个补救措施来。

    吕惠卿和范纯仁就先后到福宁殿求见,陈述武人掌军政大权的害处,定要派遣一位干吏出任鄜延路经略安抚副使,以钳制种师中防止武人乱政。

    赵煦初听之下,觉得这事简直荒唐,边境重地,党项人入侵的主要方向不是以军事为主难道要靠说教劝退敌军吗?文臣们想的不是军国大事,反而尽是些彼此牵扯拖后腿的事情。

    吕惠卿因为初返朝堂,又是近臣身份尚未得到重用,所以言辞比较温和。

    范纯仁就不同了,他是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是眼下朝堂中除了尚未来京就任的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章惇之外,职位最高者,他以为自己代表着新旧党所有文臣的利益,说的话就比较重了。

    甚至一再强调重用武人恐是灾祸的开始。

    宋时以文制武自然与五代十国时期武人乱政有关,当然也跟郭威取代后汉立周,赵匡胤取代后周立宋有着莫大的关系。

    但是与时代背景有关并不意味着这事就对,赵煦想要稍微纠正这个眼下并不适合大宋的旧制。

    要知道所谓寡恩之君尚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大宋四面皆敌,辽国和西夏无不是心腹大患,自立国以来大小战斗不计其数,还都是败多胜少的结局。

    这种情况下居然都要打压武人了,那驱除四夷的志向何日才能实现?

    赵煦表面上不动声色,同意了吕惠卿和范纯仁的建言,要挑选一个干吏担任鄜延路经略安抚副使。

    但是他要这副使做的不是钳制和掣肘,而是实实在在要内政上辅助种师中。

    所以在人员上他比吕惠卿、范纯仁之流还要严格,能力自然是要有的,可性格和品行才是关键,他要的是这个人一心为朝廷为国家,而不是所谓的文臣和武将派属。

    一开始赵煦有心让宗泽担任种师中副手,他看过有关永安县的文书,这几个月宗泽将永安县治理的井井有条,是理政的好手。

    可奈何宗泽此时确实资历太浅,担任鄜延路经略安抚副使,中枢和百官都不会答应。

    选了一连几日,吕惠卿和范纯仁推荐的新党旧党人选全被他否了。

    最后,他将目光锁定在尚在陈州担任陈州知州的蔡卞身上。

    赵煦是阅读过大批量文书的天子,加上他本身记忆力极佳,他记得有朝廷文书记载蔡卞出知广州时,当地宝物繁多,但他为官廉洁,一无所取,期满调任越州因他政声卓著,深受当地夷人爱戴,得知他要离开,就用蔷薇露洒在衣服上为他送行。

    这是当地的高规格礼仪,只有德高望重之人方能得享。

    这起码说明蔡卞其人廉洁奉公,对山越夷人采用的是较为优容的民族政策,这和赵煦的执政理念是暗合的。

    之后,他又让苏轼和吕惠卿整理了一下蔡卞的履历生平。

    原来蔡卞其人是王安石的女婿,现在成都知府蔡京的弟弟,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王安石变法之初,两兄弟同时进士及第,开启仕途。

    次年初,蔡卞被授两浙路江阴县主簿,当时江阴县本地豪强顾新元等人,为取不义之财,趁着农事青苗不接之际,利用百姓急切需要种子栽种的心理,以比平时高出两三倍的利息将谷物借给百姓。

    蔡卞深入民间体恤民情,即令县衙开仓借粮,落实王安石的青苗法,将谷物借给百姓以解燃眉之急。

    他因此事得到当时主政的王安石的欣赏,不仅调京任用,还将女儿嫁给了他。

    之后他又相继担任同知谏院、侍御史、中书舍人、给事中等职,还给少年时的赵煦当过侍讲,只不过如今的赵煦完全不知罢了。

    赵煦继位之后,蔡卞以礼部侍郎的身份出使辽国,因其出众的品德受到契丹人的礼遇,以白驰车供他乘坐。

    当然,作为王安石得意门生和女婿,他这样的新党成员,自然会受到打压,旧党执政后立刻使其出知地方,先是以龙图阁待制的身份担任宣州知州,后转任江宁府,再历任扬、广、越、润、陈五州知州。

    远的地方一度到后世与越南交界地带了。

    当然,神宗皇帝时期交趾独立,交州(后世越南北部)在某种程度上本就不是大宋实际控制的范围了。

    赵煦看罢履历,又看了政绩文书,蔡卞的理政能力与品行均是上上之选。之后还询问了苏轼和吕惠卿验证。

    吕惠卿当然是希望蔡卞能做鄜延路经略安抚副使的,毕竟蔡卞也是荆公新学的坚定支持者,当年和他并肩战斗过,因此不吝惜溢美之词,简直要将蔡卞夸为圣人了。

    苏轼没那么夸张,但品行高洁也是他这样的士大夫所推崇的,加上他深知蔡卞其人做事一向有分寸,是明事理知进退的人,倒也是极力推荐。

    赵煦这下基本就认定蔡卞就是他所需要的那种人才,于是令吕惠卿写诏书着蔡卞即日起返京面圣,他要做最后的面试。

    当然,他其实也还有最后的顾虑,那就是蔡卞绝不能有轻视武人的作风,否则难免还是要遂了中枢和宰执们的愿,成为掣肘和钳制种师中的地方文臣大员。

    这是他不能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