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玄袍弟子开始
繁体版

第12章 参加大会(求追读 求收藏)

    在与钟山、钱景程寒暄了几句后,就要离去,面对两人的挽留,姜宁还是告辞离开了。

    随即,两人相送到殿阁门口,看着姜宁离去的身影,钟山眸光微闪,幽幽一叹道:

    “姜师弟的向道之心堪比金石啊,数年如一日地苦修,钱师弟,我们也要努力修炼了,不可懈怠。”

    须臾间,姜宁飞落到洞府前,不过他并没有直接进去,而是站在几堆零乱的山石旁,默默盯着某处。

    只见一名八九岁,身着黑色玄袍、扎着道髻的小道童正趴在一块平整光滑的石头上。

    看着眼前的这副情形,姜宁迟疑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轻轻推了推小道童的肩膀。

    而后,一道苏醒声响起,一脸睡意惺忪的小道童揉了揉眼,打了下哈欠,然后定睛一看,立即从石头上跳了下来。

    而后,望着姜宁,嘴中飞快说道:

    “姜师兄,我等你好久了,孙成师兄让我过来,邀请你参加下个月的清心大会,这是邀请菡。”

    说罢,便拿出了一张白璧无瑕,面上刻着清心大会四字的玉石函。

    此时,小道童面色平淡、心不在焉地递了过去,心中没抱什么希望,以为姜师兄又不会接,想着拒绝后快点回去。

    然而,耳边一道声音突然响起,一只手伸过来拿走了邀请函,“麻烦你给孙师兄说,到时候我一定准时参加清心大会。”

    小道童愣在原地,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只是呆呆地看着姜宁,等到人影进了洞府后,才回过神。

    心道,其他人不是说除了李清菡师姐的邀请,姜师兄对于别的法会都是从不参加的吗?怎么这次就接受了?不管了,反正邀请函送出去了。

    随即,小道童咧嘴笑了几下,便高兴地回去报信了。

    回了洞府,姜宁随手将玉石函放在石桌上,吃了点东西后,就盘坐在床上运功修炼起来,沉浸在灵魂和真气壮大的感觉中。

    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夜时分,皎洁的月光从崖壁孔穴中射了进来,漫延到床旁的靴子前面,显得室内明亮非常。

    一整瓶青灵丹用完了,姜宁看着空瓶子摇了摇头,苦笑一声,起身站在床边活动下手脚、伸下腰,听着身体“咔咔”的响声,感觉整个人都舒畅起来。

    随即,走入光芒照射处,抬头通过小孔望着天空的明月,仿佛一下子就静了下来。

    也许是刚从运功中醒来,精神得到了充足的供养,或是夜深人静时思维有了很大的提高。

    此刻,姜宁整个人神思十分清明,思维飞速运转,许多事情正在脑海中不断闪过,不断规划着自己以后的道途。

    这时,孙成这个名字冒了出来,随后看了看桌上的邀请函,眉头一皱,他送来邀请函肯定不怀好意,在论法讲道大会上,说不定就要借此时机找麻烦。

    想到这里,姜宁冷冷一笑,自己接下邀请函就是要主动出击,一劳永逸地解决麻烦。不过现如今自己是开窍中期,而那孙成已经是开窍后期,这点上是处于劣势的。

    而且短时间内,突破到开窍后期是不可能的,看来得加快演练法术,这样也能多些把握。

    第二日清晨,阳光还未初起,姜宁便踏着薄薄的云雾出发了,去往灵龟岩演练新的法术,增强护身手段,为大会的论法做好准备。

    就这样,不知不觉间,时间一天天过去,姜宁就在崖壁洞府和灵龟岩之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一个月半后,法会前一天,姜宁便早早地返回洞府。回途中,尽管正午时分的阳光有些刺眼,不过对于此刻的姜宁来说,打在身上的光线却是十分美好,仿佛呼吸间都带着一丝喜悦的味道。

    在这个半月内,青灵丹三天就使用完了,只好接着吞服养气丹,如今姜宁修为已经接近开窍后期。

    而法术上,经过不断演练,金甲术和御风术已经到了第四阶,一般来说,修成第四阶法术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的人一辈子也练不成,而姜宁仅四个月就练成了。

    而其他的法术,唤雷术和赤炎术三阶,剩下的土遁术、风缚术和冰锥术都到了二阶。

    而且飞剑已经练到快要产生雷音了,剑速之快,割裂大气,宛如雷音响起。

    进到洞府内,姜宁平复了心情,便在床上运功养神起来,只待明日的到来。

    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一夜就过去了。

    此时,外面天际已经微微泛白,姜宁从打坐中醒来,收拾了一番,拿起石桌上的邀请函便出了洞府。

    在四阶御风术的飞遁之下,很快就到了邀请函上的法会地址,清心筑。

    挺拔秀美的山峰脚下,一座座金顶红门、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镶嵌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相间隔不多远处便有通行的廊道,将其串连在一起。

    从高空往下俯视,整个区域形成了一个近似回字形结构的设计,中心是宛若一面镜子的湖泊,清澈而美丽。

    四周的亭台楼阁相互交错,其间绿树枝繁叶茂,花草争奇斗艳,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仿佛置身于青山绿水的仙境之中。

    飞落到入口处,两名青衣侍者正来来往往迎接着参与法会的弟子,身上没有发现一丝真气波动,完全是两个普通人而已。

    姜宁缓步走向前去,就在这时,一位青衣侍者看到了他,满脸笑容地迎了过来,说道:“不知可有清心大会邀请函?”

    姜宁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只是轻笑的将玉石函递了过去。

    见到邀请函,接过后,青衣侍者脸上的笑容越发真挚了,说道:“请进,往这边走。”

    随后,亲自把人引进大殿内。

    一进其中,这里不仅宽敞开阔,而且还很华美优雅,真可谓是雕梁绣柱,灿烂辉煌。

    随即,姜宁挑了一处角落坐下,呆坐片刻后,他用眼睛余光扫了扫三五成群的来往弟子,心中暗道:

    “独自一人坐在角落里也不太合适,其他弟子都在走动交流,就自己不动,别人看了不免心中嘀咕,不如去听听他们在说些什么,顺便也可以打探下情况。”

    想到这里,他站起身来,开始四处走动,不知不觉间就到了一处紧挨庭院的廊道。

    院子里的桃花开得正盛,粉色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

    走过廊道后,豁然开朗,不远处的湖面上波光粼粼,倒映着岸边的垂柳和蔚蓝的天空。

    湖边的亭子里,一些弟子正在交流自己的修炼心得和经验,另一些则在闭目冥想,不知道感悟到了什么。

    瞧见此情此景,姜宁不由得微微一笑,便走上前去,倾听他们的讨论,偶尔遇到感兴趣的话题,他也会插上两句,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不少论法讲道的朋友,大家相谈甚欢,仿佛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就在此时,突然“砰”的一声传来,姜宁不解地循声望去,只见西北角处有人斗法。

    看着不明所以的姜宁,一旁新认识的弟子解释道,既然是论法讲道大会,又怎么会没有斗法呢,那边就是斗法的场所,一些弟子在进行比试切磋,检验自己的法术和提高实战经验。

    说到这里,这位弟子神秘一笑,接着说道:

    “而且如果你能连胜五人还可以获得作为中品法器的彩头,或许你可以去试试,也许能得到彩头,不过我是没什么希望了。”

    随即,便是摇头一叹。

    闻言,姜宁眼睛一亮,心想道,自己虽然已经经历过一场生死之战,不过对手实在太弱,修为手段十分低下,哪能与门派培养的弟子相比,而且还是偷袭得手,根本没有使出全力。

    实际上自己还是很缺乏斗法经验,现在既然有这个机会,不如去比斗几场,增加些实战经验,也好为以后采气期的出门游历做好准备,说不定还能获得彩头。

    旋即,姜宁心中一定,向这些刚结交认识的弟子道别后,大步去往了西北角的斗法交流场所。

    到了这里,只见一座巨大的圆台坐落于此,台上有一名蓝衣弟子和一名白衣弟子正施展着法术,向对方攻去。

    而四周边站着一些观战弟子,姜宁也走到台旁,跟着人群观看。

    此处不像云门峰的斗法台,有防御禁制笼罩在台上,防止误伤到围观弟子。

    这里只有靠台上斗法弟子的自我控制,如果相互之间的法术一不小心飞出了台,就只能靠看观战弟子的修为和运气了。

    此时,一段欢呼声打断了姜宁的思绪,抬头一看,只见台上那位蓝衣弟子神色得意地笑着,而面色低落的青衣弟子则是御气飞离了圆台。

    看得出来,是蓝衣弟子胜了。

    旋即,蓝衣弟子站在圆台中央,努力着恢复真气,向台下众人大声喝道:“还有没有欲上台比试的?”

    台下诸多弟子一片无声,没有应战,似乎都不想与这人交手。

    姜宁旁边一位弟子低声说道:

    “这王岩也太厉害了吧,已经连胜三场了,再有两场就可以获得那件中品法器了。”

    “是啊,可惜我才开窍中期,而且修炼的法术最高不过是二阶,不然我都想上台一试了。”

    另一位弟子点了点头,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