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繁体版

第七十八章 屡犯宋境又算什么

    冠尊文身材挺拔,气度不凡,这时哪怕选择站在北院大王,不久将是北院枢密使的耶律阿思的对立面,也并不慌,反而气定神闲。

    “你不妨细细说来。”已经须发斑白的耶律洪基很欣赏这个年轻人。

    契丹人以武立国,人人尚武这话不假,但对汉人的文化亦十分仰慕,历来也尊重文人,在殿试中能获得进士出身,便是北面官也会竖起大拇指的。

    能够在科举中状元及第那更是了不得,人人要称之为才子。

    至于到了汉城,也就是临潢府汉人聚居区这些就更不用提了。

    当然辽国的状元及第的待遇还是远不如大宋。

    大宋境内对待殿试榜首,曾有人言:“状元及第,虽将兵数十万,收复燕云,逐强敌于穷漠……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

    当然这是题外话了,只说眼前冠尊文目前只是行宫都部署下的属官得以在涉及宋辽大国之间的朝堂上侃侃而谈,但耶律阿思又不能以职位低微为由将其赶将出去,可见起码在民族政策,文化传承上辽国是有可取之处的。

    “陛下,恕臣直言,辽宋是友邻之邦,但也亦敌亦友,早年间无论是宋伐辽还是辽征宋都是有过的。对彼此军力都再了解不过。”冠尊文看向苏轼,又道:“苏学士方才所言大宋数万将士岂能所向披靡踏破燕京,也正是臣要说的。所谓兵者国之大事若是南朝天子真有对我辽国轻启刀兵之意,那么只陈兵数万,这岂非自取败亡?

    “而臣观陛下适才读南朝天子的亲笔书信有欣慰释然之态,可见其并非是以区区数万将士就打算长驱直入的狂妄无能之辈。所以认为苏学士所言有理,南朝天子定是与陛下一般主张以和为贵。”

    耶律洪基听得连连点头,示意自己近臣耶律俨要对这种有才华的下属着重提拔任用。

    隶属耶律阿思的朝臣自然不希望这事就这么平稳的过去了。

    “陛下,臣以为冠尊文这番言论是在误国。”这时一名略显文弱的契丹人站了出来。

    耶律洪基闻声看去是皇太孙耶律延禧的正妃萧贵哥的兄长萧奉先,这时在北枢密院供职,是北面官中新晋崛起的后起之秀。

    “我临潢府距离南朝之真定府有千里之遥,宋军调兵异动我等如何得知呢?若是南朝天子暗中调兵,又使苏轼迷惑我等,到时怕是酿成了大祸啊!”萧奉先一副痛心疾首之态。

    在朝之官员,多数表面默不作声,内里不免鄙夷,这萧奉先也算是外戚了,想要奉承讨好将要就任自己上官的耶律阿思之心不要太明显。

    冠尊文年轻气盛,对权贵凛然不惧,这时问萧奉先道:“大军调动岂是儿戏?陛下与我等自是在临潢府不假,可难道我辽国泱泱大国,燕地十数万精锐都是摆设吗?萧兀纳萧相公和萧斜古萧大王在你等眼里也都是废物不成?数十万大军的调度镇守南境的将帅居然看不出来?”

    这一下就把萧奉先问住了,他想讨好耶律阿思不假,可也总不能真当实权人物萧兀纳和萧斜古是废物吧!

    那他们一朝返京,自己岂不是前途堪忧?

    于是萧奉先讪讪不敢再言。

    耶律阿思目视苏轼和冠尊文,心中恼怒愤恨更甚,于是出列上奏,“陛下,状元郎所言自是有道理,可军国大事我们总不能偏信外人而不顾南境主将萧大王所言吧!他说宋军犯边,而南朝苏学士不信,状元郎貌似也不信。臣却以为在无其他燕地奏章之前,应当以萧大王所言为准,就是宋军犯边,南朝天子陈兵边境,是否要大举进犯并不知晓,可难道这些竟算不得挑衅吗?”

    萧奉先所言耶律洪基可以无视,可自己倚重的耶律阿思也这般慷慨直言,他却是要重视了。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么魔幻,明明有些小人之言道理不通,可就是有人信,明明有些佞臣为人做派不要太明显,可那些皇帝君王他还偏偏要委以重任。

    后世南宋宰相贾似道是如此,眼下辽国的耶律乙辛、阿思兄弟亦是如此。

    耶律洪基就这么相信了萧斜古的上奏,认为就是宋军犯边,要追封萧褚和耶律兴,痛斥南朝背信弃义,准备将使臣苏轼赶回驿馆。

    “陛下,临走之时,臣有一言不吐不快。”苏轼作为使臣,在国家受到污蔑时岂能就这般被人赶出朝堂,他无论如何都要据理力争。

    耶律洪基此时尽管昏庸,但还不至于不顾国家礼仪,粗鄙的将苏轼打将出去,不耐烦又有些无奈的让苏轼快讲。

    “陛下,萧斜古污蔑我大宋犯边暂且不说。缘何又谓我朝背信弃义?要说背信弃义,你们辽国又岂止做了一次?太原府、真定府和河北东路两国接壤之地绵延千里,哪年秋冬之时,你们不曾南下劫掠?这又算不算背信弃义,撕毁盟约?”苏轼环视辽国满朝文武,然后看向耶律洪基,凛然道:“陛下口口声声说宋辽之间以和为贵,可陛下这些年是否处罚过犯我边境之将士?若是不曾有过,今日说我堂堂中国背信弃义岂不可笑?

    “今日我苏轼不远千里出使辽国,随行不过百人,在临潢府身家性命俱在陛下手中,臣敢以性命担保我大宋绝没有萧斜古所言犯边之事。”他看向耶律阿思和萧奉先等人,“可是诸位,你们敢以性命担保萧斜古所言属实吗?”

    自耶律阿思以下顿时人人噤声,萧奉先有心代上官出头,可想到性命担保,那还是算了。

    耶律洪基无奈看向耶律俨,南朝使臣这番激烈之言自是让他佩服,但堂堂一国之主岂能这时候退却?

    耶律俨轻声道:“轻信萧斜古自然不可,不如找借口先行退朝,将苏轼先礼送到驿馆,待后续萧兀纳相公消息呈上之后再做打算。”

    于是,耶律洪基打个哈欠,对苏轼所言不置可否,只说自己年迈身体乏了,让冠尊文代朝廷礼送苏轼回驿馆,就此退朝。

    而这时,萧兀纳的上奏正好快马加鞭进入上京临潢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