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泗京南
繁体版

第二百四十二章 帝王旧事

    两日之后的夜色初降之时,陶府的一位下人匆匆出门,不到半个时辰又匆匆返回。然后借着夜半的峨眉月色,悄悄潜入了西院中。

    此人在陶家已经服侍了近三年,对院中的一切十分熟悉。陶家客人本就不多,如今的厢房中更是只住了一位去而复返的年轻人。

    他悄悄来到客房门口,将窗纸刺破之后看向屋内。他已经打听清楚屋中是位修行者,而且正在闭关当中。

    屋内的情景也和他预想的一样,屋中人一动不动的端坐在客房中央,眉头微皱的样子,显然是到了修行的紧要时刻。

    见到里面的人没有察觉到自己,他从怀中摸出两颗大小不一的圆球,然后又拿出了一个瓷瓶握在手心。再次确认了一遍对方没有动作之后,他小心的将窗户的纸孔撑开几分,然后将手中的三件东西猛地扔了进去。

    “啪!”

    预想中的几种动静里,只有瓷瓶碎裂的声音传了出来。躲在一旁的他蹑手蹑脚的再次走到窗前,里面的景象被弥漫的迷烟遮盖,他赶紧掏出浸湿的面罩捂住口鼻。等待了片刻之后,他推开房门走了进去。

    他摸索着来到方才屋中人盘坐的地方,可并没有见到本该晕过去的身影。接着他又在房中四处搜索,却依旧没有任何发现,察觉到不对劲的他萌生了退意。

    可就在他转身之时,一道灰影“嗖”的一声从他眼前划过,吓得他“蹬蹬蹬”退出几步,撞在硬物上才稳住身形。

    当他扶着身后的硬物试图起身时,却发现这东西居然还主动将他扶了起来。心中忐忑的他缓缓转过头去,果然看到了一张最不愿看到的脸。

    “你是在找我?”

    挚启握着两颗圆球在手中把玩,戏谑的看着因腿软再次倒下去的陶家下人。

    “你!你!你!”

    他还没来得及说出下文,却被房中的迷烟入鼻,“咚”的一声倒在地上晕了过去。

    陶家人来得很快,将晕倒之人抬走,又给挚启换了间屋子之后便退了出去,没有在半夜惊扰客人休息的意思。尽管发生了下人谋害客人之事,挚启也是在第二日清晨才见到一脸不悦的陶源。

    “他死了!”

    两人都心知肚明说的是谁,倒也不用过多解释。

    “死了?”挚启瞪大了眼睛。

    “你这什么眼神,陶家可不会滥用私刑!关在房中还来不及问话,一早去看的时候就死了。”

    看得出陶源的郁结除了对下人背叛的不喜之外,还有对其暴毙的愤怒。堂堂建康城两大家族之一,居然生出这等有辱威名之事,着实让他这个家主丢尽了脸。更让他憋闷的是明知对方是谁,却只能无可奈何的忍着。

    “想必你也知道是谁下的手吧?有何打算?”陶源直接将麻烦推给了麻烦的源头。

    “既然知道对手是谁,便不着急。师叔先帮我看看这两个东西是什么?”

    挚启递过从陶家细作手中得来的圆球,陶源看了一眼之后便有了答案。

    “三参道院鼓捣出来的小玩意儿。”

    “三参道院?”挚启想起了在江州时一同潜入幽炎城的伏游。“那是个什么地方,修行宗门?”

    “是个前朝遗留的皇家道院而已……”陶源或许是想起了旧事,将许多前朝以及更早的往事都翻了出来。

    在南朝数千年的历史中,自修行者诞生并从俗世中脱颖而出之后,就占据了整个南朝的主导地位。

    虽然这些修士大多隐于名山大川之中,但也凭借其现身时的翻江倒海之能,引来所有俗世百姓的膜拜,其中也包括大多数站在俗世之巅的帝王。

    然而既然被称为九五之尊、天佑之子,这些习惯了高高在上的皇帝中,总有几位不愿意向修行者们低下他们高贵的头颅。于是他们四处求索、问道海外,试图建立一种能与修行界相匹敌的势力。

    可就在各大宗门嘲笑这些凡人不自量力之时,还真让他们找到了!

    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千年前一位萧姓帝王,他派遣使者从南海而出,历经十年带回一批自称尊四德、修佛法、登极乐的异域修士。

    这些修士初临南朝之时,莫说是普罗百姓,便是翘首以盼的那位萧帝也对他们的讲道十分费解。

    可随着时间的推进以及这些修士行而不辍的四处传道,终于慢慢在南朝百姓中植下了众生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信念之种。

    随后的几十年,一座座佛寺在南朝各地拔地而起,占据不少星布在各域的灵山福地。尤其是到了萧帝末年,他以帝王之尊舍身寺庙之时,更是将佛的理念推向了巅峰。

    以至于过往的无数年中,修行者们在百姓中映下的高高在上的形象,也逐渐被心中的佛所取代。

    道统之争没有对错,王权没有永恒。随着萧帝的离世以及南朝政权更迭,失去了帝王支持的外来修士很快也失去了在百姓中的根基。

    修行者的远久印象再次回到他们的脑海,这场辉煌了近百年的美梦急速破灭,随着时间的洪流渐渐消失在记忆中。

    如今仅剩的几座佛寺中,也是些潜心向佛不理世间争斗的清修之人罢了。

    经历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道佛之争后,随后数代的帝王都失去争道之心。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的继任者渐渐忘却了曾经的伤痛,又有几个不甘心的胆大之人跳了出来。

    三参道院便是两百年前上一任皇朝的君王设立的。

    与异域修士建立的佛寺不同,三参道院初创者是一帮与当时的帝王志同道合的读书人。他们既读圣贤书,也修长生道,还会聚在一起鼓捣些修行界不愿意尝试的古怪玩意儿。

    虽然初衷是帮助俗世皇权对抗高高在上的修士们,但它本就依托修行者的手段,院中又多是些在旁人看来的酸腐书生,所以并没有掀起多大的风浪。在前朝被灭、新朝迁都临安之后,三参道院虽然扔挂着皇家道院的名头,但其实更像是个修行门派。

    不过其历任院长都是读书人,道院招收的门人也必须熟知圣贤之理,院中规矩礼仪又极为严苛。因此在建康城的百姓看来,它只是一个颇有些武力的书院罢了。

    至今还有不少父母将读了圣贤书、却求功名而不得的孩子送到道院,甚至还有不少人真的被收了进去,倒也颇有几分传奇性。

    “这个道院还真有些意思!”挚启听完陶源的讲述,对三参道院的兴趣更浓了三分。

    “杂而不精,所以被大多宗族瞧不起。不过你将来要是登门的话,需得十分小心。他们规矩很多,而且确实有几位修为高深的读书人。”

    “多谢师叔提醒,昨夜的事晚辈也有了谋算,劳师叔挂心了。”

    “既然有了主意,那我也不再多言。你如今身上仇怨太多,需得万事小心才好。另外你气息虚浮,似乎是刚突破境界,这几日多多调养吧!”

    陶源像一位师门长辈般,将所有的利害关系交代清楚后便转身离去,把决定权交给了挚启自己。同时不忘提醒他陶家的庇护之意,也算是将对这位便宜师侄的呵护做到了极致。

    正如陶源所说的那样,挚启刚刚突破了境界,而且就在那位试图偷袭之人靠近的前一刻钟。

    在他突破到势境之后,不仅对体内的血脉之力掌控更加随心,对外界力量的感知也强了许多。那位黑夜行者刚进入西院之时,挚启便感受到了他怀中那颗散发着暴乱灵力的灵钢珠。

    只是自己刚刚突破尚需稳固境界,对方又是一个凡人,所以他只是将小灰召回到身边便作罢。

    然而在他丢出了被小灰接住的两个古怪圆球,又推门进入房中之后,出于谨慎考虑的挚启才不得不起身将了他擒了下来。

    如今一切再次归于平静,他也正好将还在伸缩不定的虚脉稳定下来。

    将体内的血脉之力包裹着还未完全吸收的虚脉丹药力循环到脏腑之间,数条交织在五脏六腑与主脉间的虚幻通道赫然可见。挚启一边加固它们的同时,一边感受着调动血脉之力的速度。

    一念动而风波起,他相信此刻若是手握桃枝汇流一击的话,只需呼吸之间便可蓄势完成,并且对经脉脏腑毫无损伤。同时将各处内腑连城一个整体之后,对于天地大势的冲击也将拥有更强的抵抗力。

    此时的挚启,终于可以不依靠那把剑,也能与世间高手切磋一二!