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玄袍弟子开始
繁体版

第3章 冲突(求收藏 求追读)

    崖壁洞府内,光亮如白昼,有一少年盘坐在床上,身着白袍,腰间系着储物袋,不是别人正是姜宁。

    十天前,出了传功殿,姜宁又去了天都峰一趟,去庶务堂三楼领了储物袋和一柄飞剑。

    虽说飞剑只是下品法器,但价值两百灵石,对于姜宁来说,也是一笔较大的财富,将近自己三分之一身家了。

    此刻,姜宁正存神默想,运行太虚功,内视己身丹田,中央处黑白玄珠一动不动,外围有赤、橙、黄、白、青、蓝、紫、黑八种气纠缠扭动,此消彼长。

    过了一会儿,只见他缓缓睁开双眼,吐了口浊气,脸上流露出思索的苦色。

    “从传功长老那拿到功法口诀已经一旬了,这太虚功还未入门。天地山泽,风雷水火,这八气之间,总有一气至强,一气至弱,其余六气也各有消长变化,该如何调和这八种力量,混成太虚真气?”

    姜宁叹了一下,起身站在床旁,看着古朴的室内,自言自语地说道。

    随即,打开洞府大门,神色有些意兴萧索地走了出去。

    室外,一轮银月正挂在高高的天上,洒落下一道道洁白的光辉,将山川河流映照得一片光亮。

    不知不觉中,漫步到了西侧崖壁,一道瀑布自半空中倒挂而下,飞珠溅玉,灿烂如银。

    泄入湖中的隆隆水声,此刻听来并不震耳,有如鸣琴奏玉般,使人平心静气。

    沉浸在茫茫天地间,姜宁将积郁在胸中已久的烦闷一泄而空,只觉一股神清气爽之感。

    大道难,多歧路,领到功法不过十天,如今遇到困境,岂可轻言放弃,姜宁愈发坚定地想着。

    随手拾起脚旁一颗小石子,刻上太虚功三个字,放入储物袋内,时刻提醒自己不可遇难而退。

    此时,天蒙蒙亮,明月正欲隐去,初起的晨光,化作道道朝霞透过层层白云,洒在山巅云雾之中,一时之间,霞光如彩。

    而山下,却还在重重阴影之中,等待着阳光的唤醒。

    渐渐,和煦的光线落在身上。

    姜宁想着,既然功法遇到难题,何不去演练法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不定就打破困境了。

    随即,就转身乘舟,去往浮丘峰。

    在浮丘峰山顶处,有五块连接在一起的巨石,表面平整光滑,因从高空垂直往下看,形似巨龟,所以被称作“灵龟岩”,龟首处建有云亭台,方便弟子来往。

    从冲云峰到浮丘峰,乘穿云舟大约半盏茶功夫,等姜宁到灵龟岩时,已有三两弟子正在演练法术。

    有的御使飞剑,似白虹经天,划破长空;有的捏起法诀,顿生滔滔火焰,化作一片火海;还有的御风而行,飘飘若仙。

    如此种种,各不相同。

    姜宁也不多加理会,自顾自寻了一处僻静的角落,准备演练法术。

    一旬前,从传功长老那里,姜宁只学了三种法术,分别是青云剑诀、金甲术、御风术。

    而每种法术又可细分为九阶,一二三为初阶法术,四五六是中阶法术,七八九是高阶法术。

    因为法术本身的不同和修仙者悟性的差异,修炼的时间有长有短。

    九阶圆满后可以晋升为道术,大多数道术是金丹期才能修炼,至于道术圆满后,讲道长老则没有提及。

    首先开始演练的是金甲术,毕竟护身法术是重中之重,姜宁掐起法诀,调动丹田真气,运使着金甲术。

    得益于那缕黑白玄气,如今姜宁悟性奇高,一阶金甲术很快便修成了,体表渐渐幻化出近乎透明的甲胄。

    接下来就是不断施展法术,熟练感觉,以达到收发自如的境界。

    身为开窍初期修仙者,体内真气本就不多,在接连施展十几次金甲术后,真气就消耗殆尽了。

    于是,姜宁就地打坐,恢复着真气。

    片刻,待到真气恢复后,接着练起了御风术,只觉身体一轻,便漂浮在空中,瞬息之间,就到了几十步外,一阶御风术也修成了。

    凡人对天空的向往是难以想象的,御风而行的飞纵感,实在令人痴迷,等到真气不多时,姜宁才不舍地停下御风术。

    又待片刻后,蓄满真气,开始习练攻伐剑诀,年少时的剑仙梦终于实现。

    掐起青云剑诀,只听“铮”的一声,飞剑出鞘,荡出一抹长虹。

    姜宁心念一动,飞剑幻化出无数剑光,刚柔不定,或正面冲击,或迂回绕行,或潜藏隐形,这青云剑诀不但十分精妙,如云般变幻莫测,而且还蕴含极为复杂的劲道,能攻敌不备。

    就这样,姜宁交替练习着这三种法术,真气耗尽后,打坐恢复,恢复后,兴致勃勃的继续演练。

    毕竟此刻多付出几分努力,以后长生道途就会好走几分。

    等到天色昏暗时,姜宁已修成二阶金甲术和二阶御风术,青云剑诀练至百步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三天后,姜宁照旧来到灵龟岩的老地方,准备继续修炼法术,却见一位二十许岁,长得温文尔雅、身材修长的白衣青年,正在御使飞剑。

    既然老地方已经有先到者,姜宁便打算另找一个偏僻角落。

    察觉到有人到来,白衣青年停下剑诀,迟疑了一下,风度翩翩地说:“这位师弟,既然已经来了,何必离开呢,我们可以交流一下修炼心得,印证各自所学嘛。”

    闻言,姜宁离去的步伐停了下来。

    想道,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难免有遗漏之处,有个人论道交流也是好事。

    可惜好友钱景程和钟山不在,不然自己也不会独自演法。

    心思转动间,便答应了下来。

    听到应答,白衣青年神色一喜,随后拱手作礼道:“在下云千霄,小藏峰弟子,不知这位师弟如何称呼?”

    姜宁回礼道:“不敢,在下姜宁,乃是冲云峰弟子。”

    云千霄洒然一笑,拉着姜宁在角落坐下,道:

    “不知道师弟有什么疑问?我自觉修炼长你几年,对修行之道和某些法术、功法,还是有些见解的,不过师弟你年纪轻轻就修炼到开窍期,天资悟性肯定了得,如有错谬之处,还望不要见怪。”

    还未等姜宁询问,云千霄就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修炼之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姜师弟,你可千万不要得意自满,松懈下来。”

    说到此处,云千霄神色凝重地注视着姜宁。

    “曾经有位师兄,和你一样,天资悟性非凡,修炼进展十分迅速,但他在突破到开窍期后,自满了起来,以为随便修炼一下就行,整天参加这种那种论法讲道大会,听着他人的恭维和吹捧,结果过去不如他的人,如今都超过了他。”

    这时,云千霄意味深长地提醒道:“姜师弟,你可要引以为戒啊。”姜宁认真地点了点头。

    随后,云千霄话题一转,便说着对一些法术、功法的自我理解,可讲着讲着,突然就变成了各种奇闻轶事,比如谁有了什么奇遇,得到金丹上人看重,从此一飞冲天等等。

    一个时辰后,云千霄终于心满意足地停了下来,道:“姜师弟,你还有什么疑问没?”

    此时,姜宁听得头昏脑胀,只得嗯了一声。随即,精神一震,连忙说道:“没有了,多谢云师兄解惑。”

    看见姜宁这幅模样,云千霄笑着说:“讲了这么多,我们来切磋一下,也好印证各自的法术、功法。”

    虽说浮丘峰是演法之地,但弟子之间交谈论道,兴致上来也就顾不得了。

    旋即,云千霄转身走到距姜宁百步的地方,掐起剑诀,大声道:“姜师弟,小心了。”

    突然,一柄靛蓝色飞剑化作一道剑光,向姜宁破空而来。

    与此同时,姜宁也掐诀,祭起飞剑,化作一道剑光迎了上去。

    瞬息之间,两道璀璨得令人难以睁眼的雪亮剑光,在半空中交接闪动,每碰撞一下,就发出一声悦耳的清亮脆响。

    “砰!砰!砰!”

    双方飞剑对击百记,难分高下。

    见此情形,云千霄轻喝一声,剑诀一变,只见靛蓝色剑光犹如一条波涛滚滚、连绵不绝的大河,层层叠浪,接连不断地向姜宁攻来,剑上的力量大得异乎寻常,而且还在逐渐增强。

    面对云千霄狂风暴雨般的攻势,姜宁面色一凝,体内真气飞速运转,剑光也是一变,剑速提了上来,逐渐跟上靛蓝色剑光。

    两道剑光展开激烈的搏斗,每一次交锋,可怕的劲风都会向四周扩散,尖锐的破风声,响彻不停。

    云千霄心想,没想到姜师弟这么年轻,就练出了这样精妙的剑法。

    虽说身为开窍中期修仙者,我的真气要比姜师弟的真气多,但叠浪剑诀实在太耗费真气了,这样下去,我的真气就会先消耗完。

    “姜师弟,既然你已经练就这般剑法,倒也不必切磋了,要不就此停手?”云千霄大声喝道。

    姜宁随即答道:“好,云师兄,我们一起罢手。”

    旋即,两人同时掐诀,两道剑光骤然分开。

    云千霄笑吟吟地走到姜宁眼前,递过一瓶补气丹药,故作抱怨道:“姜师弟剑法奥妙,倒是师兄献丑了。”

    “哪里,哪里,师兄那层层叠劲的剑诀,端是十分厉害。”

    就在两人相互谦让之时,一道破锣嗓子插了进来。

    “我道是谁在斗法,原来是云大话痨,怎么,现在连个新开窍的弟子都拿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