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斗康麻子
繁体版

第57章 青蒿的功效

    他还指了指手下的那几名武官,“他们的孩子也都种上牛痘了,你可以问问他们效果怎么样?”

    这就不用问了,靠着这个牛痘,后世都把天花给消灭了。

    “是你保住了我这个儿子的命,我希望在我死以后,你能保他活到成年,让我于家的香火别断了。”

    “至于他以后能不能当将军?我根本就不奢望,若是你能带领于家军走向辉煌,我和我爹都会感觉到欣慰的。”

    “您对我就这么放心?万一我掌管于家军之后,想斩草除根,怎么办?”

    “哈!哈!哈!哈!哈!”

    “那就是我于万年瞎了眼,识人不明,你当初刚把牛痘研制出来,就赶紧给你的两个小舅子种上。”

    “如果不是查到你对你的两个小舅子是全心全意的,我怎么能放心把女儿和儿子都托付给你?”

    “当初你还只是个小秀才,刚满13岁,就有如此胸襟,不贪图你岳父的那份财产,还要冒着风险保住你两个妻弟的性命,那两个小孩要去世了,你岳父名下的那些产业就理所应当的归了你。”

    “当初你一穷二白的时候都不贪图钱财,现在你已经肥的流油了,还至于干这种毁名声的事吗?”

    我肥的流油了吗?没感觉呀!我名下的产业,分布的挺广,可是每个都不是暴利的。

    良巧弓箭的利润率挺高,但是主要就是针对参加考试的那群书生,别看卖的贵,但是总量在那控制着呢,是挺赚钱,但还不至于肥的流油。

    二锅头卖的也不错,但是,在南方地区卖的不行,反而是,清朝占领的北方地区卖的挺火,但是受运输的限制,总量不行,也不至于肥的流油。

    而在老家,我父亲折腾的那些兔子土豆什么的,也就赚个辛苦钱,而且那些钱基本都填补在家族的总账上,我捞不了多少。

    到底是什么地方赚的流油钱?明白了,我在海南的那个盐场。

    不过因为距离的问题,海南这边的信息好几个月才会传递一次,而且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是我老婆负责,我根本不操心。

    我的全部心思是琢磨,怎么在南京的官场上不被别人搞下去,还能把别人搞下去。

    “王参军告诉我们的小周知府他现在多有钱。”

    于将军似乎说话有点累了,身子往后一靠,靠在了椅子背上,然后闭上双眼,闭目养神。

    一位年龄有点大的壮汉站了起来向我拱拱手说道:“周知府,您的盐厂每天出200担盐。”

    “基本上是通过铜鼓县和石鼓县运往广东地区销售。”

    “具体卖了多少钱?您可以问您的管家,我只告诉您,我们的盐场出产的盐的销售情况。”

    “每天我们的盐场可以出产2000担到4000担的海盐,大部分运往广西地区。每月可有2万到5万两银子的收入。”

    “但是我不觉得挣来的钱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您讲的扰乱清朝的盐政,目前我们已经做到了一些。”

    “广州地区的盐价已经降到了一斤6钱,两湖地区的也降到了一斤12钱到15钱。”

    “最妙的地方,是那些盐都是吴三桂和尚可喜手下的将军们偷偷的运过去的。”

    “他们安排精锐的士兵,化妆成私盐贩子,把各地的盐丁,打的屁滚尿流。还和当地绿营勾结在一起,垄断当地的盐市,让官盐卖不出去了。”

    “去年,清狗的盐税收入减少了一成,今年估计能减少两成,小康麻子,现在估计已经没钱买奶喝了。”

    其他的军官非常配合的,为最后的那句笑话,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于将军又睁开眼睛,显得有些疲倦的指了指另一位军官。

    “王胡子,给小周知府说说广东的事,让他别太着急了。”

    一个长着络腮胡子的大汉站了起来,

    “周知府,延平王让您过来就是为了平定广东西部现在的乱局。”

    “不过年别太担心,这尚可喜动作频繁,并不是真的想干点啥,主要是做给小康麻子看的。”

    “这个小麻子年龄大了,翅膀硬了,也没钱娶媳妇了,想削藩了,想着能省点钱。”

    “现在尚可喜写小康麻子的报告,都是在哭诉他被打惨了,请求康麻子赶紧救援。”

    “吴三桂更可笑,他假装疯魔的乞骸骨,没想到康麻子直接就同意了,在BJ给他起了个宅子,让他回BJ养老。却不安排他的儿子接这个平西王的王位。”

    “现在把吴三桂给僵在那儿了,他三番五次的请求康麻子确定平西王的王位继承问题,结果康熙不搭理他,就是一个劲儿的封赏他手下的将军。”

    “还一个劲的催他赶紧回BJ,住他的大宅子,你说这吴三桂敢去吗?”

    “吴三桂那老滑头已经派人联络于将军了,也派人去找延平王,看样子这个老家伙是有反心了。”

    “这小康麻子还是太嫩,连骗人都不会,嘴上没毛,就是办事不牢啊!”

    这个大胡子突然意识到,他调侃的这个小康麻子比面前的这个知府还得大四五岁,同样是没长胡子的。

    顿时就一脸尴尬,“周知府,我说的不是您,您比康熙强会骗人!不对不对,您办事比他牢靠多了,不骗人,您不骗人。”

    闭着眼睛休息的于将军都被逗乐,我也跟着嘿嘿的乐了一通。

    吴三桂最终会谋反,我在初一的时候看那本二月河的《康熙大帝》就已经知道了,但是,在这个世界,他会不会反我还真不知道?

    不过康熙,曾经进行的削藩的行动,这个世界是有的,而且他把鳌拜给打死的这件事情也是存在的。

    只不过根据我的推算,康熙干掉鳌拜的时间,比历史上晚了将近三年,也就是原来康熙是在十五六的时候把鳌拜给整死了。

    而在周德良所在的这个世界,康熙坚持到了十七八岁才出手。

    现在清朝和我们这边的朝堂就像一个筛子一样,互相之间根本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清朝那边,发布一个什么通知?最多一个星期,这个通知的抄件甚至是原版就能送到南京来。

    同样的,我们这边有点什么事情?康熙也很快就能知道。

    但是这只限于朝廷上那些表面上的事情,像某些狗屁倒灶的事情,不见于纸端的秘密交易,还能保点密的。

    康熙对鳌拜下手和对吴三桂,尚可喜他们这些藩镇下手,前因后果,包括各种的动作。我们这里了解的清清楚楚。

    甚至清庭当中,哪些大臣是撤藩派?哪些大臣是保守派?我们这边都打听的明明白白。

    甚至吴三桂放在BJ的,作为人质的儿子,吴应熊,他每天的行动轨迹,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和他那个什么公主几点进入房间?

    什么时候房间里安静了下来?甚至公主大人对驸马是否满意?有没有抱怨?这些情报都能经常的拿到。

    实际上,现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康熙这个削藩,最终肯定会让吴三桂造反。

    但是康熙一意孤行,一定要撤。

    连我这个高一的学生都觉得康熙太急了,很简单的一个操作,就没那么危险,也没那么麻烦。

    你手头捏着一个吴三桂的儿子,你又那么年轻,熬着吧,熬到这个吴三桂一死,他那几个儿子肯定会争平西王的这个位置。

    很简单,就不让那些掌握着军权的儿子当平西王,随便给张纸,任命上一个平西王,吴三桂留下的那些军队就打起来了。

    然后你坐山观虎斗也好,去拉偏架也好,还是再重新任命一个平西王?那你就随便折腾。

    毕竟吴三桂在云南经营了很多年,他的威望是其他人无法代替的。

    他那些儿子们如果没有其他的力量支持,没有一个能够像吴三桂一样控制住他手头的军队。

    多简单的一个事情,非得在吴三桂还活着的时候就要撤番,这不是挤怼这老头再反叛一次吗?

    一群人乱哄哄的互相嘲笑着远在BJ的康熙,把刚才于将军交代后事引起的悲伤的情绪渐渐的化解了。

    这个时候,于将军的夫人带着几个仆人拎着箩筐走进了大厅。

    箩筐里面装的满满的都是青蒿,实际上我根本就不认识什么是青蒿,但是看着旁边那两个医生模样的老人,我想于将军的夫人,不至于拔点杂草回来。

    那两个老人,一个白胡子,一个花白胡子。

    进屋之后和旁边的人耳语几句之后竟然直接走向我扑通一声,就跪在了我的面前。

    那白胡子老头竟然一头磕下去。嘴里还念叨着“请周神医受老朽一拜!”

    看这岁数给我当爷爷都够了,我直接从椅子上蹦起来,窜到一边去了。

    被这么大岁数的老人磕头,那是要磕断寿命的。

    结果这两个老头不管不顾就对着我的空椅子磕了三个头。

    于将军看着我,张手张脚,不知所措的站在旁边,忍不住笑了起来。

    “赵医生,胡医生别给这个小家伙扣头了,他经受不起的。”

    “他受得起,他传出了种牛痘的方法,光海口一地,他至少保住了上万个小儿之命,老朽代表那些被救了的孩子,给他磕个头是理所应当的。”

    白胡子的老头面色严肃的对着于将军说出了一番话。

    于将军也开始开起了玩笑,“赵医生,你说的对,我的儿子和女儿也得算他给救了,过会儿我也要给他磕个头,感谢一下了!”

    “于将军先别着急磕,等周神医给您治好了病,您一块儿多磕几个就行了。”

    “赵医生,您怎么相信这小周知府吗?您可是海口的名医呀!这孩子可还没您的孙子大呢!”

    “有志不在年高,按时间来算,小周神医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解决了痘疫的问题!”

    “我行医30多年照样对痘疫一筹莫展,天下这么多医生,都是一筹莫展,同样是种痘,小周神医的种痘之法又快又便宜,基本没有因为种痘而生病的孩子。”

    “从宋代就流传下来的种痘之法,经常把小儿种痘种死,而那些种痘世家,家中藏着低毒的痘苗,可却密不示人。小周神医直接把痘苗种在小牛的身上,让医生可以方便的取用痘苗。”

    “如此简洁之方法,如此宽广之胸怀,小周神医必是上天赐予我大明百姓的活菩萨。”

    “他若说有办法,那一定是有办法,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

    你这个白胡子老头,这是故意给我压力吗?

    老子不是医生,我在心里再默念100遍,老子不是医生。

    我还不敢对这个老头瞪眼睛,使劲挤出微笑,说:“我只是试试,试试,效果不敢保证,毕竟我只看了个药方,没有治过病人。”

    旁边那个花白胡子的老头对我有拱手,“周神医,不是我对您不敬,青蒿,这个药方我们也是用过的,不过好像没什么作用。”

    我心里咯噔一下,肯定是有作用的,但是拔回来的这些青蒿有没有用,我就不知道了。

    甚至我都不清楚,屠奶奶当时使的青蒿是不是现在他们揪回来放在筐里的这种青蒿?

    就我知道的,同一种名字,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东西。

    还有同一种东西,有好多种叫法。

    比如我就听过三个小孩吵架,一个孩子非说那盘炒土豆丝叫炒洋芋丝,另外一个孩子说这叫土豆丝,最后第三个孩子说:“你们都不对,这叫炒山药丝。”

    为了这盘炒马铃薯丝,三个孩子哭了两个,还有一个暴跳如雷的,要和这两个小孩绝交。

    而就我知道马铃薯的叫法有好多种,有叫土豆,有叫地蛋,山药蛋、洋芋、洋山芋、马薯、薯仔、馍馍蛋、番人芋、山药、洋蕃芋、地豆、洋芋艿等。

    我在网上输入了一个青蒿,查出别称就有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香青蒿、细叶蒿、细青蒿、草青蒿、草蒿子。

    而且同样品种的青蒿,在不同的生长环境当中,它的药用价值也是不相同的,我只知道用青蒿里面的青蒿素来治疟疾。

    但是现在食用的青蒿里面的青蒿素到底有多少?到底够不够治病?

    靠百度上这么几句话,就想把一个严重的疟疾患者治愈难度也太大了吧。

    早知道我就不多嘴了,没有于将军给我训练的那些广西兵,我可以回石鼓县招点广东兵训一训。

    这要万一折腾半天没效果,于将军肯定不会说什么,他那些大失所望的手下,会不会把我揍一顿,甚至一刀把我的脖子割断?

    我深吸了几口气,冷静!冷静!再冷静!

    屠奶奶肯定会保佑我的,我看到过提取青蒿素的关键的环节就是低温,坚决不能用蒸煮的方法。

    好的先让他们照方操作吧!

    这两名经验丰富的老医生,让自己的学徒动作麻利的把一捆青蒿清洗干净,按照药方应该是在清水里泡上一晚上。

    不过为了着急验证,来不及泡了,就把青蒿的量增大。

    这几名学徒把清洗好的清蒿,裹在粗布里面,拧毛巾板一样使劲的拧,把裹在布当中的青蒿汁液给挤出来了。

    收集了将近一大碗的浓浓的绿绿的不明液体,然后端着就要往外走。

    我说都挤出汁了,就喝吧,还拿出去干什么?

    “等一下,你们把这青蒿汁要拿哪去?”

    “拿到火上去热一下,青蒿是凉性的,人喝下去会刺激肠胃。”

    好了,这回我知道为什么他们喝的青蒿不管用了。

    我拦着他们,过去把那碗绿草汁端过来,又拿了一个小杯子倒到杯子里一些。

    我拿起这个小杯子,一口把那绿绿的还带点粘稠的汁液喝进去了,真的是不好喝呀!

    难受的我差点把舌头都吐出来,跑到桌边那次水壶给自己灌了好几口水,然后看着周围伸出一只手。

    “谁身上装着糖?快快快,给我一块,苦死了。”

    站在于将军身边的夫人用毛巾捂住嘴,吃吃的笑了出来,然后叫过一个仆人,飞快的跑出去,一会儿拿了一个糖盒过来。

    仆人把这个糖盒打开,我赶紧从这个精致的糖盒当中拿了一小块糖,塞在了嘴里。

    总算是嘴里的苦涩,感觉轻了一些,我试了试,舌头应该还没有麻,就含着糖有点口齿不清楚的说:“不要加热,直接喝。”

    “一天喝三次,连续喝三天,先看看效果,另外,你们采青蒿的时候连根一块拔出来,连根一块泡在水里,青蒿的水分更大。”

    这两名老医生好像恍然大悟一样,亲自端着那碗绿油油的汁水送到了于将军的面前。

    于将军好像喝药已经早就喝习惯,端起碗来二话不说就给一口闷了。

    好像怕药效不足,还让人往碗里倒了点清水,把涮碗的水也一块给喝了。

    我当时从大碗里倒了点儿绿色的汁水,喝了一口,一是想尝尝味道,二是想确定一下这个青蒿到底是不是我知道的青蒿?

    因为周小欢的妈妈曾经在端午节购买过青蒿糕,就是用青蒿榨出来的汁水制作的年糕。

    那个味道我是记忆犹新的,我觉得我尝上一口这个青蒿,如果和我吃的青蒿膏的味道相近的话,大体上能确定这个药到底错没错?

    但实际我是什么都没尝出来,只尝出来又苦又涩。

    但是周围的人都认为我这是以身试药,而且是为了保证这个药没毒,先喝一口,让于将军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