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集
繁体版

十二 狂草

    经郭将军介绍,使大刀的汉子乃王昌龄,那双刀汉子却是王之涣。贺监看那二人:王之涣比王昌龄稍稍年长,个子虽不高,却是个精神矍铄的瘦老头儿,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早已闻名当世;王昌龄显得高大魁梧一些,双目炯炯有神,从他的眼中仿佛看到他前途一片光芒。而他的“秦时明月汉时关”等句也都是千古好句,人称“七绝圣手”名不虚传。贺监引孟浩然与大家认识,又说与众人这一段遭遇前后之事。大家互道寒暄已毕,王之涣道:“孟老弟受了毒伤,我认识一位神医纪明,任何伤病都能妙手回春。”贺监忙问:“此人现在何处?”王之涣答道:“只须洛阳山中寻访可得。”贺监大喜:“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出发。”

    二颜兄弟因为要去长安述职,于是先行辞别,与众人相约黄鹤楼再会。王之涣王昌龄原本随郭子仪将军前去朔方入他的幕府,欲于边塞一番作为,眼下孟浩然受伤,贺监一路上恐有不测,于是二王请缨协同护送贺监,事毕即回朔方军营。郭子仪欣然答允,然后向贺监等人辞行,只身回朔方了。

    孟浩然因为毒伤加剧,已经陷入昏迷。王之涣和王昌龄做得一副担架,一路上抬着孟浩然前行。几日之后,终于到达洛阳。

    洛阳,大唐之东都也。宫殿、楼坊、风光、人情,都和长安相似。长安城是由朱雀大街分东西两市,而洛阳则以一条洛水分成南北两市。此时孟浩然已经苏醒,这全赖他内力深厚强行与毒伤对抗,如若一般人恐怕早已一命呜呼。贺监在南市上买了两匹快马给二王骑乘,又买下一辆马车,给自己和孟浩然乘坐。四人无意观赏洛阳风景,来到天津桥头一座酒楼,酒楼正中牌匾上三个大字:忘乡楼。进入酒楼坐下,随便点了几个小菜,吃完还要赶路。

    四人正在吃饭,只见里桌一位客人哈哈大笑,他面前的桌子上除了几碟下酒菜,摆满了酒坛子。贺监心里一数,足有六坛。他一边大笑,一边高喊:“我悟到草书真谛啦!我悟到草书真谛啦……”这句话他重复了七八遍。众人见他颇有癫狂之状,心底皆怕,有些客人直接结账迅速离开了酒店。贺监低声道:“此人莫非是‘张颠’张旭耶?”只听那人大喊道:“店家,拿笔墨纸砚来!我要写下一篇传世狂草赠送与你……”

    不一会儿,纸笔已到。那人拿起毛笔看了一下,喝道:“什么破笔,不要也罢!”于是将笔扔在地上。只见他将头发浸泡在墨汁中,左手握住发根,右手握住发尖,前面留出笔头长短,在纸张的右侧写下《醉歌行》三个狂草大字,应是诗歌题目,其后有如龙飞凤舞,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写道:

    金瓯潋滟倾欢伯,

    双手擎来两眸白。

    延颈长舒似玉虹,

    咽吞犹恨江湖窄。

    昔年侍宴玉皇前,

    敌饮都无两三客。

    蟠桃烂熟堆珊瑚,

    琼液浓斟浮琥珀。

    流霞畅饮数百杯,

    肌肤润泽腮微赤。

    天地闻知酒量洪,

    劝令受赐三千石。

    飞仙劝我不记数,

    酩酊神清爽筋骨。

    东君命我赋新诗,

    笑指三山咏标格。

    信笔挥成五百言,

    不觉樽前堕巾帻。

    宴罢昏迷不记归,

    乘惊误入云光宅。

    仙童扶下紫云来,

    不辨东西与南北。

    一饮千锺百首诗,

    草书乱散纵横划。

    这一张大纸,写满了弯弯曲曲的字。笔锋凌厉,摄人心魄。烂醉狂草,一气呵成。

    贺监第一个起身,走到那人的面前,竖起大拇指道:“好!真好!也只有你张旭,才能以头发做毛笔,才能烂醉狂草如神,才能以酒为题写下这等好诗!”

    张旭醉眼朦胧问道:“你认得我?”

    贺监大笑:“‘草圣’张旭名扬天下,谁人不识?”

    张旭亦大笑道:“我也认得你,你是贺知章贺监。久仰大名!”

    贺监自谦:“哪里哪里……我闻张颠常在洛阳,可知‘神医妙手’纪明所在何处?”

    张旭抓着头皮想了一下,拍手叫道:“是了,应在邙山!前些时日我还见过他的,我问他欲去向何处,他言此后寓居邙山。”

    贺监大喜:“我四人欲寻纪明为孟浩然老弟疗毒,不知伯高是否愿为向导一同前去?”

    张旭直接一把抓住了贺监的手,大声说道:“同去,同去!”

    贺监一看自己手上也被弄满了黑墨,再一看那张旭的脸上、鼻子、嘴边也全是墨汁,不禁笑个不停:“伯高啊伯高,你不先洗把脸再走吗?”

    张旭却一挥手:“不必,快走!”

    贺监暗思:真奇人也!众人也都拜服。

    于是张旭纵身跨上自己那匹白马,一声大喝,白马疾驰而去。众人赶紧紧随其后。

    后世每每说起大唐开元盛世,无不夸赞是大唐造就了“诗仙”李白和“草圣”张旭这两大可爱的当世奇才,可是又何尝不是这两颗最耀眼的星辰闪耀着盛世大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